Clicky

很角色新聞 - 很角色週報
 
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1887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8期 | 2012-11-01 02:55:53 |

15版 高市水利局  掃到颱風尾

         官員涉弊案 檢調大搜索 


  另一遭掃到颱風尾的單位是高雄市水利局。高雄地檢署偵辦嘉義縣政府辦理環保工程疑涉洩密案,7月31日動員大批檢調人員搜索嘉義縣政府與多所大學院校,帶回環保局多名官員、教授﹔無獨有偶,檢調蒐證過程意外發現高雄市水利局有官員接受廠商招待喝花酒,洩漏勞務採購案評選委員名單,一併搜索,查扣大批資料。

    查嘉義科技園區意外發現

  高雄地檢署林俊傑、呂建興、徐弘儒、劉穎芳、謝肇晶、魏豪勇、陳怡利、吳正中、許怡萍、吳美齡、陳建州、吳明駿等13名檢察官,於7月31日上午7時 許,持高雄地院法官所核發搜索票,指揮檢察事務官、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臺北市調查處、臺中市調查處及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調查官,共計動員逾250人,前 往臺北市、新北市、嘉義縣、臺南市、屏東縣、臺中市及高雄市等政府機關、大學院校及廠商公司等處所51處同步執行搜索,並傳喚相關犯罪嫌疑人、證人到案說明。檢調搜索地點包括:嘉義縣政府縣長辦公室及官邸、嘉義縣政府行政處庶務科、嘉義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嘉義縣文化基金會(以上二單位設於嘉義縣政府內)、嘉義縣政府環保局局長辦公室、經發處處長辦公室、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污水工程科辦公室。另外,國立臺灣大學環工所、國立中山大學環工所、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科技管理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安衛生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工科學系等有關教授 之住處及研究室。
嘉義地檢署表示,嘉義縣政府在前縣長陳明文(現任立委)主政期間,向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申請補助辦理「嘉義香草藥草生物科技園區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案」,爆發疑似收賄疑雲。檢方指出,當時的縣長陳明文、立法委員張花冠(現任縣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等人,疑似在經辦標案工程中,收受投標廠商潘姓負責人新台幣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賄款。經檢方初步查證,香草藥草生技園區標案採是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方式進行,由政府將土地設定地上權後,出租給民間業者從事開發及營運,經特定時間後,再移交給政府。檢方指出,這項BOT案由政府與廠商分別投資及出資各15億元,投標廠商為了順利取得標案,疑似行賄相關公務人員。經檢調專案小組全面清查相關當事人的帳戶資料,發現廠商的賄款分別經由當事人、當事人子女或第三人的帳戶提示兌現,另有部分行賄款項,是否透過其它方式交付,目前正由檢方查證中。

   張花冠陳明文交保

  地檢署偵辦嘉義縣大埔美香草藥草園區BOT案,7月31日晚漏夜偵訊嘉義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於8月1日凌晨3點多,諭令張花冠與陳明文分別以300萬元及100萬元交保候傳,陳明文與張花冠在清晨5點完成交保手續後獲釋,兩人表示,檢調的指控子虛烏有,並沒有具體証據,相信司法會還他們清白。檢調調查指稱,民國93年與95年間,陳明文與張花冠分別擔任嘉義縣長、立委時,涉嫌收取大埔美香草藥草園區BOT案投標廠商春龍開發公司實際負責人潘忠豪共約4000萬元的賄款。潘忠豪在檢調偵訊時,否認向陳、張行賄,供稱是政治獻金與借貸。陳明文則否認收取潘忠豪任何賄款及政治獻金,強調與潘沒有資金往來。張花冠也否認收賄,表示是借貸,這幾年並陸續有還給潘忠豪。
  檢方說,目前他們掌握的資料仍顯示張、陳兩人涉嫌重大,但無羈押之必要,因此諭令300萬與100萬元交保候傳。

    兩人都表示清白
 
  張花冠表示,這次檢調史無前例、毫無章法的大搜索,但最後縣府團隊被約談的公務人員全部釋回,顯示縣府團隊經得起考驗,也足以證明清白。對於300萬元交保,張花冠還幽默的說「這是突顯我的行情」。
陳明文則說,他在縣長任內辦理大埔美案依法行政,絕對經得起考驗,他沒有拿潘忠豪一毛錢,這是烏龍案件,相信司法會還他清白。陳明文並說,他應該無罪釋回,100萬元交保,他非常不甘心。
另位被懷疑收取廠商潘忠豪200萬元的前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否認收賄,表示是幫兩社團募款,檢方訊後釋回,潘忠豪則諭令十五萬元交保候傳。                                                                                  ●本報記者:向前走
 

人氣1365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7期 | 2012-11-01 02:03:46 |

12版  老打民營障眼法,奇怪耶你!

       無能,公車處敗216億元  放任司機蹺腳吹冷氣

  高雄市公車虧損累累,市府和議會幾乎每年就要為公車處的虧損上演一場接一場「公車民營化」的攻防戰,奇怪的是,每年府會都會熱烈討論,但卻都是不了了之收場;今年也不例外,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長歐秀卿又再度端出一個驚死人的數字,她說,「公車處已累積虧損超過新台幣二百一十六億元」,從這個數字看來,市府也只有二個字可形容那就是「無能」。

  「無能」的結果就只好將爛攤子丟給「民營化」,所以「民營化」的大菜又端出來了,官員、民代、學者又開始集思廣義出盡一些蒐主意,竟有學者高唱讓員工集資營運,提出這點子的學者頭腦如果沒有秀逗、就是讀書讀到頭殼壞去,試問有誰願意放棄當公務員,試問有誰願意自砸鐵飯碗去買一個漏斗?公車處虧損其來有自,交通局黃榮輝科長就一語道破虧錢的因素他指出,「如果公車的便利性和密集度不夠,無法取代私人運具,是市公車營運無法起色的原因之一。」官員明知癥結所在,卻苦無解決之道。其次管理也是問題,六月十日本報就接到民眾檢舉,指捷運接駁公車在下午五點多時未熄引擎,司機將車門緊閉,停在民裕街路邊蹺腳看報吹冷氣,油錢誰買單?製造的廢氣污染誰受害,全都是市民啊!但市府和民代在討論這等民生大事時「市民」何在?

    公車民營化光說不練

  高雄縣市合併後幅員遼闊,目前市區公車計有一政府機關及四家業者聯營,高雄市公共汽車管理處、高雄客運、東南客運、南台灣客運及義大客運等,高雄公車經營不善行之有年,在二○○七年時高雄市政府公車經營累計虧損一百六十億元,而且以每年虧損十億元累積增加,交通局向市議會提出公車民營化計畫,但遭到議員強烈批評,有議員直指民營化不可能成功。那時交通局長王國材面對議員的批評時仍信誓旦旦,有信心在○九年八月完成民營,預估到二○一四年每年虧損可由目前的十億元大幅降為一億元。他更說如果都不去做,談公車成本降低、虧損減少永遠是奢望,他以財務分析數據指出,到二○一三年將累計虧損二百五十億元。如果公車能順利民營化,公車每一公里的行駛成本可以從現在的六十五元降為四十元。基於這個理由,公車處幾乎每年都會抬出「公車民營化」來掩飾自己的無能,檢視王國材領導的交通局,○七年至今已五年多了,果不其然,今年改由公車處長歐秀卿提出「公車民營化」,議會議員諸公不去追究虧損之責,反而被民營化牽著鼻子走開起了所謂的公聽會,如此大費周章問題解決了嗎?責任追究了嗎?

