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過年萬物齊漲 物價回不去了
與原物料漲價無關 高雄鴨子船票價漲六成不合理

春節前夕物價趕著調漲,老天爺總是給小百姓過不去,政府在油電雙漲後,人民好不容易熬了好一段日子,如今,物價又波動,開始漲價,連地方政府都在春節這個節骨眼上,動腦筋到鴨子船上,漲了六成,真搞不清楚主管單位選在春節漲價,道理安在?難道是商人漲價那句「原物料調漲」的藉口嗎?而更漲得叫人難受的是,麥當勞成為帶頭漲價的第一個速食業,一漲便十四、三趴,而市場魚、肉、水果都漲價不落人後,尤其汽油連四漲,春節過了更漲不停,而政府卻坐視不聞不問,人民過了一個很辛苦的春節。
今年春節 人民過得很辛苦
無可置疑的是,今年的春節除了財團、企業巨子外,十之八九人民都過得很艱苦,政府選在春節前這個關鍵時刻,打著改革旗號,針對所謂的年金改革,這個對不合理年金大動干戈,原是無可厚非,第一炮指向軍公教年終獎金,立法院砍得很是時候,尤其,所謂的享受大把獎金的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員工,一砍便是過半,砍得人人叫好,國營員工則恨得牙癢癢。
正為此,少了一半年終的國營員工,以及也遭波及的國軍將領與公教人員,原來的如意算盤,大把獎金垂手可得,又是一個豐碩的過年,殊不知,變起肘腋,少了一半的獎金,手頭頓時緊縮了,這個年只好「量入為出」省著用,原來春節大發利市的「年街」,今年大大的不如往年旺,而且,生意慘淡,年街攤位已冷清了許多。
照說,春節生意變差了,物價該是隨波逐流,能夠撐住才是,卻想不到,生意人居然「逆勢操作」,反而趁春節大搞漲價這個很不上道的玩意。
中油春節前已先向消費者拋出定心丸,春節期間暫時凍結浮動油價,維持不漲的佳音,卻想不到,國際油價連番波動,中油被迫只好在春前前夕調漲六角,創下四個月內最高的油價,等於破了中油要讓消費者安心好過年的佈局破功,但油價波動,之後到了春節後又連四漲,中油不得不調漲,也是無可奈何。
油價凍漲承諾跳票
中油一口氣漲了六角,卻是漲得真叫消費者傻眼,不是說好春節都不漲嗎?但大家了解是春節前一個禮拜調漲,中油原來凍漲決定,在浮動機制當前,也不得不連漲,要怪只能怪國際油價漲得不是時候。
事實上,從油電雙漲後,百物跟著齊漲,馬政府調漲政策失誤,造成民怨,民意支持度因而暴跌,已面對了民眾的反制,但這半年來,消費者好不容易熬過來了,日子過得很苦,也捱過去了, 卻想不到,春節到了,商人卻在這這個時候,紛紛調漲物價,這一波的物價齊漲,來勢汹汹, 事前一點跡象也沒有。
而最叫民眾難以理解的是,又不是民生必需品的鴨子船,居然得在此時調漲船票,主管官員的說詞是,維修成本、人事費負擔不得不漲,鴨子船號稱水陸兩用,是市政府對外推展觀光的一塊很亮眼的招牌,既然是市府獨資經營,賦予帶動觀光事業發展功能,當然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因此,這次無預警便高漲,實在漲得毫無道理。
