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雪山隧道的3組通風豎井。(圖截自葛瑪蘭傳奇 國道5號網站)
 
廢線之議
 在交通部要求國工局檢討重開國際標之同時,也在部分民意代表的慫恿下,交通部內另有一批幕僚人員向部長獻策,將北宜計畫改弦易轍,他們認為國工局是無法打通這隧道了,不如接受立委們的建議,把隧道計畫停止,改由臺9線截彎取直用高架橋取代長隧道,銜接坪林及頭城二地。
 民國86年間,在國工局否決重開國際標之議的某次交通部重大工程督導會報中,高階幕僚先於會議中數落雪隧工程這個工程團隊的無能,並拋出停建這個訊息,正待交通部長做最後裁決時,本人以國工局局長身份發言,力主不宜,剴切陳詞,也許是發言太過激烈了,導致在場的其他工程單位首長全站出來支持國工局的立場,也因為這個局面,讓當時主持會議的交通部長不敢遽下決定。
 當天傍晚,交通部長派林主任秘書到國工局來找我,轉達部長最後支持續建的決定。
 回想起來,當日會議確實驚險,若興建計畫中止,則今日非但沒有雪隧可用,而且自開始參加規劃設計及施工的工程人員不知有多少人會面臨不可收拾的下場,此為雪隧興建歷史中,不為人知但又極具重要的過程之一,後人不可不知,爰以為記。
1號豎井位置抗爭
 1號豎井位於臺北縣坪林鄉(現為新北市坪林區),坪林鄉境內山脈延綿,終年雲霧繚繞,具備著適合茶樹生長的環境。自古常言「北包種、南烏龍」,坪林鄉就是以生產「文山包種茶」聞名,因而富有「茶鄉」的美稱。1號豎井位置之議,原因為當地茶農認為豎井出口設置於坪林鄉,透過豎井排放出之隧道車行廢氣會影響茶葉生長,進而致使茶葉品質降低。國工局委請的顧問公司(中興顧問)經多次電腦模擬計算,其結果皆顯示豎井廢氣並不會對茶葉產區造成影響,但因豎井出口在山脈頂部,由臺9線前往豎井口施工要經過數公里的狹小私人產業道路,因此一個人或一部機具的阻擋便可使工程停頓而無法進行,有關豎井位置的爭議,經歷了長達6年的抗爭,研提了20餘個調整方案,最終衡諸工期需求,不得不將豎井排氣口位置平移400餘公尺才平息了這場抗爭。
坪林交流道設置之爭議
 坪林交流道的高架公路群為臺灣第一次將雨水透過橋面邊溝回收,並且在經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後才放流於北勢溪之環保公路,此為臺灣首例,甚至於坪林公路鄰近之水系還設置了魚梯等友善生態環境設施。坪林全區多為山地,北面伏獅山,南面阿玉山,並有北勢溪蜿蜒全境,海拔高度約莫200餘公尺,為重要水源保護區,該區人口數量約在2,000人左右。在北宜高速公路興建時就存在著一個爭議,即「坪林鄉究竟是會隨交流道設置而繁榮,還是沒落?」,環保單位憂心若交流道設置於坪林,其與臺北距離約莫10分鐘車程,是否會因此帶來大量人潮湧入,導致坪林區過度開發,致使水源區遭受汙染。「坪林交流道」之設置在民國78年環境影響說明書(尚未有環評法前)審核即獲得通過,但在新任環保署趙少康先生上任後堅持要以環保署新頒布之環評法來重新審議坪林交流道,引發爭議及抗爭依據。最後事實證明雪隧開通後,並沒有造成大量人潮湧入坪林造成過度開發。以長隧道而言,為顧及消防安全必須於隧道兩側設置交流道,以利消防車及特殊車輛(機具)於災害發生時迅速抵達事件現場,及各式特殊車輛(機具)於任務完成後消散之用。從工程規劃而言,設置坪林交流道是必須的,但因一個交流道須佔地數十公頃,坪林鄉唯一的一塊平地被拿來當作交流道,導致坪林鄉長期的抗爭,交流道設置之爭直至改為「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才平息這長達10多年的抗爭。事實上,由「坪林交流道」改名為「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並沒有改變任何的工程設計,僅做單純的名稱改變,但卻有效解決長達十餘年的激烈抗爭,回首這段極激烈抗爭經常佔據各大媒體頭版頭條的篇幅,但竟只以改名收場,令人不勝唏噓。
