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很角色新聞 - 很角色週報
 
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1430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0期 | 2012-10-25 05:33:25 |

13版 環狀輕捷  叫好不叫座      
          政策治標 市民無感 陳菊也束手無策

  以未來輕捷的路線,固然是環狀線,具有彌補高捷難以構成「捷運網路」的不足,但以高捷每天營運量雖已提升,但大約在十五、六萬人,比較台北市目前的運戴量高達一百六十萬人,二年後機場線等其他多條路線相繼完工後,其綿密的捷運網路,可能會將每天運量突破二百萬人次,其實,以現在日運量一百六十萬人等於比高捷八、九天的總運量還多,北捷財源滾滾,光是北捷發行的「悠遊卡」,即高達三千多萬張,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高捷一卡通居然還自抬身價,拒絕合作,連人家一成卡量都不到,卻吹噓未來的發行計劃有多大?

  輕軌加上高捷,還是距現代都市大眾運輸,平均距離市民住家三百多公尺的要求,有較大落差,因此,輕捷未來營運後,恐怕是很難避免步上高捷後塵,一樣要虧損,只是有多大,目前還不好做評估。

  幅員廣大  行車間距長

  可以這麼說,輕捷會虧損,高捷目前已虧損嚴重,一加一等於二,如再加上公車處的二百卅多億元虧損,市府財政困境之嚴重有如雪上加霜。  公車處問題光靠裁員八十一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從公車處公佈八十一人採自由選擇到各單位,對司機與維修人員大致未予減少,對目前公車運輸,因間距時間太長,只能勉強維持起碼的大眾交通運輸需求,如果連司機也少了,那市民賴以為步的公車,恐怕拖個一個小時的間距才開一班,這還算得上大眾交通工具嗎?
  市民也許不知道,將近二百八十萬人的高雄市,面積大過台北市好幾倍,但台北公車數一千多輛,平均十分鐘開車間距,尖鋒時間更縮小到五、六分,我們高雄市的公車只有四百五十多輛,如果,扣除必須維護,真正投入營運恐怕四百輛都不到,而台北市人口只有二百五十多萬,高雄與台北市在大眾交通運輸上的運能,落差之大,只能叫人羨慕台北市民「行的方便」,大嘆高雄市民的大大不如人。
而更不能比的是,只有四百多輛公車,卻累積了二百卅多億元的債務,每個月都在虧損,人家台北市公民營公車爭相營運,無一虧損,全都賺足賺飽,當然,高雄不能比,也不堪比,台北是首善地區,工商業發展,高雄市則天天在吹噓「向上提升」,海洋都市說的比唱的好聽,但光從大眾運輸交通這件事比較,高雄市便被比下去,且竟然全都營運不善,高捷虧損嚴重,公車已累積二百多億虧損,不僅如此,連高雄市政府更是債台高築,欠了二千一百多億元。

    市府淡定面對債台  
 
  市府經營團體顯然在面對本身債務高居全國第一高,似乎輕忽以對,對二個肩負大眾運輸交通重責的高捷、公車都面臨虧損嚴重,似乎尚未正面面對,採取可行性的改善措施,例如:花了鉅額經費興建的巨蛋、體育主場館,在市議會交相責難,任其荒蕪淪為「蚊子館」後,市府高層還一派正經舉行檢討會,確定在今年九月前提出改善辦法,但一般有識之士的看法是,不要對那些高官有太大期待,他們眼高於頂,根本是「眼高手低」,辦法很多,全都是在「畫餅充饑」,不信邪的話,何妨拭目以待,再給他們時間就延到年底吧!到時巨蛋也好,體育主場館也罷,只能希望都不再是乏人光顧的蚊子館才好。
對市府團隊的執政能力,並非看扁了他們,問題在:要開源、要節流,這個道理,三歲孩童都知道,但道理都懂,只是要他們做卻沒半步,當前市府債務已到了天文數字,二千一百多億元可不能等閒視之,卻還是「好大嘉功」,大堆頭建設仍然要舉債推動,市民當然希望市府多做一些「有感」建設,但大多數市民對所謂的債台高築的嚴重後果,如「債留子孫」,卻不知所以然。
  當然,負債嚴重的高捷、公車處,都得繼續營運下去,他們仍然非得肩負二百八十萬市民大眾運輸交通的重責大擔,不能倒,但要繼續下去,就得硬撐,面對債務的越積越高,在營運與債務之間,形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情形下債務問題再累積下去,高捷也好、公車處也罷,還能撐多久,市府團隊不能再輕忽,應該好好的深入探討,積極有所作為才是。

     不便民  無乘客

  尤其,公車問題跟市民交通需求更密切,目前光裁員,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債務依舊繼續往上提升,所謂對幾條主線分段收費,更是緩不濟急,倒是處理公車處可透過都更加以高度運用,可行性較高,市府當機立斷做法是大量增加公車,縮短間距,增加市民搭坐公車習慣,既然債務發生了,對公車做一次大規模投資,載客量可大幅增加,真正讓市民「稱便」,至少已實現了大眾運輸交通在現代都會的發展需求,這才是市民「有感」的政策,把其他建設投資轉用在公車,至少市民搭公車成習慣,運量增加,收入也會加增,總比花大錢製造蚊仔館好得多。                                               ●本報記者:吳濤

人氣1332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0期 | 2012-10-25 05:29:10 |

14版 高雄居大不易  走為上策

        治安不佳  失業率高  生計困窘  人口明顯外移

  從二年前台中、台南縣市合併再加上新北市等「三都升格」,加上原來的台北市、高雄市在內台灣已有五個院轄市,從當時人口數排名,新北市以逼近四百萬人居第一,高雄市則以二百八十萬人成為第二大都市,台中市則以二百六十萬人上下忝列第三都,首都的台北市則以二百五十多萬人列名第四,台南市逼近二百萬人居五都之末。

    負債逾二千一百多億元

  都市人口成長的因素,受地方工商發展,好壞關係最大,治安問題不佳,更是又一主因,而都市發展的動能則因財政問題是否獲得改善,而高雄市債台高築,負債超過二千一百多億元,而且,還在節節高昇中,不出二、三年便「破錶」,市府財政如此的惡化,直接冲擊地方經濟發展。
  要找工作困難重重,治安又不好,市民生命財產面臨威脅,尤其在財政困境下,對推動地方建設,提升經濟發展,深陷左支右絀困境,上述種種因素,市民在生計窘困中,當然直接影響生育率降低,更多的年輕人為此而萌生「此地不宜留人,自有留人處」,不得不「遷地為良」,遠走他鄉,另謀生計。
照這種情勢演變下去,四、五年內,高雄市的人口數會由現在的第二大都市「淪落」為第三,甚至第四,形勢比人強,高雄市要「保二」已不可能,想「保三」,也是困難重重,一旦淪為第四,市民豈非「無語問蒼天」,夫復何言。

      生育率偏低

  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淪落」,合併高雄縣後的高雄市長陳菊,當然是責無旁貸,不能再拿執政黨「重北輕南」推諉責任,她已當了五年多市長,如果加上前任謝長廷八年兩任市長,高雄市「綠色執政」加總也超過十三年多了,如今,高雄市人口外流,明顯的數字,白紙黑字,在五都中第一高,生育率也偏低,數字會說話,從去年起到今年七月高雄市人口大都在外流,而且,已持續了近十五個月,其間,只有五個月是勉強保住未超出外流,稍有淨流入,到上個月止,高雄市仍然維持第二大都市,但統計數字卻指出二年前五都升格時,高雄市人口比第三都的台中市還多出近十三萬人,如今,已縮小到十萬人,而原來比第四都的台北市多十六萬人,也減小到十一萬人差距。
  統計數字指出,在五都升格時到現在快二年了,第二大都市的高雄市人口只增加二千三百人,比起台北市增加五萬人,台中市增加近三萬人,都差了十多倍,甚至廿多倍,連墊底的台南市的五千多人,都少了一半,因此,照這種形勢推算,不出四年,台中市人口會超過高雄市,成為第二大都市,把第二大的高雄市擠下一名,落居第三,而且,不僅如此,高雄市還是對這種人口外流問題依然拿不出有效改善辦法,再過一年,台北市就升上來,高雄市可能淪落為第四都市,只比台南市高一名。
市政人士認為「有鈔票好辦事」,因此,提出加發生育津貼也許對生育率提升有直接效應,但這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
   可是,很見笑,在五都提出生育津貼中台北市是每名新生兒津貼二萬元,新北市也不遑多讓,也是每名二萬元,台中市減半,但發一萬元,台南市採折衷方式,第一胎六千元,第二胎一萬二千元,而高雄市則第一、二胎都是六千元,第三胎才一萬元,這方面也比不上人家,連生育津貼都居最後、最少的都市。
                                                                                                                                           (文轉15版)

