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685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61期 | 2013-01-06 08:46:42|

9版  台東掉橋殷以為鑑

        橋基要建在岩盤上

  水土保持局在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耗資千萬元建造的步道景觀吊橋,618日才完工,還未驗收,當天晚上就發生鋼索基座倒塌,變成「掉橋」,這一幕看得居民是目瞪口呆,以為是山神降厄示警,事實上,應該是橋基出問題才對。

   那瑪夏與小林村座落在荖濃溪與楠梓仙溪流域的河階地,其與所在的與中央山脈和玉山山塊及向南延伸的內麓山帶,行成一構造性網路,88風災遭到毀損的瑪夏鄉近半數民房及學校有如廢墟,大石頭撞入校舍,大樹幹仍橫躺民房內,大半年過去,山裡的耆老和居民仍心有餘悸,心中創傷也因為豪雨來襲而忐忑不安,為何便橋、便道像豆腐渣般水一沖即散,問題出來了,有官員去深究問題嗎?有去請益地質專家嗎?災後重建,為何一再建了毀、毀了再建,這次高雄縣政府準備向中央申請1.5億元為山區住民興建吊橋,立意很好,但會不會建好了又不堪狂風暴雨一擊呢?台東「掉橋」案例擺在眼前,可見水保局在發包前應該沒有做地質勘驗的工作?

路與橋莫建在沉積層上

   20102月初,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質學齊士崢教授曾親自前往桃源鄉和那瑪夏瞭解地質與探討災難原因,那瑪夏楠梓仙溪下游部分第三期階地階地面的傾斜現象,應與附近較小規模旗山斷層的在最近數千年間的活動有關。去年莫拉克風災災變是億萬年造山運動,與沖積扇階地發育的縮影。從沖積扇階地或沉積階地研究,這地區千萬年來,曾經有許多次更嚴重的災變。齊教授說,山區很多的道路與橋多建在不穩定的沉積層上,難怪路段崩塌不見了,逢橋必斷,因為橋基未建在岩磐上,而是打在沉積層裡,台20線不見了,土石流墊高河床,左方流速低,造成沉積岩傘形台階與河流改道,桃源鄉勤和村河床被土石流墊高,吊橋被淹這也算是世界奇景之一了。

土石流問題仍存在

   興建吊橋真的能解山區交通的燃眉之急嗎?為何有些吊橋不堪一擊?為何有些吊橋屹立不搖?這和地質有絕大關係,據地質學家調查,那瑪夏的沈積岩層年齡在10001萬年間,而此岩層內的各種沈積岩大石頭則在數千萬年以上,也就是說億萬年來,那瑪夏不斷經歷山谷間的土石流與台灣的造山運動,而且它們還會繼續存在。

   沈積岩是在山谷基盤間,由水或造山運動各種自然力搬運而來的沈積物,首先行成河川,或升高河床行成傘型台階地,經壓密、膠結等作用而形成的。是覆蓋在地表上最普遍的岩石,屬於地表或地表附近較接近常溫、常壓條件下的聚積體。沈積物形成沈積岩。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界線上,板塊作用使得地震頻繁,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鬆動。斷層與褶皺分布多,弱面易造成岩體破碎。土石流的好發環境需要同時具備三大要素:坡度夠大、層積岩土砂夠多及雨水夠多。莫克颱風正好打到這三大痛處上,加上長期的人為破壞,才引爆台灣史上震撼國際的大災難。

府會特搜記者:易晟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