「北宜促進會」支持
 北宜促進會於「南宜快速公路工程」推動初期即成立,成立宗旨主要是促成北宜高速公路早日完成,以滿足宜蘭鄉親多年的期望,促進會會長為宜蘭商業會理事長王信豐先生。促進會的作法與過去常見的工程自救會性質有所不同。每逢民俗佳節,促進會成員們必定會攜帶慰勞品前往工程現地慰勉現場工程人員;而每當雪隧面臨外界批評聲浪時,促進會總是站在鼓勵的角度,鼓舞著每位辛勞付出的工作夥伴們。至今雪山隧道通車已邁入第十年,促進會仍舊每年參與雪隧工程的工程夥伴聚會,此為雪隧工程特殊且美好的案例及記憶。
雪隧工程之智囊團襄助
 雪山隧道工程在面臨艱困難題時,皆會透過顧問會議,召集國內外各界專家討論,除象徵性的對外宣示雪隧工程並非這一群人閉門造車外,並藉以提供施工團隊執行改善之建議。雪隧施工期間一共召開了7次顧問會議,其結論給予當時工程單位也有不少的助益。除此之外,在開挖過程中,共有46次外國專家、學者主動來臺參訪,擬對此國際矚目之困難工程提供其專業意見,但大部分的專家在瞭解實際狀況後,也不敢冒然提出絕對有效的施工方策,雪隧最後仍然是採用本國工程師因應現場地質狀況最紮實的近灌遠排施工方法來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隧工程團隊面臨行政院的最質疑時,時任行政院顧問的董萍先生以支持的角度鼓勵我們向前邁進,以及作為工程團隊與行政院院長間良善的溝通管道,確實發揮穩定軍心作用。
多次貫通典禮鼓舞士氣
 在雪隧施作過程中一共辦了7次貫通典禮,外界屢屢批評雪隧不斷的重覆辦理「通車典禮」,有政治人物政治操作之嫌,這個批評基本上是錯的,我們辦理的是貫通典禮而非通車典禮。由於,雪隧是個隧道群(共57個隧道),七次貫通典禮,並沒有任何一次是重覆的,辦理之用意主要在藉助高級長官的蒞臨,帶來大量的媒體,再經由工程報告,讓國人瞭解現場的施工狀況及工程人員之辛勞,即藉助媒體讓國人瞭解工程師對於雪山隧道到底在做那些事,並於遭逢險難時凝聚工程人員團結氛圍,當時有些媒體偶爾喜歡批評此事,但在權衡得失之後,國工局仍然辦了七次的貫通儀式,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結語
 雪山隧道為打通臺灣東西兩側隔閡的重要高速公路,北臺灣一日生活圈的路網於焉形成。這條長12.9公里的隧道,不但名列臺灣第一,在世界上亦是赫赫有名。雪山隧道施工歷時長達15年,貫通時間用去13年,如史詩般的興建過程,波瀾悲壯,值得後人謳歌讚揚及惕勵未來。臺灣第一次引進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即遇上破碎堅硬且含高壓水帶的四稜砂岩層,讓工程師吃盡了苦頭。但經過困頓摸索、面臨崩盤、到信心恢復終至全面衝刺等階段後,充分展現工程師們不屈不撓、團隊合作、發揮創意及克服困難的精神。由此孕育出豐碩的技術與經驗,除透過本研討會廣為流傳外,並可作為未來國內長隧道工程規設及施工之參考。
前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
現任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口述  
林新華整理記錄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