維修、人事成本成調漲藉口
如果說,因為成本負荷的因素,市民難道不知道鴨子船開始營運之前,即計算了成本,早就立於不敗,絕不虧損立場,油價漲了,這兩年來,不是漲漲跌跌,都徘徊在三十元之間,即使春節前夕漲多了一些,但其調漲趴數也太高,維修、人事成本,也算成調漲藉口,完全沒理由,人事費何時調漲了?尤其由一百八十元漲到二百五十元,假日更一口氣調為三百元,真是二百五的做法。
事實上,以市府的立場,如公車、公車船一直在虧損,但還不是在硬撐,市府寧可吃點虧,有苦自己吞,也不輕易調漲而增加市民負擔,區區一艘鴨子船就算是虧損,也是市府可承受得了,捷運一個月虧二億元,公車一年虧一億,都撐住了,何以要在那艘鴨子船的船票上給市民難過。
13版 市府帶頭漲價 歹模樣
引發骨牌效應 商人哄抬水果、魚貨價格

鴨子船的營運情形如何,外人難以置啄,但搭乘率不會太高,則可預料定,一趟不過載上三、四十人罷了,大家的興趣在其水上飄、陸地走的水陸兩用,坐一次就厭了,卻還在漲價,市民大可不搭也罷,沒甚麼大不了,卻選在春節前夕調漲票價,莫非官員們在打發「春節財」的主意,這是叫人難以苟同的。
別小看僅僅鴨子船帶頭漲價事小,但造成物價跟著叫漲的預期心理事大,商人在春節時叫漲,哄抬物價,他們「有樣學樣」,政府經營的都漲,此時不跟漲要待何時,這才是最糟糕的「骨牌效應」。
春節期間零售市場行情,已經紛紛叫漲了,白鯧魚已漲到每公斤一千多元,市民以「白鯧」好過年,但價格那麼高,改以「黑鯧」代替,卻想不到連黑鯧也高不可攀,每公斤五百多元,小市民怎麼下得了手,甚至,草蝦、白蝦都漲,如果是「物以稀為貴」,尚可接受,白鯧魚獲少,貴得有道理,但其他魚、蝦高漲,則從來不缺,分明是商人哄抬,有以致之。
豬肉羊肉價格貴蔘蔘
老百姓真的命苦,魚類貴了,羊肉也更貴了,最難以忍受的是,水果也漲,且漲得很離譜,柑桔比去年貴三成,香蕉簡直是高抬一倍,蔬菜更在「待價而沽」,豬肉也在蠢蠢欲動,消費者看在眼哩,氣在心裡,只有徒呼負負的份了。
而此時,另一個漲價的麥當勞,是台灣第一家帶頭漲價的速食業,他們選在春節前喊出調漲,最大的漲幅是十四.三,少的也在三、四趴之高,在人人嗆聲不斷中,麥當勞派出一位公關說明漲價是配合「原物料漲價」,又是「原物料調漲」這個「台詞」,消費者可聽多了,也聽煩了,統一超商領先調漲咖啡每杯價格時,不就是打著「原物料調漲」這個藉口嗎?統一率先叫漲,全家、萊爾富、ok,眼看機不可失,有鈔票大家撈,當然也樂得全面配合,同時步調一致漲價了,難怪,去年統一這家市占率近半的最大超商,財報公布,果然叫人眼紅,大賺特賺,統一的經營之道,利字當頭,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負面印象,政府以集體調漲加以兩千多萬重罰,但他們錙銖必究,硬是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非力爭不受罰不可,統一經營者的「嘴臉」,民眾此時可領教了。
麥當勞漲價有恃無恐?