人氣133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0期 | 2012-10-25 05:25:03 |

15版 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陳菊既使是巧婦 也難為無米之炊

    在這種情形下,高雄市「要錢沒錢」,相對的,當然是「要人沒人」了,生育率低,怨不得人,只怪市府財政不好,陳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其實,發生育津貼對人口成長的幫助有限,真正要改善的是,地方經濟發展,要拿出顯著績效,工商業發展提升,進步快速,自然會直接對失業率偏高問題有所改善,就業環境改善了,當然會留住人,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找工作容易,又有誰會離鄉背景,遠走他鄉?高雄市在未合併高雄縣時,失業率就偏高,人家高雄縣在就業率表現方面最佳,合併後反而被拖累了,如果以「劣弊驅逐良弊」形容,似乎也不算過份。

      舉債瀕臨破表

  尤其,在舉債方面,當年的高雄縣負債最少,高雄市早就債台高築了,這與台中市負債不大,卻因合併台中縣後反而債務大增,是不同的結果,而如今的高雄市債務之高,高居全國廿三個縣市第一,市府財政如此惡化,顯示市政團隊在理財方面績效不佳,當然,高雄市的債務從過去多年來一直累積下來,但在陳菊五年多任期,債務快速成長,那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債台高築下的高雄市政建設,一旦舉債破了上限,爾後的縣市政建設工作是否都得叫停?大概不致如此,陳菊目前還在推動的輕軌工程計劃,所謂「亞洲新彎區」中的工商展覽中心,高雄港遊客中心,乃至流行音樂中心,都勢在必行,其中,中央補助款外,地方本身也要負擔,因此,未來的市府財政期待有所改善,恐怕是緣木求魚。
  當然,上述的重大建設一旦完成後,對高雄的工商繁榮一定有所助益,但效應多大,所有的評估都是在「畫大餅」,不能有太多期待,陳菊跑了幾趟國外,美其名為爭取國外投資,但效果如何?市民有目共睹,似乎都在「推動中」。

     搶案多冠全國

   最糟糕的是,高雄市治安問題一直很難獲致改善,在最近的各縣市施政總評比中,全國廿三縣市墊底的是台南市,高雄市位居廿二,是表現很差的治安成績,據指出,台南市是因為「破案率低」,治安居末,高雄市則是刑案頻頻發生,刑案最多而墊後,而高雄市搶案之多,冠居全國,是什麼原因會造成高雄市搶案頻頻,一言以蔽之,與市民失業,謀生困難,不得不鋌而走險有關。
  高雄市治安不佳,市警察局責任最大,警政首長對治安問題顯然無法有效提出立竿見影的辦法,如果純屬用人不當,則與其尸位素餐,壞了高雄市治安不好的名聲,理應當機立斷,另找高人,如屬地方經濟問題造成的治安不佳,市政團隊則應有所因應,徒托空言,那是於事無補。
台安不好,當然對市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因而引發人民遷地為良,造成人口外流,這是有直接關係,相信,任何一位市民都不願生存環境受到衝擊,所以,當前如何解決高雄市治安問題,該是當前市政最重要的主要課題。

     連任面臨隱憂

  陳菊團隊當然不樂見高雄市人口繼續外流,一旦由第二大都市掉下成為第三,或第四都市,四年任期一晃即到,她還想連任嗎?這一任已快近一年,只剩三年多,照眼前的人口外流的數字推算,下一屆市長選舉時高雄市民可能會面臨自己的都市已「淪落」了,不再是第二大都市,果真如此,陳菊要連任,第一個就要面對第二大都市「殞落」的尷尬處境,她如何面對這屆任期向市民開出的政見,她如何能經歷都市淪落考驗,卻又要市民再給她一次機會,讓她再度連任?
  如果,到那個時候市政團隊還是無法遏止人口的繼續外流,造成市民非得「遠走他鄉」謀生,市民會再給她機會嗎?答案已不言可喻,尤其,未來的競選對手早就在虎視眈眈任何施政得失,都是未來競選中攻防的焦點議題,而人口外流使高雄市被迫由第二大都市連連下降,是何等重大的施政缺失,市民不會等閒視之,陳菊更不可輕忽,而無所作為才是。

人氣1307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42:10 |

1版 恐龍法官張國彬
       辦藍
不辦綠

人氣259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36:58 |

2版 恐龍法官  張國彬遇綠就轉彎

  判決選舉訴訟涉嫌偽造文書及王法裁判 藍營選將紛遭毒手

 選舉訴訟司空見慣,但是法官從公親變事主,遭到告發,卻是第一次,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審判長張國彬創下司法界不名譽的紀錄,原因是在判決選舉訴訟時,涉及偽造文書及枉法裁判等瀆職罪嫌。

   張國彬挨告,出自前高雄市議員朱信強,理由是審判選舉訴訟時,張國彬故意扭曲涉案人的證詞,將明知不實的事情,張冠李戴成為朱信強的供詞,然後枉法判決朱信強當選無效。
  朱信強表示,賄選案件的被告林瑞生從來沒有指證他授意買票,結果在警訊筆錄中,竟然記載為『當時因為尚未言明需要多少賄款,因此雙方有默契,我花了多少錢,朱信強會還我。』幸好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庭勘驗錄音帶,證明林瑞生並沒有說過,而且,偵訊筆錄也記載林瑞生曾說『我沒有說這句話』,也說『我什麼時候這樣說』,所以還給朱信強清白。


      
朱信強二審被判當選無效 


  不只一審證明清白,就連二審的高等法院刑事庭也以無罪判決定讞,甚至在當選無效訴訟中的第一審,高雄地方法院也駁回檢察官的無厘頭起訴,三份判決書都證明朱信強並沒有唆使林瑞生買票,結果,張國彬擔任審判長的當選無效第二審,卻能夠獨具慧眼,認定朱信強與林瑞生卻有共同犯意聯絡,還在判決書中出現『原審疏未詳查』的字眼,但是朱信強認為,選舉官司歷經兩審的刑事訴訟,加上一審的民事判決,一共九位法官的十八隻眼睛,難道比不上張國彬主導的三雙眼睛?絕對是其他九位法官明察秋毫,查出警訊筆錄記載不實,而三位法官根本涉及枉法裁判。
  到底張國彬三人有沒有曲解證詞?
  根據張國彬裁定的判決書,其中第八頁的內容,幾乎可以說明朱信強告發他們涉嫌瀆職,的確言之有物。
  判決書第八頁,前面引述林瑞生在檢察官的證詞,證明張國彬所謂的犯意聯絡,完全是林瑞生自說自話,但是張國彬從中節錄,扭曲成為朱信強的陳述,向林瑞生許下『還錢』的承諾。


       
三位法官自由心證


  朱信強認為更荒唐的判決理由,就是犯意聯絡的定義。在判決書第六頁,張國彬先引用最高法院的判決,認為只要相互間有默契,就可以判定為犯意聯絡,但是朱信強雖然認識林瑞生,可是雙方已經幾乎十年未見面,而且電話通聯記錄也可以證明彼此間沒有聯絡,雙方只是選舉期間偶遇,朱信強反問,如果需要林瑞生出面買票,難道不需要聯絡請託?但是有利於朱信強的證據,三位法官都不質問檢方,也讓朱信強質疑早有自由心證。
  朱信強曾將判決書向所有認識的司法界人士請教,結果共同結論,就是不可思議。雖然不服氣,但是自由心證的制度下,朱信強只有嘆息,因為縱使提出張國彬涉嫌瀆職的控訴,在自由心證的大帽子下,加上司法高層最愛講的『不干涉個案』,朱信強想要翻案,簡直難如登天。不過,如果從程序正義與法律正義的角度,檢視三位法官對於選舉訴訟的判決,就可以發現其中問題叢叢,尤其所有判案的共同點,就是三位法官已經是『辦藍不辦綠』,也就是,法律已經不正義,而是以政治的意識形態來判定生死。(文轉3版)

人氣155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32:23 |

3版 白白布  染到黑
         每次開庭一、兩分鐘就結束  從來沒有傳訊朱信強到庭

  先說程序正義,朱信強表示,張國彬針對案件,一共開庭八次,表面看似盡心維護法律正義,但是每次開庭時間都很短,甚至一、兩分鐘就結束,而且最嚴重的,就是從來沒有傳訊朱信強到庭,給他申辯機會。

 其實,對於張國彬的審案態度,朱信強早有耳聞,因為五位屏東縣議員失掉民代資格,所以曾經警告朱信強要小心提防張國彬,但是雖然加強律師陣容,聘請五位律師一起處理官司,結果還是不敵自由心證。