     肇事死傷違規叫我第一名

  交通政策不明確、運量無法提高,公車行駛結構不改善,是交通局無可迴避的責任,交通局內光一個公車處就搞得市府烏煙瘴氣,近日交通局公布二○一一年高雄市公車處、東南、高雄及南台灣客運等業公車評鑑,結果自打一個大巴掌,前年排第一的公車處竟然敬陪末座,肇事、死傷人數及違規件數更是叫我第一名,面對這麼難堪的評鑑結果,公車處只說一句會改進讓專家也看不過去,對市府這種虛應了事的心態,提出分配補助資源,改善服務品質的建議。

  這次的評鑑以高雄客運得分最高,東南客運次之,南台灣客運第三,但四家業者都有路線班距太長、駕駛員服務態度與駕駛行為不佳,以及部分車齡超過十年,影響乘車穩定舒適等問題。

  公車服務品質問題大多出在駕駛態度欠佳,這次評鑑四家業者分數差距不大,高雄客運之所以獲第一名的主因為「零」肇事、「零」死傷,相較之下高市公車處的肇事死傷人數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相關規定被舉發次數都屬最多,更可惡的是,駕駛在接受稽查時態度不佳,公車處的駕駛薪水高,卻沒有相對的服務表現,而公車處經營路線多,卻缺乏科學化的路線規劃,市議員黃柏霖要求公車處應全面檢討路線,不要推卸缺失、責任。公車處處長歐秀卿面對批評不但不檢討,還一直抬出引以為傲的路線和班次來證明比其他業者優秀,有民眾就吐嘈班距太久、路線不夠多回嗆歐秀卿不知民眾在烈日下等車的痛苦。                                                                                 (文轉13)

 

人氣117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7期 | 2012-11-01 01:14:08 |

13版 年虧12億 載9萬人次!

         高市公車窮途沒路?

    高雄市方圓二千九百多平方公里,而高山面積就高達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所以丘陵和平原土地積約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公車路線規劃不良,班次太少一直是民怨所在,單這兩點公車處就從來沒有提出過一套解決的具體方案,以50路公車為例,以前是八分鐘一班,再來變十五分,後來改25分,25路公車更離譜要一小時一班,69路發車時間有時準時有時一等就半個鐘頭以上,甚至還有等四十五分鐘的紀錄,這讓趕著辦事的民眾如何是好?

  有民眾就拿著公車司機在車上納涼的照片來本報投訴,他氣憤的說,大白天司機不跑車卻躲到這裡來(民裕街轉彎處)蹺腳看報吹冷氣,經記者查證,紅16接駁公車車號為257-FN,為東南客運所經營的路線,市府交通局運管課陳先生說,基本上公車司機每日上班時間為八小時,若是要休息也應該將車子開回發車站,顯見這是管理上出了問題,交通局對這一塊的疏失應該好好展開查核,過去有民眾抱怨公車要等好久才會出現,現在科技進步,很多遊覽車公司在車上都有裝GPS行車記錄器,如此一來要管控搞怪的司機大哥就容易多了,雖然市府也有提供公車動態查詢服務和智慧型站牌,說實在功能真的不怎麼樣,因為故障機率太高了!   

         公車變老人的免費計程車

  有人說高雄公車快變成老人的專屬計程車了,六十五歲以上即享免費搭乘優惠,一天無論搭幾次都不花一毛錢,所以很多退休的歐吉桑、歐巴桑成群結黨相約搭公車四處閒逛,說來這並沒有不好,但社會資源應該兼顧到每位市民,再說使用者付費,讓老人享有半價優惠也未必不可行,以年齡層來說,現在六十五歲的市民一點都不顯老,身強體健,而軍公教退休人員每月享有優渥的退休金,若能讓這些有錢的退休人員為高雄市奉獻一些車資,相信對公車收入多少有一點幫助。

  據內政部人口統計,二○一一年高雄市的銀髮族達二十九萬人,是五都之首,而其中六十五至七十歲的銀髮族有九萬人。高雄市老年人口躍居全國之冠,佔有率達十點五%,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依聯合國定義老年人口高於十四%時,即成為「高齡社會」,推估至二○一六年高雄市銀髮族人口比率將達十五%,成為「老人城市」一個缺少動能和消費力的城市如何進步?社會支出只會愈來愈多,市府明明債台高築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只會叫窮而不知變通之道,若真的經營不下去何不釋出路線,讓民間客運公司去經營,或學民營客運收半價車資也未嘗不可?一天到晚說民營卻又不願真正面對,哭調唱這麼久不嫌累嗎? 

  高雄市公車去年虧損破十二億元,總虧損已經累積到二百一十六億元,縣市合併後,全高雄地區有卅八個行政區,而有公車行駛的地區僅廿個,交通局坦承高雄市公車虧損的原因是公車運能不足、減班惡性循環、服務性路線多、營運補貼少、人力結構扭曲、人事成本高及票價過低等問題;尖峰、離峰時間的乘客人數差距太大,都是公車虧錢的原因。          
  
高雄市公車在二○一○年汰換三百二十輛舊公車,公車品質是提什了,但為何還是無法吸引市民來搭公車呢?看看公車上冷清的情形,因為民眾依然認為是公車服務路線不足,班次不夠密集所致。據統計,目前一年才九萬搭乘人次,若扣除六十五歲老人搭乘人次,若有四萬人次就偷笑了。

       歐秀卿拿不起大刀


  
高市議會預算中心對於公車處的長期虧損早就提出警告,呼籲市府應積極提出解決之道,勿讓公車處節節高昇的赤字拖垮整個財政。除了議會的諄諄告戒,監察院審計部也連續多年針對高市公車虧損表達關切,希望市府開源節流,參考臺北市公車民營化的經驗,逐年減少大眾運輸的虧損與補助,減輕市府財政負擔。但市長陳菊卻牽拖財政收支劃分法尚未完成修法,而不身體力行去台北討教台北市公車民營化的經驗,改善公車經營體質,包括公車汰舊換新、提升服務水準、班次加密等這些不用等啊!只要公車處有心整頓就不難,問題是連做都不做那才糟糕,從上述種種現象看來,單憑公車處長歐秀卿之力恐怕是拿不起大刀的。

                                                                                                                         ◎本報特搜記者:嚴竣

           
             

 

   

人氣1200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7期 | 2012-10-31 17:35:57 |

14版 五星市長 理財垃圾級     

           高雄每位市民負債近八萬元 陳菊還要舉債建設 「敗家女」非她莫屬

 

 

 

   高雄市債務已超過兩千多億元,在近期內可能突破舉債上限,一旦【破錶】市府如何是好?這幾天的消息是:經營五年的高雄市捷運已面臨嚴重債務危機,甚至傳出捷運公司遭【債主】假扣押,幾乎發不出員工薪水,已經可以確定的是陳菊市長如不能拿出一套有效解圍辦法,捷運一定會倒閉。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捷運的債務危機相當嚴重,市民可能不知道,在陳菊主政下,這些年來高雄市府累積的債務二千一百八十四億元,高居全國負債最高的縣市,五星市長的【理財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到了極點,卻使高雄市【債台高築】。

     市民不知道,眼前高市的兩千一百八十四億元債務,如果平均分配到近三百萬市民身上,等於每一位市民要肩負新台幣七萬八千七百一十三元,比台北市每位市民負擔六萬四千三百四十二元,足足多了一萬四千元,再與鄰近的台南市比較更多了一倍多,與台中市的二萬二千多元更高達四倍,而台南市與台中市原來舉債很少,因為合併台南縣與台中縣才擴大債務,而反觀高雄市的兩千一百多億元債務,卻非合併高雄縣造成,未合併前高雄縣的舉債是全國最低,由此可見,高雄市的債務市本身的問題,是市府的理財不妥造成。