麥當勞這一回獨家調漲,完全不理會同行競爭的肯德基及摩斯漢堡不跟進,真的有恃無恐,可見一斑。
這家台灣最大的速食業此時叫漲,消費者當然不爽,什麼「原物料調漲」,分明是藉口,油電雙漲是什麼時候的事,其他製造原料市面上也不見有較大波動的跡象,為什麼其他同業不漲,唯你獨漲,莫非心存「數大必漲」,至大漲了,誰能奈我何?尤其,一漲便一成半,簡直漫天喊價,存心在給消費者的荷包難過。
麥當勞應該清楚,他的消費者大都是年輕族群,大部分是學生,或是外食族,這些消費者,如學生是花家長辛苦賺的血汗錢,不少年輕人靠打工,也是在賺辛苦錢,外食族因求其便利,過去價格勉強可接受,當然,其分店密佈全台,為求方便,顯然,麥當勞看準了消費族群的心理,有了予取予求的心態,其實,麥當勞的速食大都以油炸的美味吸引年輕人胃口,這些對消化不良,造成高血脂的食品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垃圾食物」,消費者已有人登高一呼,就罷食吧,大家拒絕對麥當勞消費,這是最好的反制手段,拒絕麥當勞好處可不少,一來不當冤大頭,二來避免過高油炸不良食物,消費者何樂不為。◎章無忌
14版 綠營的確擅於打選戰
新秀、老將紛紛推出賀年看板 部署選戰一兼二顧

距離市議員選舉還有近兩年的時間,但是不少綠營參選者已經趁著年關掛出賀年看板,加深選民印象,其中甚至不乏已經連任的市議員,的確驗證『綠營最擅長打選戰』這句話。
高雄市長及市議員要到明年底才改選,但是基於未雨綢繆的心態,這幾天市區已經陸續出現市議員參選人的看板,雖然打著「恭賀新禧」的名義,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賣的是什麼膏藥,因為看板上已經透露出濃濃的選舉味。
潘金英、吳銘賜、王聖仁、張禾宜起跑
目前掛出看板的人選,包括第七選區(三民區)潘金英、第十選區(前鎮、小港)的吳銘賜與王聖仁,以及第十一選區(大寮、林園)張禾宜。
不過,四位新人都是民進黨籍。其中,潘金英兩年前曾參加民進黨黨內初選,因些微差距無法參選;張禾宜過去也曾參加過黨內初選失利。吳銘賜兩年前爭取連任市議員時,因為陳致中參選票源遭稀釋,成為「落選頭」,原本有望靠同選區藍營議員「當選無效」而遞補,無奈司法判決逆轉而落空;王聖仁是現任民進黨高市黨部主委,為了明年的市議員選舉已經佈局多時。
民進黨市議員選舉的提名席次與初選時程,要到明年初才會確定,現在藉著賀年名義,公開豎立看板,目的當然是要加深選民印象,為日後的初選鋪路。
李喬如為六連霸豎看板
不只是新人要加強選民印象,就連沙場老將都不敢大意,已經五連任的市議員李喬如,為了替六連霸打好基礎,四處在選區豎立新春看板,早一步向選民拜年,一兼二顧的替明年選舉鋪路,不論是民進黨初選,或者明年底正式參選,事先做好宣傳部署,搶先拿下最好的看板位置。
結果,李喬如同選區的另一位民進黨議員也不甘示弱,在選區內大肆懸掛紅布條,讓民眾不禁質疑,是否廣告物張貼的地方自治條例對於現任議員網開一面。
不論新人,或是老將,民進黨人士搶先替未來選舉打知名度,原因在於陳菊團隊在過去六年執政期間,因為沒有掌握議事權,所以一直感到市政工作窒礙難行,綠營為了掌控議會,因此早在去年就決定要在未來市議員選舉當選過半數席次,由此選出民進黨議長掌控議事權,為了在議會席次過半,首先必須再提名上需要超過三十四位,尤其為保險起見,提名人數最好還要多三至五席,因此,明年提名人數幾乎在每個選區都至少增加一席,由於提名機會,新人紛紛躍躍欲試,才讓老將備感威脅,不得不提前掛出宣傳看板。
國民黨只有許崑源掛看板賀年