    
張國彬沒視程序正義


  如果只有朱信強沒有被傳訊,司法高層一定以『不介入、不談個案』的理由,任憑張國彬我行我素,但是,翻閱張國彬審理的其他案件,才知道張國彬根本不重視程序正義。
  前高雄市議員梅再興控告現任民進黨市議員黃淑美當選無效,由於涉及每份一千兩百元,總共一百二十份的賄選贈品,梅再興質問『難道不需要查清楚十四萬四千元的賄選資金來源,加上,涉及經手賄選物品的嫌犯竟然說不清來源,前後出現兩個名字,而且更荒唐的,就是被檢調,甚至一審法官認定的金主,他太太提示的郵政綜合儲金簿提款時間,比購買賄選物品的日期晚九天以上。從兩項疑點,梅再興要求傳訊檢調認定的金主出庭,但是張國彬等三位法官不顧程序正義,駁回梅再興的請求,而且只以『沒有需要』作為不准的理由,也從不解釋梅再興的疑問,甚至判決書中,也沒有清楚交代涉嫌賄選的資金來源及確實金主身分,彷彿訴訟當事人從來沒有提出疑問。


   
連法律正義也蕩然無存


  其實翻閱張國彬的審判紀錄,會發覺不但沒有程序正義,而且就連法律正義也蕩然無存,朱信強及梅再興一致懷疑,完全是由政治意識形態在審案,所以,包括屏東縣在內的當選無效案件,總計張國彬經手十一件,其中,判定當選無效的國民黨就有六件,無黨籍兩件,綠營只有一件,而安然無事的案件都是民進黨籍。
  但是,民進黨人士涉及的賄選案件,可以說是『轟動政壇、驚動檢調』,因為,藉著進香名義,動員選民旅遊,當晚席開四百二十桌,每人六百元的花費,主辦人辯稱由參加者自費兩百元,其餘向外募款贊助,但是不論是接受招待的選民自費支付兩百元,或者向外募款一百二十餘萬元,都沒有收據副本可資佐證,但是承審法官只相信綠營人士的證詞,絲毫不質疑所謂自費或募款,是不是事後捏造的脫罪之詞?
  依照其他賄選案件的偵辦標準,席開四百二十桌的招待旅遊,一定視作買票賄選,調查局人員的確如此認為,所以沿途跟監蒐證,但是最後做了白工。


   
辦藍不辦綠  太囂張


  其實,為替民進黨人士脫罪,也是煞費苦心,翻閱所有案卷,找出有利於綠營人士的證詞,即使民進黨候選人承認參與餐會,完全視若無睹,也不追查旅遊餐會的金錢來源。
  但是對於綠營以外的政治人物,好像多看一分證卷都不值得。朱信強歷經刑事庭一、二審,加上民事庭的第一審,一致認為沒有賄選買票情事,但是張國彬有沒有翻閱其他法官的判決理由?如果有,張國彬的見解為何與其他九位法官不一樣?如果沒有,三位法官心中還有法律正義?尤其,在朱信強的案件中,第一審的刑事庭已經察覺警訊筆錄對照問訊錄音帶後,完全沒有警訊筆錄所記載的言語,但是職司舉發不法的司法人員竟然不追究警訊筆錄的責任,顯然要說法律正義已經蕩然無存,絕非言過其實。

                                                                                                                                本報記者:喬偉

人氣132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27:37 |

4版 物價狂漲、薪水倒退、痛苦指數飆升…

     馬英九住在天龍國

 

  「笨蛋!還是經濟問題!」眼前台灣的經濟環境,豈止一個「慘」字可以形容,人民最直接的感受是「經濟慘,物價高漲」,對這種已造成民怨沸騰的慘境,馬政府被批評「搞經濟沒半步」,只知唱高調,搬出一些虛無飄渺、天馬行空的「形容詞」,甚麼愛台十二項建設、黃金十年以及近來所謂的救經濟「十六句箴言」,全都是「說的比唱的好聽」,都是空泛之談。

  四年前馬英九選總統時提出的「六三三」政見,已跳票了,他在今年元月爭取連任時卻自圓其說,「六三三」四年任期辦不了要八年,如今,他連任成功,眼前的事實是距離「六三三」更遙遠,經濟更壞,物價漲得更兇,GDP不但做不到「六」,最後由「保三」不成,既然「保二」都不行,政府坦承可能要往下修「一.六」,這個遽烈下跌的經濟成長連「保二」都辦不到,已經被國外金融經濟專業研究機構在亞州十二個主要國家中,注定排名十二,等於墊底,不僅四小龍中居末,甚至不如一直是台灣「不屑一顧的菲律賓都不如」,照這種情形演變下去,不出幾年「台勞」即要取代「菲勞」,乃至「泰勞」、「印尼勞」而代之了。

 

 

  馬政府被罵「無能」

   是從何時起馬政府被罵「無能」?又是從何時起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已掉到十五趴?當年他競選總統時的「六三三」政見提出後,人民對他期望深切,卻想不到,四年任期到了,「六三三」跳票了,但大家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人民相信在過去四年中,國際金融危機後,雖又有歐債風波,「六三三」跳票,應該是「非戰之罪」。 可是, 年初當人民再給他一次機會,繼續支持他當選連任,期待他在「救經濟」乃至抑止物價上漲,全力打拼,詎料,這半年多來,馬政府的表現太令人民失望,原來「無能」二字是反對陣營對他「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到這時人民才感受到馬政府真的是「顢頇無能」。

    今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連續出現九個「藍燈」,出口率節節下降,所有的經濟評比數字,台灣都是「吊車尾」,人民這時才警覺到問題嚴重性,當然,數字是「冰冷」的,小市民感覺馬政府無能,從數字中沒有很強烈「感覺」,要命的強烈反彈是「物價的狂飆」,GDP這個經濟成長在亞洲墊底,人民仍然不知所以然,但CPI,也就是物價創新高,才是人們深痛惡絕,把所有「怨氣」都往馬政府吐槽,民怨沸騰的主要因素。馬政府的經濟部長施顏祥曾高調揚言,如CPI不能「保二」他一定下台,而攤開在眼前事實是,物價高漲,已經衝破百分之三,貧富差距更拉大到九十三倍,印證了馬政府的無能,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施顏祥應該下台

    物價猛漲,並非國際經濟演變因素造成,根本就是馬英九執政團隊,在敲定「油電雙漲」的錯誤政策造成,馬英九隻手拍板定案,完全不理會人民的哀哀叫苦、社會有識之士的諫言,勸他「懸崖勒馬」,所有的暫緩「油電雙漲」,不僅「忠言逆耳」,馬英九更是一意孤行,表現了一個無能政府的「無知」,難道他不知道,油電雙漲,會帶動物價上漲「跟風」?

  而更叫人民難以接受的事實是,已經當了快五年總統的馬英九,他為自己面對經濟困境的反應,卻還是在唱高調,用盡根本難杜外界悠悠之口的「形容詞」,說什麼「愛台十二大建設」,又是什麼「黃金十年」,乃至現在「言不由衷」,叫人民看得霧煞煞的「十六句箴言」,試問,他的任期只剩三年多,此時却祭出「黃金十年」,乃至還需要十年、八年才能辦成的「十六句箴言」,莫非他要學俄羅斯普丁,可以無限期幹下去不成?(文轉5版)  

人氣1293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19:47 |

 

5版 金溥聰跳出來護駕

 「希望大家再給馬總統一點時間」 有權無責盡說風涼話

 

 

  所謂競選政見,指的是在四年任期,充其量如成功連任,也只有八年任期為實現目標,什麼「黃金十年」,難道在把人民當「肖」的不成,他的「民間好友」,那位幕後藏鏡人金溥聰先生前幾日跑到美國放言高論,「希望大家給馬總統一點時間」,他認為再給一點時間,馬總統會盡最大努力,說這種話的人,如非發高燒,就是腦筯有問題,人民都給他時間,也幹了五年,豈非這去五年是在「玩假」的,這位自稱「總統友人」的金某,外界對他在馬英九幕後,扮演的角色以及影響力,外界都知之甚詳,面對「無能的政府」,金某是否該出面提出一套「救經濟」,以及足以「平抑物價」,足可讓人民不會那麼痛苦過日子的辦法來。

  以馬政府過去的表現,別說再給他八年、十年,「牛牽到北京還是一頭牛」,是改變不了什麼的,金某應該「閉嘴」,他此時還「忝不知恥」,馬團隊已經叫台灣人民那麼痛苦了,却還出來說一些「無三肖路用」的風涼話。