        花大錢建設 淪為蚊子館

     試想,一個市民要替全國最大【債務】的高雄市府平均分擔近八萬元的債務,高雄市民的負擔之重,可不能不加以重視,台北市民雖然要分擔六萬多元債務,但台北市的財政收入,比較年年入不敷出的高雄市要好上幾倍,人家懂得節流,也懂得開源,台北市辦一次世界花博雖然花了一百多億元,但從花博的收入,發揮的邊際效益,超過一百多億,到現在留下的展場仍然繼續在營運,成為北市【金雞母】。

     反觀高雄市府花了一、二百億舉辦的世運會,熱熱鬧鬧的敲鑼打鼓後,十六天大會結束人去樓空,支出與收入根本不成比例,留下的巨蛋、世運主場館,無法也無力充分運用,每年的維修,雖然,也在盡力辦一些活動,但收入太少,緩不濟急,成為市府沉重負擔,都快成為蚊子館。其實,嚴格的尺度下,台北市民應該是沒有舉債負擔才是,因為,勞保補助的三百多億元成為台北財政支出一方負擔,此外,辦了聽障奧運、花博,再加上即將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權利金,三者即支付兩千零一十七億元,另外,也擔負捷運工程的代墊款,以上種種的支出是必須負擔,可是,人家台北市自有財源多的是,很快便可攤平。

     債務兩千多億 瀕臨破表

     而高雄市的債務兩千多億,一旦破了舉債上限,還能舉債嗎?難說,也許陳菊可以不理會,一頭栽下去,建設不能不做,也不能叫停,因此,【破錶】後的問題,也只有硬ㄠ下去,甚至,就讓他【債留子孫】。陳菊主政後,高雄市成為全國各縣市最大舉債王,也造成三百萬市民每人要均擔近八萬元債務,他說得很輕鬆,理由是:認為高雄市還是新興都市,各項建設要推動,而高雄自有財源又患了先天不足條件下,中央的補助有限,只好【舉債】了。借錢來建設,是她眼前能做的唯一辦法,此外,對中央補助有限,她老調又重彈,認為中央【重北輕南】。

     到現在還在重彈【重北輕南】實在說不過去,民進黨曾主政八年,對南部建設很用心,當時的政府建設氛圍,似乎是在【重南輕北】,卻又做何解說?當然,福利支出的法定負擔,加重了高市債務,但高市府【好大喜功】,明知高雄市在發展捷運建設仍然條件不足,卻花了一千多億建捷運,而光靠紅橘兩線,距離完成捷運網線條件甚遠,造成運量嚴重不足,市府債務負擔,當然要【債台高築】了。

    事實上,債務借了不還,想還又力有未逮,陳菊要打造【五星級】市長,建設當然要繼續推動,如最近硬著頭皮也要建的【輕軌】工程,光是這一項就得支付一百多億元,兩千一百多億元,一下子加上一百多億元,一口氣累積到兩千三百億,再加上搞得很熱烈的【亞洲新灣區】-包括港埠旅運中心、國際貿易展覽館以及國際音樂流行館,恐怕兩千五百億元的債務,差不多破了法定舉債上限。     市府手筆很大,推動的建設,動輒數十億,一、二百億,無一不是【大塊頭】建設項目,如此硬著頭皮借錢辦建設,一派【窮措大】的姿態,反正,做了再說,在陳菊口中的【新興城市】藉口下,當然,就一直借錢,一直做建設,甚麼叫【量力而為】、甚麼是【開源節流】,全都一邊涼快去。                                                                                                                             (文轉15)

  

人氣1171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7期 | 2012-10-31 17:30:03 |

15版  捷運遭假扣押 錢坑真大空

               股東不增資 市府不接管 代誌大條了

 

 

   這次捷運發生的假扣押事件,實在是一件很嚴重的市政問題,豈可等閒視之。市府能夠支付一千多億元興建捷運工程,卻只是為了這區區不到二億元的工程之付款,一時周轉不靈,而遭廠商向法院提出假扣押,因此而一度造成員工薪水付不出的窘境,這是多麼糟糕的事,據了解,捷運遭假扣押,這是捷運公司營業以來頭一遭,原因是,捷運公司還欠廠商八十多億元,早先承諾與市府仲裁後支付,但廠商等了一段時間實在熬不住,卻遭也是股東之一的榮工處以遲遲未領到一億九千萬元憤而提出假扣押申請,這一假扣押,對每月都得依賴由銀行短期借款應付資金缺口不足,而動彈不得,影響之下,員工薪水當然受波及,險乎發不出,如果傳出捷運發不出薪來,豈非天大笑話,最後,向市府緊急周轉,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很要命的事,因此,外界盛傳捷運的資金問題如繼續拖延下去,而不能很快妥善處理,捷運的資本額一百億元,將面臨虧損殆盡,果真如此,捷運會倒閉,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捷運不救 一定倒閉

 

  不過,捷運倒閉對市府而言,說甚麼也不會讓其發生,非設法解決不可,有人因此斷言,捷運不救,【一定倒閉】,以捷運目前困境,恐怕不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市府要求股東應該【增資】,但連最大的股東中鋼都袖手旁觀,其他股東當然也坐視不管,因為,以眼前捷運的營運,雖然運量已明顯增加,每天有十、三四萬人次,營收每月一億三千多萬元,但薪資佔去了五千萬,利息負擔四千萬元,水電及折舊,收支能否攤平,都有困難。

  因此,有識之士從大眾運輸立場著眼,絕對不能坐視捷運倒閉,可是,要股東增資,在收支難平、投資條件不佳下,又有誰肯再投下資金?生意人在商言商,中鋼是指標作用,中鋼都不想增資,遑論其他股東,因此,由市府出面【接管】,但接管等於把捷運收歸公有,到時除了要增加投資外,未來,還得負擔營運虧損造成的負擔。

  在這種情形下,市府對接管捷運,也是處於進退維谷,遲疑不定,因為,市府債台已高築,捷運不是【金雞母】,只會加重市府債務,加速市府舉債提早【破錶】。

  其實,高雄市府的債務問題已是相當嚴重,未來一、二年會更加嚴重,政府最近已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已規定各縣市每月都得在網站首頁公告前一個月長短期、自償性債務餘款,以及人均負擔金額,顯示,政府對對包括債務最大的高雄市在內的縣市地方財政問題的嚴重性,已到了非當機立斷,採取妥為處理的地步。

  據了解,高雄市已負債兩千多億元,恐怕到了五年後,三千多億的天文數字,指日可待,而從網站顯示的全國各縣市政府的負債,加上特別統籌款的墊借款,即高達八千五百七十三億元,問題很嚴重,由於歐債危機已成為各國政府戒慎恐懼的課題,政府面對地方政府的高負債,擔心再拖下去恐淪為【希臘第二】,因此,健全地方財政,如何防止地方政府漫無止盡的舉債,已是當前要務。

  尤其,高雄市已成為全國舉債第一高的縣市,陳菊已連任,也是高雄縣市合併後第一任市長,三年後一定會爭取連任,為了連任,她一定會全力推動所謂讓選民【有感】的政策,繼續借錢建設,無視財務吃緊,這是民選市長的【宿命】,她最近提出徵收「減碳稅」,其實,即便徵收,也是區區之數,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此外,如風景區門票、增加停車位收入,都是有限,卯救不了寅。

 

    歐債殷鑑 減赤刻不容緩

 

  為此,對大型的建設是否有節制必要,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探討投資建設後的營運,能否永續維持,都得好好檢討,不能好大喜功,否則【希臘】的殷鑑,就在眼前,不能不正視,一味討好選民卻拖垮了高雄市,應該不是一個有守有為、負責任的市長當為的。

