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 莫自毀千億市場
搶養蝦鰻下場如何
育苗養殖業者憂心,台灣從早期的草蝦養殖,就一直遭遇病害問題,但都沒有解決,導致養殖業者不停更換魚種,如果問題不能根除,石斑產業恐怕也會在水土資源有限(非法魚塭四處林立),海上箱網養殖困難重重,其中病毒更是養殖產業永續發展的一大殺手。國內草蝦、斑節蝦、海鱺、九孔等都曾先遭到其毒手,政府雖投入龐大的研究人力及經費,卻仍然束手無策,讓產業由盛轉衰,殷鑑不遠,業者應注意風險莫一味搶養而自毀「錢途」,石斑魚列ECFA早收清單,登陸關稅將分期降到零,固然可喜。已有大批業者磨拳擦掌準備改行大賺石斑財,似乎忽略了高利潤背後所隱藏的高風險。台灣養殖石斑技術優良是事實,也有發展的潛力,但是該行業不是獨行獨市,由於石斑魚屬高經濟魚種,市場需求大,養殖利潤優厚。為此,東南亞許多國家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均大力推廣石斑魚繁養殖,甚至帛琉共和國也想養石斑魚。帛琉副總統馬瑞爾親自到屏東縣參觀「石斑大王」戴昆財的養殖場,希望台灣能技術協助帛琉。中國大陸和香港對石斑魚的需求量大,現在中國的內陸市場還未開發,戴昆財評估中國對石斑魚的需求量達新台幣1000億元以上。
海南、福建後勢看漲
位在台南,以魚種種源保存、育種技術專長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強調,台灣石斑魚養殖技術全球第一,從魚苗到成魚都能生產外銷,該中心對於石斑種魚研究已經有7-8年時間,這幾年台灣石斑魚苗育苗率在全亞洲屬於第一,遠遠高於東南亞國家與大陸。但政府也別忘了,特別是中國本身就是石斑的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年來透過台灣養殖業者、台商和技術人員協助,正在全力發展石斑魚養殖,在海南、福建已頗具規模,繁養殖種類與台灣多所重疊(如青斑、龍膽石斑、鞍帶石斑),環境條件則明顯優於台灣,後勢看漲。
抑制病毒言過其實
回顧台灣水產養殖發展歷史,從草蝦、斑節蝦、武昌魚、黑鯛、西施舌、鰻魚到最近的吳郭魚(生魚片)、海鱺、白蝦等,這些產業都曾風光一時,養殖業界知道一旦有利可圖時,業者往往一窩蜂跟進,甚至國外產業亦加入競爭,造成市場上競相殺價,最後落得不敷成本的殘酷事實。石斑魚能否讓業者賺到錢,在於如何制約「超養」,否則石斑魚還是無法跳脫快性自殺魔咒!
台灣養殖石斑魚曾遭到病毒感染業者損失慘重,國內學研界曾宣稱找到病因並成功研發出石斑魚疫苗,但業者實際使用效果往往不如預期,仍需使用藥物處理的結果,讓養殖石斑存在藥物不當殘留的風險,也連帶影響到該產品的外銷。而「言過其實」恐怕是現今台灣水產科技研發機構的一大通病,不設法根除,石斑魚產業要達到政府設定的目標仍充滿變數,切忌一窩蜂投入,以免重蹈過去大筆投資「商業化室內超集約養鰻系統」經營,致血本無歸。
業者自信有應因辦法
以台灣石斑育苗率而言,人工育苗率約在20-30%之間,若是在病毒肆虐高峰期間石斑魚苗率還不到1%,目前政府對於石斑魚苗病害問題正加緊腳步研發相關疫苗。但是疫苗對於病毒變異是否能夠產生100%防疫效果,似乎並不是唯一的一條路。育苗養殖業者應該正視水質、氣候、氣溫、鹽度、環境等複雜因素,強化養殖管理技術。
針對石斑魚苗病害問題,國內育苗養殖業者自有一套應因辦法,林園石斑育苗養殖業者強調目前以生物菌種最夯,就是在育苗過程中添加所謂的「生物菌」,其種以包括改善水質,即是藉由生物菌改善水質有害物質並且進行分解,將水質淨化達到是何石斑魚苗生存的養殖環境;另一種則是強化石斑魚苗本身的抗體,透過生物菌種強化石斑魚苗的體能,以及增加在成長過程的抗體,達到病毒、細菌防疫的效果。對於政府研發疫苗對抗石斑魚苗病害的能力與速度,永安區漁會前理事長蘇有甲較有微詞,認為民間以生物菌種等技術遠比政府來得有效,與其靠政府研發抗病毒疫苗,不如靠自己還來的有效。
研究無病毒魚苗至少5年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屏東東港生計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彥宏指出,石斑幼苗的病害可分為病毒與細菌兩種,病毒則包括彩虹病毒、神經壞死病毒等種類;細菌則以弧菌最為嚴重。而病毒、細菌的病變則牽涉水質、氣候、氣溫、鹽度、環境等複雜因素。無病毒石斑魚苗尚在研究階段,若以研究成功加上認證、技轉的時間,至少也要有五年以上的時間,才會有無病毒石斑魚苗的問世。
#府會特搜記者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