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會鎮會之寶,由台灣早期四大畫家之一劉啟祥所畫的「壽山日出」及「西灣駭浪」兩幅畫的序詞,在當時議會搬遷之際遺失,幸好多年之後出現在港都跳蚤市場,被黃世銘畫家以每幅15000元收購並轉贈議會(目前該兩幅序詞每幅價值約6萬元),並由秘書長黃錦平代表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已故的劉大畫家目前畫作一號(明信片大小)價值20萬元,而以議會500號的兩幅畫,預估價值約2億元,這項消息恐怕連每天出入議會的職員、議員都不知道!
高雄市在2010年12月25日與高雄縣合併,市議會也從前金區中正路搬遷至鳳山區國泰路,當時這兩幅「壽山日出」及「西灣駭浪」也搬到鳳山,只是在搬遷過程中,兩幅畫的序詞卻不翼而飛,議會人員發現後請別的書法家寫了兩幅暫時補上,直到2000年畫家黃世銘在跳蚤市場,發現由已故高雄市書法學會理事長邱明星所書寫該兩幅畫的序詞,以每幅15000萬元共3萬元購入,直到日前才贈與高雄市議會,並由秘書長黃錦平代表接受;由於黃世銘爺爺黃五湖是高雄市第一屆民選市議員,他也以個人名義送與議會兩幅書法,而這兩幅「壽山日出」與「西灣駭浪」係由前議長陳田錨任期,邀約大畫家劉啟祥繪畫,縣市合併前一度因畫價太高暫寄高雄美術館存放。
黃世銘說,劉啟祥(1910年2月3日—1998年4月27日),是最早到法國學習繪畫的四位台灣畫家之一,其他三位為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
劉啟祥出生於台南柳營第一世家,在1920年代前往日本東京留學,就讀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1930年代與楊三郎、顏水龍同赴歐,旅居法國巴黎學習美術;而後劉啟祥重返東京,並與日籍笹本雪子結婚。1940年後回到台灣從事創作,1950年代之後移居高雄,在夫人雪子難產逝世後,續弦女畫家陳金蓮女士,定居高雄小坪頂。並與多位前輩畫家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現今南部展)於南台灣推廣美術活動。
劉啟祥出身於柳營劉家,為地方上富名望的鄉紳家族。父親劉焜煌(字德炎),清朝貢生,日治時期曾擔任區長職務,母親郭碧霞。劉啟祥長兄劉清井為東京帝大醫學部出身,回臺後在臺南開設清井內科,日治時期曾任臺南市協會議員,戰後曾任省立台南醫院院長,1917年,劉啟祥就讀台南柳營公學校,受到美術老師陳庚金的賞識,引發他學習繪畫的興趣,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抵達東京,就讀澀谷區青山學院中學部,利用課餘時進入川端畫學校研究,1928年考入名校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洋畫科。19歲時,即以學生身分入選二科會的「二科展」,1932年,劉啟祥與楊三郎同船赴歐洲,經香港、新加坡等地到達法國馬賽港,畫家顏水龍趕來馬賽港相會,三人同行一路轉往巴黎。
劉啟祥旅歐三年多的時間裡,到各地旅遊觀察歐洲的自然人文景觀、專心地在畫室中創作,並在1934-1935年到於羅浮宮臨摹印象派畫家馬內的〈奧林匹亞〉和〈吹笛少年〉、塞尚的〈賭牌〉,以及雷諾瓦和柯洛等人的作品。從〈法蘭西女子〉及〈紅衣〉等畫作中,看出劉啟祥對馬內及塞尚作品分析研究的痕跡,其中〈紅衣〉入選1933年巴黎秋季沙龍,1935年由歐洲返台,以〈倚坐女〉入選第9屆台展,1937年劉啟祥定居東京,在東京舉辦滯歐作品個展,1943年,以〈野良〉和〈收穫〉獲受日本畫壇重視的「二科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劉啟祥舉家自日返台,寓於柳營故居。1948年遷居高雄,與同好張啟華、鄭獲義、劉清榮等人籌組畫會,包括「高雄美術研究會」(1952年)、「高雄美術研究會」(1953年),以及與郭柏川主導成立的「台南美術研究會」合組「台灣南部美術協會」,並定期展出,稱為「南部展」,從1960-1977年間,劉啟祥全力投注於創作與教學,並持續推動展覽、鼓勵後學。藝術史學者顏娟英,「劉啟祥以專業畫家的素養周旋於業餘畫家、愛好者、初學者,總是盡最大的耐心,以身作則並盡力幫忙同好。」
劉啟祥的作品,早期以群像及人物畫為主,所畫的人物典雅而端莊,1977年,劉啟祥罹患血栓症,一度危急雙手。後靠拉小提琴復健,堅持作畫不輟。晚年,其筆力轉為柔和,強調整體調和感,排除紛雜或過於強烈的色彩,呼應其淡泊性格,2004年作品〈紅衣〉及〈魚店〉製作中華民國郵票;同年,其162件作品寄藏高雄市立美術館。〈阿里山日出〉及〈岩〉設置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大廳長期展示。此兩幅畫作曾遭邀請畫作的高雄市議會擅自更名為「壽山日出」及「西灣駭浪」。
畫家黃世銘日前將兩幅畫的序詞贈與高雄市議會。(黃世銘提供)
蘇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