  現成的例子,桃園縣的債務在短短二年內由三百四十八億減為三百三十一億,而該縣預算卻由兩年前五百二十四億增加到六百二十一億元,債務不增反減,究其原因是,縣長吳志揚做了一個決定,他任內絕不再蓋任何一座【蚊子館】,即便是行之多年的活動,一旦確定毫無實質效益,也絕對叫停,一句話,就是不再迎合選民喜好,絕不好大喜功,這個例子值得陳菊深思。                                                                                          ◎本報記者:高鳴


 

人氣1277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7期 | 2012-10-31 17:20:18 |

16版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 參訪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

        
 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范麗青、蔡篤滿、孫潔、李樹生等一行四人七月十三日抵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參訪交流,由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馬道明、副理事長劉大釧、常務監事郭福地等熱列接待,参訪會中就兩岸新聞文化交流、宗教、民俗、時勢等事務深入研討。

  范麗青務實兩岸交流事務,講台語「閩南語」亟為順溜,目前為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耀眼的人物,是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未來高層重要領導之一。


大陸國台辦未來高層重要領導之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劉德勳7月12日表示,中國大陸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范麗青來台訪問經移民署許可,屬專業活動交流,「沒有其他任務」。劉德勳下午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上,做上述表示。
  此次范麗青來台是否涉第8次江陳會協商?他說,江陳會預備性磋商等機制都是透過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進行,范麗青此行「完全沒有那樣的可能性」。
  江陳會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主持的制度化協商。


低調深入中南部走訪基層


  范麗青此行8日低調抵台,已前往台中、彰化、雲林、台南等地,拜會總部在台灣中部的多家報社與廣播媒體,12日拜會台南市記者公會與中華日報。
  范麗青預定15日北上,拜會總部位於台北市的媒體並且在台北市區觀光,16日全天參加兩岸互聯網(網路)發展論壇。◎本報記者:劉大釧


范麗青簡歷
  范氏一家祖籍山西,范麗青的父親是老革命,隨軍進入泉州後在此定居,“文革”前任南安縣縣長,范麗青就是在南安出生的。范麗青出生於1955年11月15日,她是家中的老三,有兩個姐姐三個弟弟。 
  她的父親在“文革”期間遭受迫害,直到1971年才獲平反,所以范麗青當時小學畢業後就輟學了。1972年,他們一家一起下放到永春天湖山煤礦。她儘管比弟弟范敏青大兩歲,但卻進了屈鬥中學的同一個班級。後來,她又先後就讀永春中學和泉州五中,用她母親的話說,哪裡能讀到書,她就去哪裡讀。

 
廈大第一才女


  1975年12月,才20歲的范麗青就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在天湖山煤礦下井參與一線工作。1977年到晉江地區工業局任職。 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范麗青考入一所大學專科,但性格倔強的她毅然放棄,並在第二年考入廈門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她發表了很多文學作品,當時被稱為“廈大第一才女”。 

 1983年大學畢業,范麗青進入新華社國內部港臺編輯室。當時新華社需要一個會說閩南語的優秀畢業生,范麗青完全符合條件。 范麗青在新華社一工作就是20多年。最有名就是她1991年成為祖國大陸首批赴台記者,一下子轟動兩岸,成為當時的新聞人物。
  范麗青是新華社駐台第一批記者,2004年因報導「反分裂國家法」激怒扁政府,與當年的人民日報駐台記者鄭固固同時遭陸委會「勒令」出境,范麗青後來成為國台辦發言人,鄭固固則在幾年後退休。
  范麗青是前新華社台港澳部副主任,現任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她也是國台辦首位女發言人。祖籍福建南安縣,198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長期從事台灣新聞報導。


新華社駐台第一批記者


  1991年8月,發生在海峽兩岸的漁民糾紛事件,即「閩獅漁號」事件,使她成為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隔絕42年大陸首次到台灣採訪的兩名記者之一。1993年8月再度到台灣,採訪國民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後來成為首批大陸少數在台灣駐點記者。
  2006年調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她是新華社首次赴台駐點採訪記者。著有《四十年間第一步──大陸記者首次台灣行》、《汪辜會談》、《台灣變局》等。      ◎本報記者劉大釧


人氣1150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7:17:26 |

1版  兩岸關帝文化節掀起高潮   郭有智率團謁祖共襄盛舉

人氣120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7:14:42 |

2版  容積移轉實施,建築業燃商機

        道路用地翻身,有心人大進補

  

 

 為了保存維護具藝術性及紀念價值的舊有建築,興闢公共設施保留地,提昇都市環境品質,紓解地方政府財政負擔,促進面臨寛廣地域的建築基地有效利用及保障與補償發展受限土地地主權益,政府實施容積移轉政策,雖因對週邊建築物會造成採光、通風、景觀之影響而使政策貶褒不一,但實質上却使因土地價格偏高而躊躇不前的建商萌生一線生機,在上開土地容積移入的效益,使單位建築商品的單位土地成本降低,也因此使新建案的營建成本不會與原區域的中古屋有計以倍數的價格差異,也使消費者較能接受,帶動買氣。所以在容積移轉實施的地區,建案推出不斷,銷售成績也大都以長紅開出。

  因容積移轉建築的大量規劃,所需移入容積因而產生,於是能成為輸入基地的週邊道路用地及公設預定地頓時成為當紅炸子雞,由於高雄市現階段的容積移轉政策能通過審核者只限於建築基地距捷運站400公尺及600公尺以內,及今年10月即將動工的水岸輕軌沿線,其實施之目的在於使建商推案集中於大眾運輸沿線,營造都會區商業線的連貫性及重點化,且提出15%30%的容積移轉奬勵措施,使移入容積的新住民可以多加利用大眾運輸系統,而不會因貿然增加人口,造成交通運輸的瓶頸,且可由集中化於大眾運輸系統沿線可以統一規劃公共設施之不足及市容的整體規劃。

  觸角敏銳的商人當然不可能錯失這個新生的商機,尤以曾經因台開案名聞全國的某知名商人,很早就開始大肆收購全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及畸零地,以極低的價格買入,當然原土地持有人也樂的將多年持有,不能開發使用的閒置土地,多少變現一些現金出售。等待開放容積移轉時,以鉅額的差價將道路用地及公共設施保留地賣給需要輸入容積的建築開發商,而畸零地則在開發商規劃建築過程賣給鄰地想要合併開發的建商或地主,如若該筆畸零地正處建築開發關鍵的區塊,更以釘子戶的架式,將這塊低價買入的土地,以鑽石般的價格出售予非買不可的冤大頭,以此模式使該知名人士在台北地區賺進驚人的財富,也因食髓知味,脾胃大開之下,其觸角逐漸南移。幾年前,就風聞【寬】廣的【頻】率進入高雄【房】屋市場的【訊】息,大肆收購高雄地區諸如此類的特殊土地。

  
  在講究團隊作戰的經濟社會,這股賺取暴利的勢力如像【洪】水猛獸般席捲而來,鋪【陳】高雄政商兩界,【游】走政令邊綠,收羅高雄市以上三類的特殊土地。                                                                          (文轉第三版)

  

  

人氣113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7:11:34 |

3版 土地供不應求 炒作數倍賺

     大樓突兀亂蓋 高雄將蒙塵

 

   在容積移轉實施以前,收購道路用地及公共設施預定地往往只能轉賣給企業或高所得私人,以公告現值的10%15%的價格完成交易,却讓購買人以公共現值折抵收入捐給當地政府機構,而企業或高收入高所得人士之稅率動輒40%60%,在捐土地過程中很合理合法的以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的支出繳納應繳的稅金且往往搏得大善人的美譽。