  要知道,人民活在當下,已不可能再忍受「尸位素餐」的「無能」政客,馬政府在台上,享受「榮華富貴」的既得利益,當然,讓他把時間拖得更久,在人民與主政者形成對立,人民已經沒有時間再浪費、再期待下去,馬政府却由一個在台下「有權無責」的「友人」放言高論「再給他時間」,這種罔顧人民痛苦的日子,居然,還有此「厚顏無恥」的高調。

   馬政府仍然在「爛」 

  台灣經濟已爛到可以了,這麼重大問題,却是讓人民面對「無能」的主政團隊,一句「再給他時間」,敷衍塞責了事,當萬物齊漲,已經漲到叫人民痛苦不堪,人人叫苦連天之際,馬政府仍然在「爛」下去,中央政府的財政已經入不出,各地方政府又面對收入不足,補助減少,已難以在年度預算中力求平衡,為此,已經有人在「危言聳聽」,從明年度軍公教薪水不再調整中,預感到有那麼一:勞工朋友會領不到「勞保金」,健保會面臨難以為繼的後果。 

  而台灣出口繼續退,經濟也在繼續惡化中,有一點要給人民知道的是,去年政府全年收入是一兆六千七百多億元,但支出却高達一兆七千多億,光是這一年的負債便高達七百億元,而新年度更要舉債二千二百多億元,否則,難以平衡收支,政府財政的惡化,政府坦承目前長短期債務高達四兆九千多億,甚至,有人指出如包含隠性負債,可能破二十兆。 

   笨蛋,問題在經濟 

  當年,柯林頓競選總統時,面對爭取連任的老布希,而布希執政時的美國經濟惡化,他提出了那句迄今被推許為競選最具威力的文宣:「笨蛋,就是經濟問題」,在這兒對馬政府的治國無方,無力改善更加惡化的經濟問題,引柯林頓當年「當選」的最具威力語言,用在馬政府身上,「笨蛋,就是經濟問題」最貼切不了。                                             ◎本報記者:吳濤

  馬英九內憂外患

   外交無能、治國無方  罷免氛圍醞釀中

  台灣東北角海域風雲急,中、日、台對釣魚台列嶼均主張擁有主權;另一方面,島內民怨沸騰,對馬團隊施政不滿意度高達七成,馬英九第二任總統將滿四個月之際,陷入內憂外患。
日本正式將釣魚台列嶼收歸國有,曾是保釣青年的馬英九總統,由於日前剛到彭佳嶼宣誓釣魚台屬於台灣,因為籌碼用盡只能在外交上搞動作,召回駐日代表沈斯淳,並由外長楊進添約請日本駐台代表樽井澄夫表達抗議,而中國大陸卻派出2艘海監船前往釣魚台周邊海域,展現宣示主權的具體行動,台灣無疑在聲勢上已輸人一等,顯示出馬英九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無能」,馬團隊成員更是一無是處。馬英九連擺姿態的時間點拿捏都抓不準,在外交上已未戰先示弱。
外交不行,內政更是一塌糊塗。0910台灣指標民調公布最新民調,民眾對政治面的評價,55.8%民眾對總統馬英九不滿,對其施政不滿意度更高達近7成的69.6%,另外對陳揆施政不滿意的有54.1%,經濟部長施顏祥的不滿意度,則在12位行政院內閣首長中達到最高的42.4%,財經內閣完全失靈。
馬英九治國「沒半步」,用自己的錢很省,花國家的經費卻毫不手軟。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台灣需鞏固財政,尤其要注意預算赤字,去年台灣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4.9%,全球排名第91;今年小幅改善,降至占4.3%,但相較於他國,仍有改善空間,而落至第100。
另據WEF報告,台灣總體政府債務占今年GDP40.8%,去年39.7%,以致總體政府債務占GDP百分比指標,台灣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71,退至第75。
當馬英九民調低迷時就消費關在監獄的陳水扁,但是當「敗家子」馬英九四年舉債卻高於扁朝八年,他就不敢拿來比,尤其是國內民眾生活痛苦指數創新高,物價飆漲、薪水倒退嚕,面對民怨沸騰他雙手一攤:進沒步、退無路,只好當起「馬老師」,甚至擺爛,在台北政壇已出現當馬英九任滿一年就發動罷免的氛圍,因為人民已無法再忍受他未來的三年多任期,雖然罷免他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本報記者:向前走
 

 

人氣1361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17:02 |

6版 中油五輕  非關廠不可?
         全球經濟大衰退  台灣失業率飆高  要顧肚子還是拼環保  好難

   廿多年前,後勁居民掀起的五輕關廠問題,當年政府承諾的日期即將到來,民國一O四年關廠,屈指算來,也不過二、三年,轉瞬即屆,當年後勁居民為反對五輕流血流汗,付出多少血淚,罄竹難書,據悉,當年參與這場血淚交加的反五輕運動人士,將推出一本史蹟斑斑的紀念冊,藉以喚醒居民的記憶,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作為。

  我們當然不可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看待這部史冊的推出,但追思過去,面對未來,五輕何去何從?是關廠抑或遷地為良?覓地重建或是留下部份,可以讓污染降到最低的廠房,繼續運作、生產?是遷廠後由所謂的「生態園區」取而代之,到現在各種論據不一,仍然無所是從,各有不同看法。


    25年前至今物換星移


  當年後勁居民的主張是力主「關廠」,在長期的抗爭下,才逼使當年前行政院長郝伯村不得不南下在後勁「留一宿」,最後做出了廿五年「關廠」承諾。一O四年關鍵的時間迄今只剩下短短二年多,由於時勢的演變,對後勁唯一的選項「關廠」,似乎已不是最妥善、面面俱到的做法,最近,包括石化業者,學有專精的學者,包括高雄當地民代,對關廠決定五輕去留,已有不同看法。
  事實上,後勁代表性人士當年提出「生態園區」的主張,似乎也因時光背景的變遷,出現其他看法。
  尤其,最近台灣經濟面臨嚴重考驗,經濟發展停滯,衍生的失業問題,人民對民生困境的沈重感受,後勁關廠造成的影響,已是滋事體大,「生態園區」更顯示其「曲高」,却在實際環境的每況愈下,有落入「和寡」的窠臼。
  而中油方面對五輕一O四年關廠的最後期限即將到來,如何因應,迄今未能提出更妥善的辦法或可行性替代方案,如果,關廠承諾已難改變,可是,只有遷廠而無其他辦法下,但大家瞭解的如何遷廠,新址迄今難覓,一O四年「最後期限」一到,則五輕就得「關廠」,而不是「遷廠」了。


     石化產業養活不少人


  事實上,眼前面對的五輕關廠問題,關鍵因素根本就是「經濟問題」,因為,早在三十多年前台灣在石油危機中,終於能安然渡過,經濟學者都不諱言,當年如非政府建立了後勁高雄煉油廠,才能進一步完成一套由下而上、一脈相傳的「石化產業鏈」,這是台灣發展經濟的動能,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難能可貴的產業結構,在這種情形下,石化產業能輕言放棄嗎?企業界人士為此而做出了嚴重的預測,果真如此,未來台灣經濟發展,一定會衰退到難以想像的後果。
  後勁與環保人士反對五輕,迫使政府承諾「關廠」,在此前反對人士他們更在台中逼走外人投資的杜邦,不久前,更迫使國光石化出走,石化業社會形象積弱不振,倍受責難,已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都是業者無可推卸的事實,如後勁五輕,空氣污染、公安事件不斷發生,對居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後勁人士的堅持五輕非關廠不可,是承受了多少年的威脅,而中油對五輕「與鄰為壑」,却罔視如何妥善因應,做好一個「好鄰居」的起碼要求。(文轉7版)
 

人氣1334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13:19 |

7版 後勁人的記憶  難以抹煞
        石化業如要留在高雄  就得提出一套居民能接受的做法

   尤有甚者,從當年政府承諾一O四年關廠後迄今,中油對日益迫近的五輕關廠問題,顯然未加正視其嚴重性,過一天是一天,未能好好面對,這種因循茍且的表現,事實上,對問題解決與事無補,無可否認的事實,如五輕這麼龐大的石化廠區,要找一處足可遷地為良地址,台灣很小,前有杜邦、後有國光的前車之鑑,既使找到可行之地,但反對人士的虎視耽耽,尤其,藍綠對峙下,政治力一旦介入,問題更加複雜,已非中油處理得了,所以,面對五輕問題,中油也有難處,完全歸咎中油毫無作為,似乎強人所難。


