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832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66期 | 2012-12-31 07:30:01|

8版  高雄機車族  搏命上路

            上橋冒險下橋危險

 

 

    高雄地區有不少複雜的系統匝道和高架陸橋及老舊的地下道,是汽機車族行經時最可怕的夢魘,早先經過這個立體匝道老是膽顫心驚,因為有不少地方都有車流交織的現象,導致意外頻傳,像是「楠梓陸橋」立體匝道還存有六處汽機車交織的地方,經過者不得不慎,楠梓陸橋設計失敗是不爭的事實,此處因為匯集五個方向的車潮,尖峰時刻的交通量十分龐大,加上後勁溪與台鐵穿越,讓匝道的設計更為複雜,也因此讓不少用路人迷失方向。除了楠梓陸橋立體匝道錯亂問題,高雄市有幾處陸橋因為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像中華陸橋往翠華路方向、中博臨時高架陸橋往中山路方向,都因為引道與平面路寬無法銜接而造成汽、機車交織的危險,T型的大公陸橋則經常在橋面T字處看見兩側機車與汽車交織險象,大順陸橋則因車流量大、與九如路四處路口左轉管制時間不一,也是容易發生事故的路段;雖然上述陸橋中的中華、中博、大公等未來是隨鐵路地下化工程一併拆除,將改以平面道路取代,但鐵路地下化期程冗長,並非短期可見,但在現有安全措施有限情形下,恐怕只能仰賴民眾「遵守交通規則並自求多福」確保自身安全了!

左顧右盼就怕被撞

    中華陸橋興建於民國80年,長度約700公尺,寬度約17公尺,為鼓山區跨越縱貫鐵路通往左營區的主要車行陸橋,橋上有雙向快車道與1個混合車道,橋下平面道路為單向2-3混合車道。

   中華陸橋讓行經民眾認為是汽機車爭道的危險地段,因為從中華路上陸橋的路段彎曲幅度大、汽機車無分隔,下陸橋時,因為翠華路的路面寬,機車下陸橋後形同變成在路中間,所以機車騎士下陸橋後仍需要向右側方向靠過去,才能回到「正常」的慢車道。

   住在附近華榮路的余小姐,因為工作業務需要,經常從市區到左營與楠梓拜訪客戶,她形容自己下中華陸橋時,機車一下子在路中間,心裡有點害怕外,不但要擔心後方陸橋的汽車有無要右轉靠過來、還要一邊環顧陸橋下從馬卡到那邊過來的汽車,而一邊要緩緩向右側慢車道靠去,這樣驚恐的經驗讓她很不適應,現在寧可改走博愛路或從民族路到左楠地區。

尖鋒時間車禍頻傳

   從事行銷工作,辦公室在市區的蔡先生則說,當他開車從中華陸橋要下翠華路時,經常看見機車騎士減速、甚至可能害怕而停在陸橋與平面道路交接處,還要再看一下右後方從馬卡道有無汽車逼近,這才敢騎向慢車道,而他開車從馬卡道行經中華陸橋下到翠華路時,也是要注意從向陸橋下來要回到慢車道的機車,像這樣要機車減速或暫停、駕駛也要分心注意的狀況,總是會影響行車速率與安全。

   根據市政府的觀察與資料分析,中華陸橋下來翠華路與翠峰路口確實比較容易發生事故,「未依規定讓車」、「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及「違反號誌管制或指揮」等三項是近三年小客車與機車事故發生原因,肇事時間集中在下午尖峰時段的4-6時,主要瓶頸除了因為翠華路路面寬、行駛車輛常有超速現象外,仍與中華路陸橋及平面道路(翠華路的二股車流,讓上橋或下橋之機車需於路段中橫跨兩旁平面道路的快車道,而造成陸橋機車與平面汽車動線之交織衝突,不但容易發生危險,也影響行車效率。

中博陸橋考驗技術

   中博臨時高架道路就是替代過去的中博地下道,當初是為了配合捷運紅線施工及高雄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所以封閉地下道而設置臨時性高架陸橋;北起博愛路熱河街口、南至中山路七賢路口,中間跨越九如路、建國路及高雄火車站站區,為市中心區最直接的南北向要道。

   就因為中博臨時高架陸橋肩負紓解南北向車流、又位處市中心,上下陸橋共六個路口,龐大車流量是可想而知,但中博高架陸橋的橋樑線型設計與橋樑落墩,當初卻為了避開地下捷運隧道而向東偏斜,卻造成車道中心線偏移,導致南北兩側上橋引道行車方向偏斜,加上因引道處上橋車輛與平面路口車輛交織衝突,很容易在路口發生交通事故。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