  目前高雄市某議員於總質詢建議市府比照容積奬勵範圍的全市適用,修改容積移轉範圍,以創造市府更大收益,陳菊市長亦傾向支持此議員的建議,認為可以參考其他縣市的作法。此一方案,使都發局承辦人員備受壓力,發言動輒得咎,甚至在議會休會期間,仍時常收到某大議員的簡訊關切。容積率奬勵辦法為建築基地開發得依相關規定申設開放空間及停車位的建築容積奬勵,而高雄市容積移轉奬勵辦法已於本報及前文詳述,為兩種明顯不同的奬勵。高雄市與台北市、新北市在土地價格及城鄉差距有極大的差異性,高雄市繁榮都會區僅侷限於原高雄市幾個地段,且大都位於大眾運輸系統沿線,在土地價格上明顯高於高雄市各個區域,且因商業區形成已久,公共設施較為完善,對於因奬勵增加的容積所引起的市民移入有較高的消化能力,反之原高雄縣大部份地區,地價偏低,根本無需太多容積奬勵即能營建價格平易近人的建築商品,且在偏遠人煙稀少的地區根本沒有建築超高層大樓的必要與銷售要件,又因公共設施興建進度落後,無法承載大批移入人口,與雙北市絶大部分地區皆已完成完善公共設施興建,且各地區地價皆已達到高水位水準,完全不同的地區,怎可以比照辦理模式進行建築開發。高雄市,我們摯愛的美麗高雄,有美麗的海岸、沙灘、高山、綠野、河流,如果在這好山好水之間硬生生的興建幾棟突兀的大樓情何以堪,敬請市府單位慎思、慎思。                                     ◎本報特搜記者:似霞

 

 

 

人氣1083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7:06:52 |

4版 花百億建輕軌不如減半經費買公車 「劫」運殷鑒不遠還要債留子孫

      改善交通 高市府患大頭病

 

 

  高雄市政府決定投資一百卅多億元興建輕軌,這麼龐大投資是不是值得?就經濟效益而言,絶對是很不划算的投資,就改變高雄交通建設,提高建設發展,恐怕也是一個效益有限,也是不划算的投資,花了一千億多元興建的捷運,已經營運近五年,現在的每日戴客量還在十四、五萬人上下徘徊,每月面對鉅額虧,對改善高市交通也沒有顯著效應,如今再加上一修環狀輕軌,距現代都市捷運網路水準,有一段很大距離,效益有限,但對背負二千多億元債務的高雄市,輕軌投資絶對是不利,最後,債留子孫後果很難避免。  就一家正常營運的公司而言,市府目前舉債二千多億,距法定上限不過幾百億,如加上潛在的債務,積欠中央健保局健保費少說也有好幾百億元,再加一百卅多億的輕軌工程,舉債上限早就「破錶」了,如果是民營公司,一旦債務大於收益,老早就該宣佈「破產」。

  興建捷運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政策作為,下決定從捷運通車迄今仍然入不敷出,足以認定這是一個錯誤投資,但高雄市要趕上現代化都市發展,又不能不興建捷運,可是高市幅員不大,發展人口不足,市民經濟負擔薄弱,搭乘捷運意願自然不高,迄今營運量雖說略有提昇,但要達到營收平衡目標甚遠,當然,這也受限於只完成十字型紅橘兩條路線,難以構成網路要求,也是另一因素。

  一個都市捷運能稱得上可以完全提供市民方便的交通需求,通常是捷運與市民住家距離不可超過五百公尺,超越此一距離已難提供便利的搭載,既使,未來環狀輕軌完成,還是與綿密捷運網路有一段距離,在未來十年內高市的捷運發展既使不再興建經費龐大,動輒千億元重運量捷運而由投資較小的輕軌取代,恐怕再加三、四條輕軌,多花七、八百億元,甚至一千多億,完整的捷運網路才算得上完成,但那是多久的事。

  在這種情形下,縱然投入千億元多興建幾條輕軌,沒有十年、八年,可能更久,是不可能達成,因此,遠水救不了近火,當前,要很快滿足市民的交通運輸要求,某些專家提出與其花一百多億建輕軌,對高市交通改善的效益不大,不如投入一半經費大量購置公車,密集提高公車間行車時間,並大幅度增加行車路線,這才是當前急務。

  高市公車的營運績效一直為市民詬病,大部份路線,甚至市區重要幹道公車,其間距時間對外宣稱十五至廿分,其實,那是在表面的宣示,常搭公車市民感受的公車間距卅分鐘一班,甚至五十多分鐘,早是稀鬆平常,之所以有所謂的十五分一班,是在尖鋒時段,這裡所說的尖鋒時間,大概是上午七至八時上班時間,下午五至六時下班時間,其他時間就讓市民「望穿秋水」了。

  市民瞭解高雄市公車的便利性遠不如台北,在台北十分鐘一班對台北市民來說已經是「讓你久等了」,高市卅、四十分,甚至更久,公車才姍姍來遲,市民早就被久等的公車「磨出」耐性了,公車長期虧損,也是市府對縮短公車班距時間,提高營運績效,表現不積極的主要因素,可是市府却對鉅額投資、却無法有效改善高市交通問題而相當積極,究其因,那是興建捷運,或是投資輕軌興建工程,輕易便可展現市政建設的表面績效,也能討好市民在市政建設上的表面感受,對執政者而言,更可藉所謂現代化都市交通建設,而宣傳市政經建發展的成績,所謂「五星市長」的評比輕易的可垂手而得。

  可是,一千多億興建的捷運,在未來多少年才能達到預期的載運量目標?是一個未知數,可能十年,也可能十五年,而眼前市政當局更不惜投資興建延長到崗山路段,這是為滿足選民的「政治投資」,而延長到屏東,明知眼前只需提昇台鐵高屏區間車即可以改善兩地交通需求,如為了選舉再做延長屏東投資,可以斷言的,未來一定是無底洞的嚴重虧損。  如果把投資輕軌一百多億經費的一半購買公車,市公車的新車至少增加一至二倍,一旦把公車間距縮少到十分鐘以內,對滿足市民交通需求,改善高市交通積弱不振問題可迎刃而解。

  事實上,捷運也好,輕軌也罷,絶對不是提昇高市經濟建設發展萬靈丹,也不是可以提升高市為現代化都市的催生劑,對改善當前市民交通不便,更不具有太大效益。                 ◎本報記者:章無忌

 

人氣1112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7:02:11 |

5版  砸大錢 不等於建設

             打造高雄避免淪為蚊子館與債留子孫 市府必須準穩銳利

 

 

      高雄市政府正在展現強烈的地方建設發展企圖心,如流行音樂中心、世貿展覽館、海運旅遊服務中心以及正在積極施工中的三鐵地下三站共構工程,一個【高雄市海洋新灣區】的時髦發展名詞,在建商為其行銷大肆【幫襯】宣傳下,被炒得很夯,從中央的補助到市府本身負擔的配合款,投下經費絕對是天文數字,市府現在正沉湎於未來,煥然一新的高市發展遠景,但背後負擔的龐大建後經費,恐怕非加以正視不可,而更叫有識之士憂心的是,市府官員會不會在眼高手低下,拿不出有效的行銷與經營策略,而淪為蚊子館,甚至拖垮市府財政?