    一個不可抺煞的事實是,凡事兩極化,在石化生產中尤其顯著,因為,大家理解的「污染概念」是一成不變,那就是, 有生產就有排放,有了排放必然會有污染,可是,人們對排放與污染的觀念,大都著墨在石化業,因此,學者們提出大家似乎應該針對石化在能源使用與排放密度,深入作更面面俱到的評估,有一個事實可供反對人士深思,以免「以偏概全」,舉一個例子:鋼鐵業造成的戴奧辛的排放,此外,IC產業對砷的排放,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的威害,不低於石化業,可是,鋼鐵業也好、IC業也罷,他們並未受到太多責難、抗爭,也未聞有所謂的「關廠」,造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關廠衝擊地方經濟


 在地的高雄產業工會領導方面就指出,五輕因已過了廿五年「大限」非得關廠,那麼,在高雄石化業的其他工廠,超過廿五年的比比皆是,是否也該比照辦理?只關五輕,其它放一馬,這不是公平性問題,他們擔心的是一旦都關廠,地方經濟發展遭受衝擊,市民就業問題就是一個不可等閒視之大問題。
  高市產業工會提出美國底特律汽車工業面對蕭條時,受到危害的不僅是汽車產業勞工,而是整個城市,這個說法點出了如石化業不存在,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確是一針見血的看法。
  其實,台灣經濟發展的三大基柱,石化業居其一,其次是鋼鐵,再其次是IC業,產業界人士更指出,石化是內需型產業,台灣要發展不能沒有石化業,由此可知,石化業是國家經濟發展主要命脈之一,石化業者更誇言,石化業乃國家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上述種種對石化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全都是事實,可是,長期以來大家對同是造成污染的鋼鐵、IC業等加以輕忽,却眾口鑠金,加以「定位」為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造成社會負面形象,而多年佔據新聞版面最大的所有抗爭事件,十之八九都集進於石化業,從杜邦到國光,再從五輕「關廠」抗爭到近年新的污染對象的台塑麥寮石化廠,無一不是石化廠惹出的禍端。


   
石化業長期被污名化


  而更糟糕的是業者對長期被塑造為污染源,甚至被曲意醜化後,業者都未能全力設法改善,是業者的輕忽或是習慣的怠惰?都是值得大家省思、悉心檢討,因為,石化業被污名化,蓋有多年,業者責任最大,自是不爭事實,有人指出殯葬業者對居民心生畏懼,乃至排斥,但業者已經在如何提升形象,如以「生命禮儀師」美化從業人員,這種在軟體上的自我提升,形象改變,相對石化業者則加以漠視,社會觀感不佳,自是其來有自。
  五輕問題不可以「關廠」二字簡化,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可是,五輕存在長期對後勁居民的影響,則是鐵一般事實,居民流血流汗的「五輕抗爭史」,確是血淚斑斑,大家在感同身受之餘,除了肯定,還是肯定。
  可是,關廠一途是否非走到這一條路不可,有識之士最近提出不少建議,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指出,五輕不是要不要留的問題,而是居民到時會捨不得五輕走,這是一句頗具情感的內心話。


   
可以共存共榮   


  她認為石化業如要留在高雄,就得提出一套居民能接受的做法,如環境改善,尤其,在環保與經濟可兼顧的辦法,尤其,回饋金要用在對的地方,如改善公共建設,居民週邊環境改善,回饋制度非落實不可。
  前面已提出,石化對國家經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雖然石化業製造污染,但日本、韓國本身跟我們一樣沒有能源,因此,也要發展石化,日、韓石化生產甚至高居全球前四名,由此可見,石化成為台灣經濟出口重要指標,可見一斑,政府相關部會不能再視若罔聞,對五輕「關廠大限」將屆,應早做妥善因應之道,有人提出五輕可留大部份,加以改善,減少污染,另行成立一家民營公司,讓後勁居民參與,這都是值得探討,留與不留,關與不關,「兩權相害,取其輕」,政府、中油、後勁居民是否有必要面對面深入檢討,取得共識。                                                                                           ◎本報記者:章無忌

人氣154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6:05:16 |

8.9版 陸客零團費,國家形同自宮! 
       觀光局想玩殘台灣?
 

    台灣今年的經濟景氣已連續9個藍燈,雪上加霜的是GDP成長,從保4%修正到保2%,官方提出1.66%的預估,可見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似乎一觸即發。近日行政院觀光局提出今年國際來台觀光客有機會突破700萬,2016年預估將達到1000萬人次的願景。此一氛圍似乎與台灣現行的經濟熱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眾所周知近年台灣大量的境外旅客成長,80%是2008年7月18日馬英九總統宣布開放陸客來台政策使然。根據觀光局的統計,陸客來台人數從最早的每日300人次,2012年平均每日已突破5,000人次,4年來累計來台陸客達405.6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就有126萬人次來台,較去年同期成長52.44%,今年陸客來台人次可望突破200萬人次大關。台灣開放陸客來台,從團進團出發展到陸客自由行,陸客自由行,目前已開放了北京、上海、廈門、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成都、濟南、西安、福州、深圳等13個城市。開放的區域已經包含了中國各區域主要具有特色之城市。市場愈是開放資訊的傳播相對就更廣泛,對於台灣的觀光品質已在陸客眼裡產生負面影響與衝擊。交通部觀光局此時不知檢討浮現出的危機,反而放出消息,擬取消最低團費限制,讓團費回歸市場機制;此消息一出,在大陸各網站及媒體上大力放送,站在第一線帶陸客的導遊,憑他們的知覺、感覺發現台灣觀光業好景難再續了,官員居然想的出來這種「以量制價」的蠢政策,觀光業那還有前途可言,最近在網路上,尤其在臉書上,一些導遊討論的非常熱烈,抨擊觀光局為衝陸客入台人數,完全違反旅遊市場機制,若真取消最低團費限制,那麼國家豈不形同「自宮」,馬總統居然還置若罔聞任無能官員惡搞、喪權辱國,台灣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恐怕真的要「鳴金收兵」提前打烊了!

     莫重蹈香港旅遊惡習

 眾所週知,「零團費」曾令香港旅遊業與內地遊客兩敗俱傷。「赴台遊」目前看來風平浪靜,但已暗潮湧動。台灣觀光局不知民間疾苦也就罷了,在油、電雙漲的當下,竟要反映「成本」大降價,將「赴台遊」團費從每人每天60美元擬「取消最低團費限制」。此話一出,目前一些「赴台遊」的標價早突破底線,有的低至30美元,甚至「零團費」,而交通部觀光局對市場亂象不管不問,認為今年有上看200萬人次的實力,所以旅行業者可以不必遵守每天每人60美元限制。此方案尚未實施,就已吹起劣幣驅逐良幣的歪風,逼得真正優質的旅行社關門謝客,削價競爭的劣質旅行社有些已祭出「零團費」的遊程,導遊被迫跟進,必須賣力解說、服務,拉進旅行業簽約的購物站購物,賺回扣彌補虧損,萬一整團購買力不佳,導遊勢必會面臨賺不到錢還要倒貼的窘境,試問這樣惡性循環的旅遊品質會長久嗎?

「零團費」是中國旅遊業的痼疾,觀光局明知此風不可長,卻還再陷入這個泥沼中。古有名訓「前車覆而後車不戒,是以後車覆也。」香港「零團費」糾紛前車之鑑不遠,觀光局不但未吸取教訓、防患未然,竟不知輕重的隨便發出「擬取消最低團費限制」的新聞。要知道台灣與香港不盡相同,兩岸的互信根基都還沒有打好,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檢視。如果「赴台遊」發生諸如像香港導遊與遊客互毆之類的糾紛,我方即使是簡單引發口角,也可能被有心人操作成為政治話題,擴大成兩岸人民的萬般情仇。尤其購物糾紛屢見不鮮,陸客來台怕被當凱子削,又怕買到假貨,雖然這些風波不足以撼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但是案件多了,難保兩岸關係不生變?