但是反觀國民黨陣營,不知是 老神在在,還是植物人的不知不覺,根據國民黨高市黨部私下統計,除了議長許崑源從政以來一直都懸掛賀年看板外,其他黨籍市議員,或者有意參選的新人,到目前都還未豎立看板。不過,黨工似乎替冷淡的國民黨人士稍微緩頰一下,特別強調有意參選者已經開始私下走訪基層,至今年底會陸續浮出檯面。
不過,上次角逐連任失利的國民黨前議員蔡武宏,一直在前鎮小港選區積極準備下次選舉,企圖一雪前恥,原先準備在去年就要推出宣傳看板,後來考慮時間因素,因此延後到今年,不過決不會推遲到年底,最慢在上半年就會搶佔新機,而且要向綠營挑戰市政議題。 ◎喬偉
15版 中油新三輕六月完工
增加產能安全又環保

台灣中油公司林園石化廠三輕運轉三十年,由於設備陳舊,中油決定汰舊換新,2009年動工,2013年6月完成建廠,完工後再拆除舊的三輕工場,總經費預估要花469億元。
新任副總經理楊敬熙期盼林園廠能永遠根留台灣永續經營,為了帶動石化產業邁向新里程,他與林園廠所有同仁願竭盡所能共創新局。
林園廠營運三十年之久,因為設備老舊,中油才擬定汰舊換新的計畫,將第三輕油裂解工場採用先建後拆的方式,一步一步更新,規劃在中油廠區內,重建一座35公頃的三輕工場,更新後的乙烯年產能,將從原本的二十三萬噸,擴充捯最大年產能八十萬噸,預計要花三年五個月的時間,新任副總經理楊敬熙肩負三輕邁向新里程的重責。一方面要讓新設備發揮產能效果,更要有效降低污染;一方面要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讓當地環境變得更好,減少居民對污染對健康的疑慮。環保是當地人士關心的議題,有鑑於此,楊敬熙對環保問題極度關注,此外,工安、敦親睦鄰、公益活動,只要有利公司與地方發展,他都用心推動,期能繁榮地方,並帶動石化產業邁向新里程。
稱第六輕油裂解工場
由於台塑六輕工安事故頻傳及反國光事件,民眾對石化業會要求更周全的工安管理,與環保災害的防護。林園地區的居民生於斯長於斯,對三輕的期望更是遠較於居住外圍的民眾。所幸林園石化廠管理一向周全,使當地居民的憂心指數降到最低,與非石化區的生活環境並無不同。
擬就地更新的三輕,新機器將發揮功效,不但產能增多,工安也更安全。更新計畫在規劃及環評的過程中,都以採先建後拆為主軸,未來三輕更新後,原第三輕油裂解工場將拆除。中油公司目前共興建五座輕油裂解工場,依照排序這座更新的輕油裂解工場名列第六,所以稱之為第六輕油裂解工場。
中油公司六輕興建後產能增加取代國外進口原料。石化產業上、中、下游有其連貫之關係,整體合在一起才會有競爭能力及市場優勢,設若中油公司出走或無法提供所需之原料,將會使下游原料需進口或無法取得而增加成本,導致因無競爭力而出走。今將三輕汰舊換新,完成六輕後預估投產量可提高到60萬噸,合中油三輕與四輕設在林園廠,三輕老舊,中油排除萬難後進行更新工程。
產業升級根留台灣
新三輕預定民國2013年6月份完成建廠,年產乙烯60萬噸,舊三輕場則將在新廠完成前停止運轉。計達150萬噸,將可紓解下游業者需求量,導引整體的供應鏈,提供台灣整體的就業機會,對林園及附近地區之建設及環境改善等都有相當大的助益,且將帶動國家經濟開發,使產業能根留台灣永續經營,以獲得產業升級、地方繁榮與經濟發展共創三贏局面。 (中油廣告)
16版 環保交通新首長、新氣象
菊團隊備戰 小內閣上路

高雄市政府最近調整政務官的人事,環保局與交通局同時易動,環保局長由前民進黨立法委員陳金德接任;交通局長王國材轉任市府顧問,由成功大學教授陳勁甫上任。由於交通局與環保局不同於秘書處或兵役局,屬於重要單位,卻同時走馬換將,市長陳菊未來勢必要費心督導兩位新手。