 

  重大建設的美麗願景構建不難,難的是工程完成後的營運,市府官員畫大餅,構築建後願景,過去的例子顯示,卻是一等一高手,但工程完成後如何永續經營,卻是【眼高手低】案例俯拾可得。

  花了數十億元的巨蛋,一年【勒勒長】,這個座落博愛路的建築物,派上用場有幾天,而在附近花了更多經費的世運主場館【今安在】?差不多快淪為【蚊子館】了,五月天在這裡辦了一兩場演唱會,辦得很成功,爆滿的觀眾擠滿了主場館,但演唱會後,人去樓空,從此主場館快成為【絕響】,聽不到觀眾的吶喊聲,後續無人,主場館空蕩蕩,蓋有多時,巨蛋情況好一點,因為,只能容納一萬多人的場館,商人辦旅展,拍賣商品,還可派上用場,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商人租借機會有多少天?巨蛋其實免不了三天打魚、五天曬網。

  在嚴格尺度下,接近百億元的主場館外加巨蛋,現在確實是【蚊子館】,市府在上個月開會責由幹記者出身的副市長李永得主持如何有效經營主場館與巨蛋工作,有識之士的看法是,可姑且聽之,姑且觀之,不要期待太高,高市的發展條件不足,不是在唱衰李永得,將來既使拿出一套有效辦法改善,也是非戰之罪。

   正在施工的三鐵共構地下工程,未來的發展性,絕對可以預期,從鳳山到左營的地下鐵路,以及未來在地下的三鐵共構站,對高雄的地方建設發展潛力很大,也足以帶動地方繁榮,因為,走入地下化後的高雄站以及經鳳山到左營地下化留下的龐大的地面土地,面積龐大,價值甚鉅,全面地面建設後取得的經濟效益,相當驚人,而這個地面的區域正是過去高雄市發展受阻的最大阻礙,因此,對這個龐大的重大建設,絕對是正面,值得推許,也值得市民期待。

   反觀,正在計劃,即將施工的世貿館、流行音樂中心,有識之士的看法則是持保留態度,以世貿館來說,國際級展覽,十之八九會在台北,南下高雄機會不多,這可以從全球號稱第二大的台北電腦展在台北展出,過去便因台北世貿館不足而在南港另行建館,動輒二、三千展覽位的龐大展覽,是吸引國際人士的最大賣點,未來高雄世貿館完成後,以其規劃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容納如台北電腦展的龐大需求,不過,提供國內電腦展對高雄市目前缺少合乎較大展出要求館比,這個館的誕生,確實有其必要。

  但面對也在積極催生世貿展館的台中市,未來高雄館的永續經營,難免遭遇台北以及台中兩處的衝擊,高雄館的營運問題,市府官員們不能【抱殘守闕】,要有創意,這方面的人才,恐怕非要有大開大闔的胸襟,否則不足以肩負新館的營運需求,官員的【官僚政治】心態,非徹底屛棄不可。

  至於,另一個重大建設的流行音樂中心,對提升高雄市以及南部音樂水準,應該有正面效應,但當年政府全面性在各縣市興建藝術館,長期以來觀察,績效不彰,縱然未淪為【蚊子館】,但大都未能有效運用,當年的投資遠景證明失效,前車之鑑,實在足以借鏡。

  提供海運觀光客使用的旅遊服務中心,早就該興建,號稱海洋中心為發展的高雄市,國外遊輪使終因高雄港缺少一座國際級服務中心,而畏縮不來是高市觀光發展未能有效提升主要因素之ㄧ,因此,對這座服務中心的興建,應加速促其成,這不僅是高雄市海洋發展的關鍵題,也是高雄市的門面攸關。

   其實,地方重大建設的推動,應審慎考量,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得失之間,以及未來能否永續經營,輕重緩急,均因深入檢討。                                                                                        ◎本報記者:高鳴

 

人氣1155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6:55:24 |

6版  笨蛋! 問題在開徵適法嗎

              環保局長李穆生異想天開 恐怕淪為廖學廣第二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打著因應氣候變遷,準備催生台灣第一個法令,在高雄市開徵「氣候變遷調適費」,市府為了這個首開先河的法令,敲鑼又打鼓,已經是既「露山又顯水」,擺明要和主管環保工作的環保署唱起,對台戲,除了在媒體上宣傳開徵的必然性外,還請來一些「學者專家」,在近乎「一言堂」的氛圍下,眾口鑠金,都支持市府的這個開徵的立法案。

  市府說得可好,開徵「氣候變遷調適費」,是為了面對嚴重碳排放高居全台第一的嚴重污染,打算從排碳較大,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徵收「調適費」,鈔票從大戶徵收後再專款專用,有效率的運用在高雄市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上,這個由地方政府立法開徵調適費的理由,氣勢秉然,理由十足,但箇中端倪,仍然有另起爐灶,要與中央別苗頭潛意識,說白一點,地方立法,地方收錢,是否在「爭錢」又「撈權」?難免予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受。

  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話,二十多年前汐止鎮那位廖姓鎮長看準了當地建築業如雨後春筍,紛紛崛起,建商獲利驚人,於是,這位腦門子轉得很快的鎮長,點子來了,認為建商在汐止大興土木,製造污染,影響交通,却坐收暴利,對地方政府財政拮據的汐止,等於是「下蛋沒有,却只有拉屎」,因此,他想出了就像如今的高雄市府要開徵全台第一個「調適費」,提出全台第一個向建商開徵「鎮長稅」。

  汐止鎮徵收的建商回饋地方「鎮長稅」,確實為財源陷在困境的地方增加了豐沛的「稅收」,但廖鎮長徵收手法太粗糙,他以為一個鎮長大權在握,未經報請上級政府核可,也未經代表會審議,便大剌剌的公然開徵,雖然,他收來了大批「鎮長稅」,並未混進私人荷包,都用在汐止的地方建設,但「鎮長稅」師出無名,也沒有法令依據,因此,他被依背信等罪移送法辦,吃定了官司。  汐止鎮地方私下立法開徵「稅收」一案,當時轟動全國,現在,回頭看看高雄市正在力爭催生的全台第一個開徵「調適費」,是否師出有名,依法有據,現在只是高雄市政府在唱獨角戲,中央環保署已出面反對,由此可見,市府的這個全台第一開徵「調適費」,似乎就法論法?乃至可行性都有爭議。

  當然,高雄市的「調適法」不能拿來與當年汐止鎮為地方建設而徵收「鎮長費」相提並論,畢竟「鎮長稅」絶對是可以確定與法無據,等而下之的一廂情願的做法,其抵觸刑案,了無異議,但是,撇開「鎮長稅」一詞不提,向建商徵收在投資案施工過程造成的污染,交通等問題,完全用在地方建設上,似乎也應上了「取之於地方,用之於地方」,手法不同,但目 的是良善。

  而今,仔細瞭解高雄市府以碳排放造成高雄市空氣污染全台最嚴重,不得不徵收,以所謂因應氣候變遷徵收「調適費」為名,如果真的是專款專用,出發點也是對的。市府為了催生這個全台第一,環保局長李穆生說的可冠冕堂皇,徵收這個費用不是「稅」,而是「原因者付費」,只是針對溫室氣體排放大戶開徵,他說得很好,也極盡粉飾太平之能事,認為提出開徵調適費的慨念,不過是要求工業部門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當然,開徵調適費不是「稅」,稅收的徵收,可不是一個地方政府可以自行立法,否則,台灣省二十多縣市,都比照辦理,台灣「萬萬稅」的罵名,天下豈不大亂,可是,開徵調適費既使不是稅,但要開徵,不是一、二句話,什麼要企業界善盡「社會責任」,便可簡化,一言以敝之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李穆生可能會陷在自以為是的旋渦中,而難以自拔。  環保局必須搞清楚,台灣與高雄市都是在同一個政府治轄下,要徵收任何費用,都得依法行事,其實,到現在外界還看不到環保局徵收調適費的法令依據,「事有本末」,這是一個淺顯道理,就像政府徵收燃料稅來說,是中央製訂法令,再由各縣市政府徵收,然後,用在交通建設上,當然,中央也會就徵收費有一定比例分配地方。