    市場爛掉 口碑付之一炬

  目前,大陸遊客已不像剛開放時購買力強勁,尤其福建、廣東、重慶、江浙的團質愈來愈差,導遊每次進店都帶著苦瓜臉出來,屢見不鮮,一些司機辛苦七、八天只能搖頭說做「功德」。觀光局明知陸客遊台灣不再是封閉市場,大陸人從20-60歲幾乎都懂得上網玩QQ,也知道高額購物總有落幕時,但觀光局卻還要背道而馳大開「不受約制」之門,以降低團費來應因市場,線上導遊擔心這些腦殘官員,放任二流、三流、四流的旅行社以採購團或買團方式經營,恐怕陸客觀光市場會被「做爛掉」,到時將台灣辛苦建立的觀光、文化、美食、購物口碑付之一炬,遲早讓「台灣旅遊業」自食「香港旅遊業」的惡果。

   反對購物佣金補團費  忍辱負重為國效命 竟受非人待遇

    導遊揚言罷工抗議

 

   台灣的旅行社業者無不積極搶攻陸客來台觀光大餅,價格戰開打以來,像市場叫賣一樣你一萬、我八千,你五千、我三千…..,觀光局明定的每天60美金一下子變成25美金不到,有的甚至降到「零團費」,政府單位不管制,旅行公會不約束,結果造成今天陸客對台灣的旅遊感受大打折扣。陸客趕行程要不坐半天的車、要不一天趕四個縣市,要不一天進四個購物站、進飯店擠三坪不到的房間,或者吃千遍一律的團餐,陸客怨聲載道,不要說花錢了,他們只想快點結束「活受罪」行程,回自個兒家享福去!說的白一點,台灣目前陸客的旅遊品質就是這麼爛,觀光區廁所嚴重不足,已不是三兩天的事,女陸客光是等上廁所就氣到大罵「這樣排下去,還玩什麼呀?」女導遊更可憐,常常憋尿憋到尿道發炎,一個連廁所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政府,高談觀光願景、來台旅遊人數、觀光收入是何其諷刺?

  英商愛死陸客 奉為上帝

  大陸民眾出國旅遊人口數字年勝一年, 15年前,大陸出國旅遊人數約500萬人,但2011年增至7000萬人。「世界旅遊組織」更預測,中國大陸出國旅遊人數在2020年將達到1億,海外消費額可能擠下全球居冠的德國和美國。英國衛報報導,目前大陸遊客出外旅遊的平均消費雖然低於西方遊客,但旅遊人數眾多使得海外銷售額「大躍進」;據統計,2010年中國大陸的海外消費金額為540億美元,2011年則爆增到720億美元,和(2011)年德國遊客的840億美元及美國遊客的790億美元,相去不遠。「2012年倫敦奧運會07月23日開幕到29日閉幕,國際卡組織VISA公布數據顯示,國際遊客持VISA卡消費近7億美元。大陸遊客在消費總額方面排名第14位,但其持續單筆交易額方面則是名列前茅的。在歐洲經濟一片蕭條之際,大陸客被英國商人視為「最受歡迎的上帝」。

   陸客遊韓國 刷卡領現無障礙

  除了英國,2012年上半年赴韓國的陸客就成長36%,韓國觀光公社副社長沈定輔不諱言陸客躍居韓國第2大客源國。因此,韓國有超過30萬家商家接受「銀聯卡支付」,包括各大城市的免稅店、百貨店、遊樂場及知名酒店等,另外商圈還建成「銀聯卡刷卡無障礙區」。目前「銀聯卡」已經可以在韓國近半數提款機(ATM)使用,包括位於地鐵和便利商店內的幾乎所有提款機。
  從英國和韓國的例子可以看出政府單位是怎麼重視陸客的,反觀台灣,軟、硬體設備不改善就罷了,連最起碼怎麼「方便」陸客的消費機制都還沒準備好,就冒然說要「取消最低團費限制」、「旅行社購物佣金補團費」等等措施,此舉令所有旅遊界人士傻眼,法律明訂「經營旅行社業務不能購物佣金補團費」,否則觸法,一定要接受處罰。如今「購物佣金補團費」已經開始發酵,「操作來台陸團旅行社」已經做了決定,並片面告知:帶「購物績效可能較好的東北團」的導遊開始完全取消每夜服務費(出差費)的支付,也就是新台幣0元;帶「購物績效可能較差的一班團」的導遊開始改成每夜服務費(出差費)新台幣500~800元的支付;帶「購物績效可能很差的兩廣福建團」的導遊開始改成每夜服務費(出差費)新台幣800~1000元的支付。(說明:帶陸客的導遊八天七夜,旅行社只給七天的帶團費。)

「購物佣金補團費」確實已經讓「操作來台陸團旅行社」有恃無恐的開始拿導遊開刀,政府官員難道不知道大陸團客來台觀光,多半會被旅行社帶到有合作的特定商家消費嗎?導遊必須遵守旅行社固定的導引模式「進店」因此可憐的導遊們只能無助的任人宰割,唯命是從,導遊必須千叮嚀萬交代陸客,千萬不要碰觸到所謂的「地雷區」,如此嚴格規範,陸客商機如何擴及到非購物店的周邊商家?「經營旅行社業務可以購物佣金補團費」,政府官員無疑是要逼迫導遊們走向像香港導遊阿珍那樣的絕境,或是出現導遊阿蓉年初二被指動粗打遊客的「醜聞」?

   旅行社吃死帶團導遊

  陸客入台後一定要繳交給旅行社每人每日50元人民幣的小費,這些錢不是「社結」、就是要導遊收後上交旅行社。不知人間疾苦的官員們,你們可知道每天在烈日下烘烤賣力導覽的導遊和日夜趕行程的司機是拿不到陸客半毛錢小費的嗎?
  據了解,當台灣導遊必須要有非常能耐,否則隨時都有可能被旅行社業者三振出局,帶陸客的導遊沒有三兩三是不敢上陣的,除了有「服務品質」與「專業知識」外,更「要有王祿仙的三吋不爛之舌」,這些都不打緊,如果遇上對岸的刁鑽領隊和台灣的難搞司機,導遊上團的心情別說八天七夜,簡直比度日如年更加難受百倍,萬一碰上「不買團」,不但要挨領隊白眼、還要看司機臉色,回旅行社結帳更是滿臉全豆花,不知還有沒有下一團,說難聽點,導遊就像沒爹、沒娘的孩子,觀光局、勞委會、旅行社那管導遊的死活,出團沒有保險、賺點小錢還要上繳人頭費,或福利金,領隊的佣金必須先墊,有的要等二、三個月後公司才跟你結帳,勞健保必需找個工會依附,更別提什麼年資和退休金了;有導遊就說旅行社跟本就是拿我們的血汗錢去做無本生意嘛!導遊啞巴吃黃蓮有苦無處吐,觀光局的大官們,你們在辦公室裡吹冷氣、閒著沒事盡想一堆比殺人放火更可怕的歪點子,台灣的觀光大業就要敗在你們手上了,這如何讓導遊「忍辱負重」為國效命呢?

   觀光浩劫來臨商機幻滅
 
 
交通部觀光局大言不慚估計,今年下半年至少將有9萬名自由行陸客來臺,以每人每天平均消費245美元、停留7天計算,下半年至少可為臺灣帶來新臺幣45億元的觀光產值,航空、飯店、餐飲、特產店等業者直接受惠,將為臺灣服務業注入活水。這些屁話只有腦殘官員才說得出口,亮麗的數據下暗藏多少黑幕,這些錢流入誰的口袋,如果真有這麼大的觀光產值,台灣的經濟為何還要下修?官員釋出的數據豈不是自打嘴巴、相互矛盾?有很多導遊放話,如果政府執意要「取消最低團費限制」、「旅行社購物佣金補團費」放任旅遊品質爛下去,台灣的導遊和領隊們很快會被逼上絕路,不排除用罷工來癱瘓惡質的旅遊市場,屆時台灣的觀光浩劫、大片商機將因錯誤的決策而幻滅? 
                                                                                                                           很角色特搜記者:犀利哥

 

人氣137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5:42:02 |

10版 陳菊  窮凶餓急 

   親上火線砲轟中央要三百億  又唱重北輕南戲碼圖掩飾舉債高人一等

  債台高築的高雄市,面對新年度預算編列,由於財源拮据,已逼近舉債上限,市長陳菊連日抨擊中央遲遲不完成財劃法與公債法修法,已嚴重影響市政推動,她總認為中央「重北輕南」,對高市補助偏少,她還抱怨高雄市合併市縣後,財政更陷入捉襟見肘窘境,措詞激烈,把所有市府財政問題完全推給中央,與她主政多年,一再舉債、工商業發展遲滯、也不知「開源節流」,完全無關。


 
在陳菊心目中的高雄市負債累累的因素,千錯萬錯,都是錯在中央,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的心態,確實有以偏概全之嫌,很難叫人接受。
  她說,中央這二年減少對高雄的補助,一O一年少了一二七億元,一O二年少了一六六億元,這就是中央欠了高雄市三百億元,因此,她要跟中央算帳。


  
中央補助款減少 


  把補助款少了當成中央的「欠帳」,這種說法,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要知道,上級補助多多少少,是說不得準,中央收入多,當然補助多,收入少自然會略少一、二,既是補助款,是地方向中央爭取,豈可視為「欠帳」,還說什麼要向中央算帳,似乎說不通。
  沒錯,台北市人口只有二六六萬人,比高雄市二七七萬少了近十萬人,在陳菊心中的一本帳,人口多十萬的高雄市自然應較少了十萬人口的台北市補助要多,如僅就健保補助一項,台北市多了七.七倍而言,則言之有理,但所有的大公司集中在台北,對台北市的健保負擔可多了高雄市好幾倍,她似乎避而不談。
  如果,從「重北輕南」一節論,的確政府在重大建設方面比較偏重北部,但高雄市這幾年來,要建巨蛋、蓋大型體育場舘,不都有了,中央也沒有少給補助,眼前最大的工程建設是高雄「三鐵共構」地下化,中央給了多少補助,這是重大建設,陳菊比誰都清楚,沒有中央補助,動輒數百億工程能動得了嗎?而即將投入的所謂「高雄亞洲新灣區」,包括流行音樂舘、國際展覽舘、海港旅運中心,以及輕捷工程,不也是中央補助的嗎?


