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2033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218期 | 2017-07-10 16:59:19|

台灣製造的瓶裝蔬果酵素

   含糖量大超標 少喝為妙

 

   台灣和大陸人普遍的錯誤觀念: 吃水果製造的酵素有益健康。 殊不知,為了少放防腐劑,大量加 糖製酵素,沒有標示警告!糖尿病患 者、肝病患者、高血脂、高血壓患者 要很小心適量飲用,免得舒服了腸 子,壞了身子其他器官。

   台灣嘉義以南有一、二家大型酵素 場,尤其專門和廠商、經銷公司合作 OEM的作法,也在大陸幾個省份設 廠,最近就有大陸買家打電話向本報 檢舉。 不法製造酵素的廠商利用健康食品 迴避不用繁瑣的檢驗程序,在酵素產 品裡頭加入大量糖份(比標準高的防 腐劑)更嚴重,無論是有肝病、糖尿 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不宜過 度飲用蔬果製造含糖份過高的酵素, 以免影響身命安全問題。 別忘了醫學證實!糖是癌細胞、腫 瘤最佳的催生劑,最近台灣電視台報 導一名五歲兒童因為每天攝入太多糖 份,不幸染上脂肪肝,可見糖吃太 多,結果堪慮,更何況大量糖份藏在 蔬菜水果製造的酵素裡。

   神奇功效是商家營銷手段

    「酵素」其實就是「酶」,但這並 不代表著這些口服酵素就有效果。因 為,酶大多是蛋白質,口服會被消化 掉,分解成胺基酸,無法發揮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胰島素,糖尿病人 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就是因為胰島 素是酶,是蛋白質,口服無法發揮作 用。 我們身體裡原本都有酶,它也的確 是所有生命活動的必需。酶少了人就 會生病衰老甚至死亡。但是就算是酶 缺乏了,也很難通過「吃」來補充。 因為酶都是蛋白質,也就具備了蛋白 質的嬌氣秉性,就算喝上一公斤的 「水果酵素」,獲得的總蛋白質也是 十分微量的,還不如吃一個中等大小 的蘋果。 此外,由於酵素在通過消化道時缺 乏保護,它首先過不了胃酸這一關, 會被胃酸消化變性。即使吃下了那少 得可憐的酶,也無法發揮其作用。因 此,一些人寄希望於「酵素」的保健 夢根本不可能實現。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 鋒說,口服酵素進入消化道後,會被 分解,沒機會進入細胞,不可能起到 宣傳中的減肥、降脂等各種功效  商 家常宣傳的酵素神奇功效   基本都是 營銷手段,是不可信的。

   減肥效果或是「誤打誤撞」

   酵素的減肥、排毒功效是最受商家推崇的。眾所 周知,人體中各種生化反應都需要酶的參與,比如 脂肪燃燒就需要脂肪酶。這就成了「酵素減肥」的 理論基礎。 專家表示,正常來講,低熱量高蛋白的飲食搭配 對減肥是有一定幫助的。由於酵素裡含有蛋白質成 分,以酵素代餐,本身就是在控制飲食,有可能「誤 打誤撞」地帶來減肥的效果。但這種效果更多是控制 飲食帶來的,而不是酵素本身具有神奇的減肥功效。 如果飲食正常,搭配食用酵素,對減肥是沒有什麼 效果的。 「市面上的酵素產品是介於食品和保健品之間,肯 定不屬於藥品,」某三甲醫院心內科一位專家說, 臨床上也碰到過吃了酵素的患者,而這些患者本來 有便秘疾病,吃了酵素產品後,排便正常了,可一 旦停了酵素,便秘就又反覆。 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李英濤說,不光是酵素 產品,還有一些舉著排毒、養顏等旗號的產品,其中 都含有一些瀉劑成分。這對於有便秘疾患的人而言, 是有害而無益的,而正常人如果長期食用帶有瀉劑 的食品後,也會擾亂腸道菌群,容易引起腸道菌群 失調,引發更嚴重的便秘等腸道疾病。

   自製酵素健康隱患多

   對自製酵素,阮光鋒直言,「不推薦在家自製酵 素」。自製酵素主要是利用水果發酵,但是,自然 發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雜菌污染產生毒素,以及 生成其他有害物質。飲用這樣的「自製酵素」,反 而會增加健康風險。 其實,這個「自製」的過程並不新鮮。如果把水 果換成蔬菜,得到的東西叫泡菜。而且,製作泡菜 的工藝經過了很長的摸索和實驗,與之相比,「水 果酵素」的不確定性還要大一些。 李英濤表示,水果酵素製作時需要加入大量的糖, 從網上信息看,糖、水果和水的比例從1 比3 比10 至1 比1 比5 不等。換句話說,水果酵素的含糖量 在10% 以上。如此多的糖在讓口味變得好喝的同時, 無形中增加了糖的攝入量。 此外,水果含有大量的果膠,而果膠經過微生物 發酵作用的一大產物就是甲醇。在酵母發酵過程中, 甲醇含量可以達到近20 毫克每毫升,在酒味沒有那 麼重的「水果酵素」中,甲醇含量也能達到每毫升 數毫克的水平。 李英濤還提醒到,絕大部分的酶需要在細胞內發 揮作用,外界施加的也無法進入細胞內部。因此, 通過吃的方式補充酶是無效的。如果真的想調節體 內的「酶」水平,需要從平衡營養、加強鍛鍊、作 息規律等入手,讓身體健康起來,這樣體內的酶水 平才會正常。◎韓麗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