  在這種情形下高雄市政府開徵「調適費」的大前提是,不要忘了不是「高雄市說了就算數」,沒有錯,碳排放造成污染,問題嚴重,不光是高雄市一地,其他縣市也面臨同樣問題,高雄市要成為開徵第一個地方政府,其他縣市當然也會起而效之,如法炮製,這其間便涉及太多的問題,徵收標準如何訂定,中央的角色又如何扮演。

                                                                                                                                                              ( 文轉第七版)

 

人氣120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6:47:25 |

7版 高市府硬幹 中央難點頭 

          節能減碳屬全球問題 地方巧立名目徵稅 台灣大亂

    高市府應該知道另一個徵收多時的「污染清潔費」,就是由中央訂定統一立法標準,再由各縣市政府透過水公司在收取水費中附帶收取,這筆錢不都是由地方運用嗎?儘管市府信誓旦旦的強調一定「專款專用」,環保局長指出,那是「取之於企業,用之於企業」,如建立監測海平面系統,建立災害防救體系,加強都市排水系統,乃至建立脆弱性評估與預警指標等,甚至,還會回饋企業,補助其進行氣候變遷因應措施,以及改善生產設備,以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系列的用途,其實,不乏空泛之論,也不少是政府環保工作早就在做的,對工廠排碳問題不是早已著墨多年。

  計劃也好,目的也罷,退一步看就算全都是可行的,問題在,未來又如何落實?照環保局的預估,這個調適費徵收對象是針對年排碳量超過一萬噸以上的企業,每一噸收取十五元,他們以這個標準下,大慨在高雄市可徵收的廠家一O八家,不到高雄市登記總數的百分之二,也就是說,絶大部份中小企業是不受影響,他們更提出排碳量最大的中鋼公司,一年將繳交約三億調適費,環保局還特別為中鋼的負擔「借奢代籌」,認為中鋼一年營收約在二千五百億,盞盞之數三億元,比例微乎其微,影響很小。

  因此,以一O八家十之八九是大企業要繳納調適費,中鋼一家是三億元,等而下之的,當然,一、二億,乃至數千萬是跑不了,一年環保局為高雄市增加的收入,大慨是數十億元,就估算高一些,以五十億來算,照市府提出的一大堆用途,真的都能發揮預期作用,恐怕未必,可能會淪為在量大餅,但這麼一搞,別說區區三億元在中鋼總營收中比例很少,但就純盈利來說,則是一筆負擔,其他廠商,面對經濟不景氣,既使一億,乃至幾千萬元都是負擔沈重,廠商必然是面有難色,不可能同意。

  廠商排放污染,已有憑處重罰規定,增加調適費就能因此不再遭受罰鍰嗎?有了數十億收入,高市嚴重的空氣污染就可以迎刄而解嗎?誰能保證,環保局能立此存據嗎?

  由環保局創意安排的「高雄市氣候變遷調適費之開徵與國際相關規範接軌」論壇,特別安排七、八位所謂的「學者專家」參與,在這些與會人士的發言中甚至有人以實施「地方自治」有開徵在地方立法必要,這個論調就值得商榷,地方自治實施已久,有關證收稅則已做了明確規範,調適費證收應該是鳯馬牛不相關,但大部份人士都附和高雄市開徵的論調,以這乃「地方事務」當然由地方處理,迎合所謂的地方自治的必然性,但叫人納悶的是,造成排碳污染問題怎麼是地方事,同樣問題難道只會發生在高雄市?

  要知道,排碳問題是全國性,與會中有人提出中央和地方都有「義務」改善,也有人提出應由中央出面調處是比較妥適做法,這種說法很正確,因為牽涉到其他縣市的問題,沒有理由排除中央,而任由地方政府自行立法處理,一般有識之士的看法是,開徵調適費,不是不可以,而應適法,由中央出面協調統一處理,不能各持一把號,各唱各的調,如果,真正是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要立法徵收調適費,這是全國性的事,高雄市位階太低,未免托大了,尤其,更不可存有「爭錢又爭權」心態,高雄市政府大致不會這麼的低能吧!否則,又如何杜外界悠悠之口!

  其實,排碳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地方政府能夠肩負的,那是全球性,據瞭解,國際間已決定在未來幾年全面性徵收排碳費,台灣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屆時,也會成為徵收目標,因此,高雄市政府此時提出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打算單獨以地方政府名義開徵「調適費」,等到國際組織向各國開始徵收排碳費,那時豈不是「一頭牛要剝幾層皮」,顯  然,市府缺少國際觀,在全球化都在減碳,徵收排碳費中又如何能「自外」於這個全球化必然的趨勢。

  據指出,台灣目前的排碳一直在增加,平均每人每年排碳十一噸,主要是因為能源「發電」、工業生產、運輸、住宅等排放造成,政府計算出,目前以法國碳稅行情,預估在二O二五年全球徵收時,台灣就得繳納一千四百廿七億元,等到二OO年更增到五千二百億元,這是多麼驚人的天文數字,因此,台灣地區必須未雨綢繆,提早有所因應,如何節能「減碳」,全力以赴,而不是高雄市政府以單一地方政府可以埋頭「獨幹」的。●本報記者:章無忌

 

人氣136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5:33:46 |

8.9版 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  率千人參加大陸活動圓滿結束

                 舉辦兩岸文化節  總會長郭有智 率進香團謁祖  同祈和平風調雨順

 

 

 由台灣上百個宮廟組成的「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6月26日由該會總會長郭有智率領上千人,分從台中港及金門小三通出發抵達大陸,參加「第二屆泉州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活動。郭有智總會長表示,辦理該項海外大型活動,有著千金萬擔的壓力,感謝關聖帝君庇佑,護持整個活動圓滿落幕,千人平安回到台灣。

 

   根據一項非正式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奉祀關聖帝君廟宇超過500座以上,數百萬台灣子民崇拜忠義化身的關聖帝君,並代代傳承著關帝精神,在紛擾的社會環境中,另成一種維持良心正義的生活秩序。也由於信仰的結合,組成了以關聖帝君相同信仰的團體正逐漸堅強壯大;「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於焉形成,並在歷屆領導者的號召下,辦理各項海內外宗教文化交流活動。
  由大陸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所主辦的6月27日-6月29日「第二屆泉州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活動,邀請台灣「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與會;由該會號召會員宮廟,超過千人踴躍報名參加,計有會員宮廟41家及18家友宮廟參加,人數超過千人,並由現任總會長郭有智帶領台灣民間傑出陣頭,包括有南台灣藝術舞蹈團的女子八家將、電音三太子民俗藝陣、中華民俗文化藝術團的駕前官將首還有天師鍾馗陣等陣頭在踩街的精采演出,獲得地方夾道熱烈讚揚。
  第二屆泉州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活動,6月27日晚間8點在通淮關岳廟廣場舉行「鯉城區第三屆道德模範及正氣之星表彰會暨正氣頌文藝晚會、6月28日下午2時40分在華僑大廈舉辦「中華關帝信仰文化論壇」、晚間7時30分舉行各地關帝神轎巡遊及民俗陣頭踩街活動,並安排神明入廟安座儀式。6月29日上午展開泉州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開幕儀式,進行隆重的台灣及海內外的關帝祭典儀式,活動進行到中午結束,來自台灣的參香隊伍及神轎回鑾,圓滿完成該次的盛會。
  近些年來,海峽兩岸民間往來日益增多。據統計,在過去的六年間,台灣宗教文化團體來泉州通淮關岳廟參觀訪問及台灣關帝廟、堂、宮組團來泉州通淮關岳廟謁祖進香的有一百多次,約五千多人。而自2008年起至2011年11月20日,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長吳金炎率團,四年四度訪台,也見證了泉台關帝聖君的情誼,作為泉州宗教文化和民間信仰的重要窗口,泉州通淮關岳廟在海內外,特別是在台灣的影響日益擴大,交流也日見頻繁。                                                           ●本報記者:劉采妮/大陸泉州報導