  
屏東縣人長期被忽視


  如果說,政府「重北輕南」,第一個該跳出來嗆聲的是「站尾包衰」的屏東縣人,沒有捷運、沒有高鐵,中山高也不到屏東,號稱國際級觀光勝地恆春半島,也沒有鐵路,遑論高速公路,高雄市比上不足,當然不如台北,卻比下有餘,而台北市是首都、國家大門,怎能不重視該做的重大建設?沒錯,中央是在重北輕南,可是,陳菊的綠色執政八年,當時,扁政府對高雄的建設一直偏重,高雄的建設才不致被拉遠。
  從謝長廷八年任內,陳菊也主政五年多了,綠色在高雄執政加總也超過十三年,建設進步了多少,大家有目共睹,尤其,在促進高雄工商發展方面,的確沒有繳出更亮的成績,這可從市中心區處處「吉屋出租」,長年如此,似乎沒有改善,就業率難以提昇,却逼走了不少市民「遷地為良」,都是事實,有識之士已經在為陳菊主政「替古人擔憂」,擔心不出三、五年,第二大都市即淪落為第三大,甚至,台北市人口很快會趕上來,這都是她與主政團隊不可等閒視之的「重大事件」!


   
財劃法遲未修正


  平心而論「財政劃分法」應該早早修正,這個問題大概已爭議了多年,如果國民黨「怠忽」,中央財政一把抓,遲遲不願修法,讓地方擁有比較充裕自主財源,那麼,從二OOO年到二OO八年這八年之間,民進黨執政那麼久,為什麼也未能妥為處理,以國會「朝小野大」為藉口,那是說不過去的。
  如今,陳菊對財劃法修法問題提出了急迫性,其實,修法不只是高雄市急,台中市更迫切,市長胡志強連日來對中央相關單位一再炮轟,早在陳菊公開記者會抨擊中央之前,人家新北市長朱立倫更不知為修法一事,向閣揆,甚至面陳馬總統力爭,一定要儘速修法,因此,財政劃分法修法,涉及的是包括台北市在內的五都,台北市因為地方工商繁榮、稅源充裕、自主財源豐沛,雖然沒有其他四都的急切需求,但對修法,可以增加財源,何樂而不為,當然,會和其他各都攜手合作促其成。(文轉11版)

人氣1488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5:37:45 |

11版 高雄債  淹腳目

     連任四年後拍拍屁股走人  債留子孫?
 

 

  陳菊寄望早日完成財政劃分法修法,如果,依照行政院修法版本,收入可從五一七億元增為六一八億,足足增加了一O一億元,而台北市只約略增加廿一億,台中市則增加五十九億,台南市四十八億元,增加最多的是新北市為一三七億。


  在這種情形下,各大都市人人爭逐這個修法大餅,反正是見者有份,人人都有,高雄市一下子多了一O一億,對財政拮据的市庫,裨益不少,陳菊力爭不捨,值得市民給他加油,加以肯定。
  而高雄市目前的負債為二千一百多億元,但距離法定舉債上限二,五三八億元,不出三年便會「破表」,也就是說,舉債到了二千五佰多億元,高雄市就不能再借錢了,而借錢推動建設,顯然,此乃高市府唯一能籌措財源的不二法門,姑且,以財政劃分法完成修法,高雄市每年多了一百億元收入,但以目前幾乎是「百廢待舉」的地方建設工程,一年恐怕沒有二、三百億元,縱然不致動彈不得,也是難以成就大事。


  
舉債可增加365億


  為此,陳菊團隊自然打起了「公債法」也向上修正的如意算盤,據了解,朝野方面已對修法上限有大致共識,如高雄市上限是二,五三八億元,再往上修,增加三六五億,上限已高達二千八百億,當然,高市修正上限的數字比台北市多,因為,台北市財源足,修正後不增反減,可是,台中市却可增加一千八百億,新北市更增加為二千九百億,台南市也增加一千五佰億,高雄市只增加三百六十五億,似乎遠遠少於新北市、台中、台南等市,主要原因是,高雄市本身舉債已快達頂點,舉債二千一百多億,更是全國最大的市。
  不過,由二,五三八億再增加三六五億,未來高雄市舉債上限便是二千九百億元,以現在的債務二千一百多億元,修法後高雄市將有近七百億元舉債空間,如加上財劃法修正後每年一百億元的增加收入,高雄市「寅吃卯糧」的財政窘境,大致可改善,未來五年內的地方建設,也行有餘力。
  問題在於,財政劃分法修正後每年可為高雄市增加一百億元收入,這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一百億進來了,市府可好好運用,沒什麼好擔心,但公債法往上修後,高雄市有七百億元的舉債空間,可是,目前已欠了二千一百億元債務,雖然,可以向上舉債,一直借到二千八百億元上限止,但這麼龐大債務是要償還的,不是鈔票到手了,屁股拍拍一走了事。


  
寅吃卯糧心態要不得


  對陳菊而言,未來就算再連任,以公債法上修後以及財劃法修法後,從現在算起到第五年,她都可以放心去推動地方建設,眼前有超過一千億元的財源供她「花用」,不愁沒錢辦不了事,五年後,高市舉債一旦到了二千八百億上限時,陳菊已經下台了,債務當然由繼任人承接,這是一個「債留子孫」的嚴重課題,實在不能輕忽。
  人家台中市長胡志強已經拍胸保證,台中市府眼前舉債上限是五一八億元,未來修正為一千八百億元,他手中可運用經費比起高雄市多太多,包括財劃法每年增加六十億元,再加上一千多億元舉債上限,未來五年至少超過二千多億元讓他用在市政建設上,為此,胡志強胸有成竹,台中市未來的繁榮指日可待,因為,工商繁榮,財源相對會源源而來,這就是他保證「有借有還」,因為,他有辦法借,也有能力還。
  比起台中市,甚至台南、新北市,高雄市的財政處境確實不如人,因為,二千一百多億債務,這個立足點,就是站在劣勢,將來一旦舉債累積到了二千八百億元時,市府如何還,拿什麼還?


   
借錢要還天經地義


  關心市政發展人士期待市府團隊,要有長遠的規劃,能夠提出一個足以發展地方,帶動工商繁榮的措施,而不是「眼前歡」,只期待財劃法的修法,為每年一百億收入增加,也只殷切希望公債法修正,可以多借七、八百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二百億元,如能好好配合原來的建設預算,善加運用,高雄市的發展是可以期待,未來還款能力也可以肯定的。
  因此,市府團隊必須未雨稠繆,深入探討,提出一套因應未來修法增加財源的妥善計劃,尤其,要能做到發揮邊際效應的做法。                                                                                               本報記者:犀力哥

人氣1369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5:32:35 |

12版 硬ㄠ亂扯菊姐哭窮

    嗆中央兩年少給三百億元 昧於事實扮會吵的小孩 

 

 

  高雄市長陳菊公開向中央嗆聲,合併縣市是對高雄市人民的一種「懲罰」,此言差矣!錯、錯、錯,錯得太離譜,更不合邏輯,試問:由一個只管轄一百五十多萬人的直轄市長,因縣市合併後一下子旗下「子民」馬上增加到二百七十七萬多人,轄區大了好幾倍,子民更多了近一倍,面對這種合併後的改變,她只有暗中「偷笑」,卻說成是對高雄市民的「懲罰」,陳菊可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合併案是在前年朝野雙方一致的共識,民進黨更雙手贊成把餅做大,高雄市合併高雄縣前,誰聽過陳菊挺身而出,加以反對?沒有,她只有樂觀其成。 陳菊當時非但沒有反對,也沒有任何異議,她還為了合併縣市後的高雄市長選舉,並未抱著「不反而縮」的心態,反而是執著「雖千萬人吾往矣」,在民進黨內市長選舉提名戰中更「一馬當先」,她先聲奪人,在辦妥了提名登記後,為爭取提名她更「勇者先鞭」,在民調中遙遙領先,最後,還逼走了原來有「姊弟情誼」的楊秋興,迫使楊在退無可退下,脫黨參選。

   縣市合併懲罰高雄人?

