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1104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06期 | 2012-10-31 06:47:25|

7版 高市府硬幹 中央難點頭 

          節能減碳屬全球問題 地方巧立名目徵稅 台灣大亂

    高市府應該知道另一個徵收多時的「污染清潔費」,就是由中央訂定統一立法標準,再由各縣市政府透過水公司在收取水費中附帶收取,這筆錢不都是由地方運用嗎?儘管市府信誓旦旦的強調一定「專款專用」,環保局長指出,那是「取之於企業,用之於企業」,如建立監測海平面系統,建立災害防救體系,加強都市排水系統,乃至建立脆弱性評估與預警指標等,甚至,還會回饋企業,補助其進行氣候變遷因應措施,以及改善生產設備,以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系列的用途,其實,不乏空泛之論,也不少是政府環保工作早就在做的,對工廠排碳問題不是早已著墨多年。

  計劃也好,目的也罷,退一步看就算全都是可行的,問題在,未來又如何落實?照環保局的預估,這個調適費徵收對象是針對年排碳量超過一萬噸以上的企業,每一噸收取十五元,他們以這個標準下,大慨在高雄市可徵收的廠家一O八家,不到高雄市登記總數的百分之二,也就是說,絶大部份中小企業是不受影響,他們更提出排碳量最大的中鋼公司,一年將繳交約三億調適費,環保局還特別為中鋼的負擔「借奢代籌」,認為中鋼一年營收約在二千五百億,盞盞之數三億元,比例微乎其微,影響很小。

  因此,以一O八家十之八九是大企業要繳納調適費,中鋼一家是三億元,等而下之的,當然,一、二億,乃至數千萬是跑不了,一年環保局為高雄市增加的收入,大慨是數十億元,就估算高一些,以五十億來算,照市府提出的一大堆用途,真的都能發揮預期作用,恐怕未必,可能會淪為在量大餅,但這麼一搞,別說區區三億元在中鋼總營收中比例很少,但就純盈利來說,則是一筆負擔,其他廠商,面對經濟不景氣,既使一億,乃至幾千萬元都是負擔沈重,廠商必然是面有難色,不可能同意。

  廠商排放污染,已有憑處重罰規定,增加調適費就能因此不再遭受罰鍰嗎?有了數十億收入,高市嚴重的空氣污染就可以迎刄而解嗎?誰能保證,環保局能立此存據嗎?

  由環保局創意安排的「高雄市氣候變遷調適費之開徵與國際相關規範接軌」論壇,特別安排七、八位所謂的「學者專家」參與,在這些與會人士的發言中甚至有人以實施「地方自治」有開徵在地方立法必要,這個論調就值得商榷,地方自治實施已久,有關證收稅則已做了明確規範,調適費證收應該是鳯馬牛不相關,但大部份人士都附和高雄市開徵的論調,以這乃「地方事務」當然由地方處理,迎合所謂的地方自治的必然性,但叫人納悶的是,造成排碳污染問題怎麼是地方事,同樣問題難道只會發生在高雄市?

  要知道,排碳問題是全國性,與會中有人提出中央和地方都有「義務」改善,也有人提出應由中央出面調處是比較妥適做法,這種說法很正確,因為牽涉到其他縣市的問題,沒有理由排除中央,而任由地方政府自行立法處理,一般有識之士的看法是,開徵調適費,不是不可以,而應適法,由中央出面協調統一處理,不能各持一把號,各唱各的調,如果,真正是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要立法徵收調適費,這是全國性的事,高雄市位階太低,未免托大了,尤其,更不可存有「爭錢又爭權」心態,高雄市政府大致不會這麼的低能吧!否則,又如何杜外界悠悠之口!

  其實,排碳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地方政府能夠肩負的,那是全球性,據瞭解,國際間已決定在未來幾年全面性徵收排碳費,台灣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屆時,也會成為徵收目標,因此,高雄市政府此時提出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打算單獨以地方政府名義開徵「調適費」,等到國際組織向各國開始徵收排碳費,那時豈不是「一頭牛要剝幾層皮」,顯  然,市府缺少國際觀,在全球化都在減碳,徵收排碳費中又如何能「自外」於這個全球化必然的趨勢。

  據指出,台灣目前的排碳一直在增加,平均每人每年排碳十一噸,主要是因為能源「發電」、工業生產、運輸、住宅等排放造成,政府計算出,目前以法國碳稅行情,預估在二O二五年全球徵收時,台灣就得繳納一千四百廿七億元,等到二OO年更增到五千二百億元,這是多麼驚人的天文數字,因此,台灣地區必須未雨綢繆,提早有所因應,如何節能「減碳」,全力以赴,而不是高雄市政府以單一地方政府可以埋頭「獨幹」的。●本報記者:章無忌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