不過,陳菊似乎對於陳金德比較放心,認為一定能夠延續她的低碳環保政策,除了因為陳金德是台灣大學化工研究所碩士,具備環保專業,還有就是陳金德也是宜蘭同鄉,對於陳金德過去的行事作風,同鄉皆有好評,讓陳菊放心不少。
陳金德操守獲肯定
其實,據說陳金德的推薦人選相當具有份量,才是陳菊最後決定延攬進入小內閣的原因。但是,最主要關鍵,還是陳金德的操守獲得肯定,未來在政商關係錯綜複雜的環保業務上,能夠讓陳菊安心,才是陳金德最後能夠出線的關鍵所在。
當然,陳金德肯定表示不會辜負高雄市民對他的期待。
不過,接下環保局的第一時刻,就開始考驗陳金德的功力深淺,因為過年期間的垃圾清運及市容整頓,就是陳金德進入高雄市的第一關,所幸過年時的乾淨環境,顯然陳金德過了第一關。
陳金德必須小心翼翼,其來有自,因為環保局可以說是龍蛇雜處的單位,內有山頭角力,外有廠商虎視眈眈,稍一不慎,就會到情治單位喝咖啡,前環保局長李穆生雖然最後還是因案自動請辭,不過,李穆生的任期已經是菊團隊所有環保局長中,做得最久的一位。
地勇案是最大挑戰
其實李穆生雖有爭議,但是比較嘉義、雲林、彰化縣環保局涉及的弊案,至少在高雄市還未出現,顯然李穆生避開了政商糾纏的陷阱,不過還是沾染到臭氣,因此才黯然下台。
因此,陳金德必須記取李穆生的教訓,尤其是要特別注意地勇選礦衍生的糾紛,因為地勇選礦老闆陳啟祥靠著一支錄音筆,已經扳倒不少政治人物,除了替陳永祥關說的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後悔不已,就連一向揭發陳啟祥不遺餘力的副議長蔡昌達,最後都因為陳啟祥而官司纏身,可見陳啟祥不是簡單人物,陳金德必須要小心應付。
目前,地勇選礦能夠殺出環保局設下的重圍,而繼續在大發工業區營業,可見陳啟祥的功力的確深厚,不過,地勇選礦製造汙染已經是事實,如果環保局無法處理,將會替其他不肖廠商作為範例,因此,比過年期間的環境清潔更嚴重的考驗,就是陳金德要如何處理陳啟祥。
至於新任交通局長陳勁甫是英國Lancaster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成功大學教書,雖然在專業及操守備受肯定,但是因為前任局長王國材的政績斐然,等於已經豎立難以超越的標竿,陳勁甫必須加倍努力。
公車虧損 陳勁甫第一道難題
陳勁甫也承認王國材在交通建設上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陳勁甫當然有其抱負,也的確設定目標,希望未來能達成幾項建設主軸,包括:提供更便捷公共運輸服務,在新的一年完成最艱難的左營及高雄轉運中心,確保高雄市更臻完善的交通運輸環境,以及市民能夠養成優良駕駛行為及降低交通肇事,此外,邁向健全永續都會運輸系統,追求效率及良好服務品質。
其實,高雄市最難處理的就是大眾運輸,尤其機車數量在全台灣稱冠,如何讓市民捨掉代步的機車,轉而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曾讓王國材絞盡腦汁,在位六年,直到最後一年才達到突破一億人次的目標,可見,大眾運輸在高雄市是高難度的施政,陳勁甫以『提供更便捷公共運輸服務』為目標,其勇氣令人佩服,不過,當高雄市公車處一年虧損超過十億元,顯然已經成為考驗陳勁甫的第一關。 ◎喬偉
8.9版 中油推動能資源整合
石化事業部執行長黃登祥簽署支持 致力成為生態化保護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