  在兩黨對峙外加楊秋興介入,形成三足鼎立之選舉,陳菊的競選策略,更是步步進逼,得理不讓人,終致以壓倒性得票數擊潰對手,一舉而高票當選合併後的第一屆市長大位,她「當仁不讓」洋洋自得。

  曾幾何時,她坐上管轄近三百萬市民的市長大位,也不過短短的七八個月,風光日子猶在,此時此刻,卻為了早就存在的所謂「重北輕南」,執政黨虧欠高雄市三百億元,只為搪塞地方不擅理財、主政無方,成為全國舉債最大的縣市,卻公然嗆聲:合併縣市是對高雄人民的「懲罰」,選前選後兩個「嘴臉」反差之大,叫小市民都莫名其所以然。

合併縣市真箇是對高雄市的「懲罰」嗎?菊姐未免言重了。

  在未合併前的高雄縣是連年評鑑最高政績的縣市,治安最好、失業率最低、舉債最少,連續得到「五星級獎」的楊秋興縣長,當初讓政績好的高雄縣併入高雄市,沒有怨言,也樂觀其成,事實上,由縣而併入直轄市,對高雄縣民來說,有如「二等縣民」更上一層樓,躍升為「一等市民」,當然是何樂而不為。

           得了便宜還賣乖

  陳菊何許人也,當年不過是世新畢業的專科生,早年追隨政治前輩郭雨新,儘管如此,在反對政陣營中她仍然「藉藉無名」,只不過拜美麗島一案之賜,做了幾年的政治牢,出獄後,自然因緣際會,搖著順風旗,在反對黨成了氣候後,才慢慢崛起,陳水扁「意外」執政,她才由高雄市府一個局處長升任勞委會主委,之後,她南下「開疆闢土」,以謝長廷接班人姿態爭取市長選舉,又在「走路工事件」掀起風雲後,僥倖當選,四年市長經營,全力投入,終於久鍊成鋼,成就了「南霸天」的威名。 對陳菊來說,無寧是「成也高雄市」,高雄市民在201012月間市長選舉中,又給了她最大肯定,讓她輕易當選合併後的高雄市長,這種際遇,照說,只有銘感五內,豈會是一種「懲罰」之理,她是否「得了便宜還賣乖」?她的成就,可重溫二千年前「暴秦」末日歷史,世新畢業的她,也讀過歷史,當年反對暴秦政權,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說出來的那句千古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呼」,從歷史軌跡檢視,後來在楚漢相爭中,取代暴秦成為漢朝開國皇帝的劉邦,他甚麼出身?一個亭長,而且,還是一個平時遊手好閒到處吃喝玩樂的「小混混」,但劉邦成為漢高祖後,即印證「將相本無種」這句歷史名言,小混混也可以「稱孤道寡」,不一定非要是名人之後、皇族傳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又是甚麼出身?一個三餐不繼,不得不寄身寺廟充當小和尚,只為溫飽,但一朝權來抓,卻成就了明朝三百年的基業。

  宜蘭小女子成南霸天

  從歷史軌跡一路走來,三級貧戶的陳水扁不也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而且,還連任兩屆,不是陳水扁哪有第一最大反對黨?如今能夠與百年歷史的國民黨分庭抗禮,陳菊想想當年,再看看如今,一個宜蘭鄉下的小女子,卻搖身一變,主掌第二大都市,誰會想到,恐怕,當年她還在郭雨新身影前後搖旗吶喊時,是始料未及,陳勝、吳廣說的「將相、王侯、寧有稱呼」,說對了也印證了歷史,雖然,兩人揭竿而起,以失敗遭凌遲而收場,但「將相本無種」卻留給後人太多追憶與憧景。                                                                                                                                                (文轉13版)

  

人氣1341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11期 | 2012-10-24 05:24:15 |

13版 算盤掛胸前  中央地方各有一本帳

  

  陳菊未嫁,迄今小姑獨處,但她全力以赴,在政治這個混濁不清中,站穩了腳跟,她當然沒有「枕邊人」,為其做「悔教夫婿覓封侯」這種感慨,自然,也不會出現甚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境遇,她確實是得道多助,要不然,一位宜蘭人,隻身南下,居然能隻手遮住了半邊天。

  明乎此,她會有甚麼怨言?卻認為縣市合併是對高雄市民的一種「懲罰」,這種對中央的抨擊,如果,只是出自她個人的不滿,而有所感觸,但她把話給說的這麼重,高雄市民如何受得了?

       事前未反對 事後說三道四

  國民黨執政在建設方面當然有「重南輕北」,但箇中自有主客觀因素存在,陳菊自己的民進黨執政

年,也未能改變這種現象,但這些年來只重北、一味輕南的情形,難有程度性改變,也是事實。 如果,

陳菊因重北輕南這種數十年存在的「陳年老帳」,而抨擊縣市合併是對高雄市人的懲罰,那麼,她當初

就該挺身而起,全力捍衛高雄市維持原狀,力阻合併高雄縣才是,如果是重北輕南完全未改變,而造成

她對合併縣市是一種「懲罰」反感,她不但要全力阻撓,連合併後的市長選舉都不屑一選才是,但她自

始自終,都沒有這麼做,不但事前未反對,事後還興高采烈的滿足於高票當選高雄市長,而樂不可支。

   如果說,只是為了縣市合併後讓中央連續兩年減少了三百億元補助,她只有力爭一途,更不該扯上風馬

牛不相干的合併這碼事,中央政府怎麼會因縣市合併而減少了對高雄市政的補助,是非曲直,雖然,雙

方各執一詞,但數字會說話,大家把數字攤開來,不就一目了然。

    陳菊認為縣市合併後,她發現中央補助少了,包括101年、102年度合計少了約三百億元,這當然是一個

大數字,她要力爭到底,向中央算帳,果真有此事,對陳菊而言,自是理直氣壯,合併了,管轄人口多

了近一倍,轄區大了好多倍,該給的不增反少,她的直覺是都是縣市合併這個「罪魁禍首」,但一般卻

不做如此想,少了三百億,即使是事實,也不該歸罪於縣市合併,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管

怎麼說,都不妥當。

       行政院有話說

  果然,在陳菊大聲向中央嗆聲後,行政院有話說了,政院的說詞是,中央對高雄市財源挹注平均每年增加七十一億,顯然,高雄市的算法不正確。 中央有一本帳,從90年至97年追加預算前,中央每年平均編列給高雄市的補助款為五百五十五.七九億元,97年追加後至101年,平均每年給高雄市六百二十六.六七億元,也就是每年平均增加七十一億元,成長百分之十三。 而中央也指出,由於勞健保制度改變,直轄市負擔部分,從101年起改由中央統籌編列,地方免負擔,但中央在編列金額時視對地方補助,這是高雄市批評補助減少,主要乃計算方式不正確、也不合理所致。 高雄市則有不同計算,認為中央將高雄市應負擔勞健保計算在補助地方政府範圍內,才會導致連續兩年累計減少一百四十二億元,而中央各部會計畫型對高雄市的補助款減少了一百五十多億元,這就是陳菊會指摘中央連兩年欠了高雄市三百億元的主要因素。 可是,行政院卻指出,中央對地方的財源挹注分成三大塊,即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及計畫型補助,其中,計畫型補助是根據地方提出計畫而定,並非每年固定補助,如97年至99年高市因興建捷運,當然補助多,101年捷運工程減少,補助款自然減少了。

       爭論點南轅北轍

  從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分歧,顯然是在計畫型補助這個爭執點,高市認為過去補助,如今反而減少,即認是中央欠了三百億,差異似乎就出在這裡,因為,計畫型補助乃針對工程計畫運作而實際給予,少了建設,就少補助,中央說法並非無所本,而是事實就是如此。 但不管如何,高雄市所說中央欠三百億元一說,純從本身立場著眼,中央的反駁,不是沒有道理,但把補助款問題無限上綱,指縣市合併是對高雄人的懲罰,一碼歸一碼,把兩碼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混在一起,就更加扯不清了。當然,要知道,直轄市長已是「封疆大吏」,不是一品少說也是二品大員,位高權重,那陳菊對合併縣市還有甚麼好抱怨?莫非她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心境不成?                                                                    本報記者:高鳴

 

共 236 頁,目前在第 234 頁: 第一頁第一頁 上一頁上一頁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下一頁下一頁 最後頁最後頁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