   
關帝廟為何成了關岳廟

     在泉州,關帝信仰已經世俗化,“通淮關岳信俗”在泉州民間信仰中最為活躍。


  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弘揚關帝精神,2010年,泉州通淮關岳廟以“通淮關岳信俗”申報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專家評審組通過,並獲泉州市有關部門批准。
  2011年,鯉城“泉州關岳信俗”項目入選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與關帝有關的傳說,以及“關岳廟”名稱的由來,則反映了從民間到官方對這一信俗的重視。
  據《通淮關岳廟誌》紀載,泉州通淮關岳廟在明萬曆年間曾重修過,而具體創建日期,目前無從考證。泉州文博界人士劉志成說,涂門街在古代叫做通淮街,當時的泉州城共有七座城門,每座城門都有一座關帝廟。為了區別,人們在各個關帝廟前面加上街道的名稱,于是位于涂門街的關帝廟前加“通淮”二字。
但供奉著關公的廟宇,為何叫“關岳廟”,而不是“關帝廟”?答案就在泉州通淮關岳廟的大門兩側——這裡有關羽和岳飛的坐騎和馬夫。
  這兩尊2米多高,安放在大門兩側的駿馬雕像,其實是關羽的赤兔馬和岳飛的雪青騏驥。赤兔馬旁邊是紅面馬夫,雪青騏驥旁邊立一白面馬夫。
  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長吳金炎說,原先叫關帝廟的時候,廟裡供奉的是關公。1914年,當時的北洋政府下令,在北京鼓樓西興建關岳廟,將關公與岳飛合祀,祈望北洋軍將領能與關公和岳王爺一樣勇武善戰。後來,全國的關帝廟都陸續改名,于是泉州關帝廟就改成了關岳廟,同時供奉關公與岳飛,並且延續至今。泉州的關岳廟關公有神像,而岳飛沒有,只有一塊聖旨牌。
  目前,泉州各縣(市)區關帝廟還有不少,其他的都叫關帝廟,叫關岳廟的只有這一座。

      關岳廟怎無岳飛像

  既然合祀關羽和岳飛,那麼關岳廟裡,為何沒有岳飛神像,只有大門口的岳飛坐騎和馬夫?民間百姓用豐富的想像力譜寫出各種傳說故事。
傳說,關羽和岳飛,都曾經被選為“護國”之神。元代初年,關羽被加官晉爵,成為當時的護國神。明代朱元璋當政,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曾經反抗外族入侵的英雄岳飛請出來做護國神,同時震攝北方民族。
  相傳清朝誌治者曾想依照明代舊制,敕封岳飛為護國神,哪知敕令一下,岳飛神像的臉皮竟然脫落一大層,百姓們說,這是岳飛不願意接受敕封,他覺得無臉見中原父老。清朝統治者獲悉後,只好改封關羽為護國神,關羽的頭銜有26字,即“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靈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並追封關羽的曾祖、祖父、父親為公、為王。
  岳飛神像雖經過幾次修整,都無法彌補臉部脫落的缺陷,後來,只留牌位,連神像也沒有了。所以清代以後,泉州通淮關岳廟只有關帝塑像而無岳王塑像。
                                                                                                               (轉載自泉州東南早報)
 

 

人氣1163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5:20:11 |

10版  黃興國搭橋 天津.高雄港雙贏

            天津市長也將赴鎮瀾宮拜媽祖  致力發揚兩岸媽祖文化

   應台灣工業總會邀請,天津市長黃興國將於2012年7月8日至13日率團赴臺展開“津沽文化寶島行”交流活動。黃興國市長此行重點在訪高雄港,將針對天津港與高雄港的廣泛交流作深入研議,共創雙贏。


  黃興國在臺期間,將赴臺北、新竹、苗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走訪台灣社區、家庭、漁會和殘障群體,與民眾互動交流。同期,在台灣也會舉辦“魅力天津圖片展”、“港口合作發展懇談會”,並前往台中大甲鎮瀾宮拜媽祖。希望通過這次的赴臺交流,進一步擴大津臺兩地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
天津港對外聯繫廣泛,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每月航班400餘班,直達世界各地港口。

 
天津港最早於1980年與日本神戶港建立了友好港關係,之後兩港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交往與合作。目前天津港已經和世界上的12個港口建立了友好港關係。它們分別是日本神戶港、東京港、韓國仁川港、澳大利亞墨爾本港、美國費城港、塔科馬港、加拿大蒙特利爾港、法國馬賽港、比利時布魯日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港、義大利德里亞斯特港和西班牙巴賽隆納港。通過與各友好港進行高層互訪和資訊交流,為對外宣傳天津港,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和友好交往做出了積極貢獻。
 
高雄港位於臺灣西南部沿海,地處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航道交匯之要衝,是歐、美、亞海運必經之道,臺灣貨物進出口的首要門戶與集散中心。高雄港主要進出口貨物有集裝箱、石油、液化氣、煤炭、礦石、化工產品、鋼材、廢鋼鐵、機械設備、食糖、加工食品、農漁特產品和文化用品等,承擔臺灣進出口貨物的一半以上,為臺灣省最大的對外開放門戶和貨物集散中心,也是臺灣省第一大國際貿易港。 
 
天津港與高雄港都屬兩岸優良港口, 2008年12月15日,天津更是風光至極。在兩岸進入大三通的啟動時刻拔得頭籌,聲勢蓋過上海。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團往天津,參加兩岸首航儀式,觀看大陸自製、全球最大標準貨櫃輪「中遠大洋洲」在天津港鳴笛,現場歡聲雷動,歡送這艘船前往高雄港。
  為了這場直航盛事,天津市政府還和來自台灣高雄企業組織港都會合作,舉辦「首屆津台論壇和第一屆兩岸中小企業論壇」,單單台商就有300多位參加。威盛電子董事長王雪紅、工總理事長陳武雄等商界名流都出席了。就連負責軍機研發、一向低調的漢翔與台翔兩家航空公司也都派員前來尋求合作。
黃興國市長此行訪台的另一項重點工作就是進行兩岸馬祖文化交流。從2001年開始,舉辦首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2004、2006、2008、2010年至今已舉辦了五屆。目前正在籌備第六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從第一屆到第五屆,前來參節的臺灣嘉賓達兩千餘人,有臺灣高層、有工商界人士、有文化界人士、有民眾代表,有信眾代表。在臺灣天津媽祖深入人心,天津媽祖節已成為臺灣民眾嚮往來津的首選目標。通過辦節增進了兩岸人民的交流和往來,宣傳了天津,同時許多臺灣企業家看好天津的環境,紛紛來津投資發展。天津市媽祖宮廟和文化界、旅遊界以及社會各界與臺灣媽祖宮廟、旅遊、文化等各界建立了很好的聯繫,每年都有互訪交流活動。像臺灣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臺北鬆散慈佑宮、台南天后宮、澎湖天后宮、金門天后宮等等幾十家宮廟和旅行社與天津市有著很好往來。
  以羅遠鵬為會長的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致力於媽祖文化的傳播和弘揚,2009年在漢沽調研中,宣傳媽祖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作用和影響力,之後不久,漢沽區委領導到臺灣進行交流,促成臺灣大甲鎮瀾宮來津投資,在濱海新區投資40多個億建設媽祖文化園,在海中塑起高42.3米媽祖聖像,目前是國內外最高的。在今年媽祖節期間媽祖聖像將舉行落成典禮儀式,臺灣將有800餘嘉賓蒞津參加聖像典禮儀式。                                                                                                                       ●本報記者:向前走

共 236 頁,目前在第 232 頁: 第一頁第一頁 上一頁上一頁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下一頁下一頁 最後頁最後頁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