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很角色週報184期 - 很角色週報
 
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650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84期 | 2015-10-11 08:26:04|

10版 朔州平魯出名將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是唐代名將尉 遲恭的故里。尉遲恭被後世奉為門神,平魯區近年積極打造門神文化之鄉,並舉辦門神文化節。平魯區位於山西北部邊陲,與內蒙接壤,夏商周時代為北狄所居,春秋時期為林胡、樓煩屬地,戰國中晚期為趙國所轄。歷史上,這個地方還有、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韃靼、滿、漢先後居住。 位於雁門關外的平魯,自古是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門戶,也是各民族征戰爭奪之地。「平魯」之名,正是由明朝的「平虜衛」而來;直到清雍正三年,因為滿族也是外族,才將「平虜」改名為「平魯縣」。平魯區內的明長城遺跡,就有37.07公里,並有滅胡堡、阻虎堡、將軍會堡等十八座軍堡,白蘭口等三個隘口,就算市中心也可以看到明城牆和烽火台的遺跡。

煤礦重鎮轉型觀光業

   平魯是大陸的煤礦重鎮,煤炭產業曾達總經濟規模的70%以上,安太堡露天煤礦是全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近年來,平魯積極推動觀光旅遊業,以門神文化之鄉為主訴求。 走進平魯,可以看到大型的尉遲恭雕像,與以門神為主題的產品,平魯區博物館還設了一個展廳,專門介紹尉遲恭。 所謂山東宰相山西將,尉遲恭就出生在下木角鄉的上木角村,但因父母早逝,是由住在下木角村的外婆帶大。上木角至今仍有尉遲恭出生的窯洞,下木角則有嘉慶年間所刻的「唐鄂國公尉遲敬德故里」的石碑。上下木角正積極打造以尉遲恭為主題的旅遊園區。 平魯區緊鄰內蒙,部分地方和內蒙就是以明長城為界,城牆內是山西、牆外就是內蒙。

沿長城建北固鳳凰城

   北固山,是平魯的古城區,當地人稱為老平魯,是明成化17年依山勢、沿長城建的城。直到1951年,平魯的行政中心才搬到今天井坪鎮的現址。而北固,就是取其「固若金湯」之意。為了防禦北方外族,北固山只有東、南、西三個城門,至今仍能清楚的看到明代的城牆與城門的遺址。 北固山,又稱為「鳳凰城」,北固山是附近最高的山,東、西的奎星山、合谷山看似是城池的兩個翅膀,形似展翅的鳳凰而得名。如今的北固山,有21座儒釋道三教的大小廟宇,山腰的東邊是佛教的千佛洞、西邊則是道教的聚仙岩,山頂則是供奉孔子的鳳凰閣,有獨尊儒家的意味。 烏龍洞,是平魯的另一個宗教聖地,相傳是東海龍王五太子修行得道的地方。平魯的五爺廟與五台山極為靈驗的五爺廟是同一尊神,當地有「先有平魯烏龍洞,後有五台五爺廟」的說法。

踢鼓秧歌平魯最盛行

   踢鼓秧歌,是流傳在朔州地區的民間舞蹈,又以平魯最盛行。踢鼓秧歌以鼓點伴奏而得名,相傳是宋朝梁山泊英雄中,有人被官府捕獲,梁山兄弟喬裝劫獄。為紀念此事,以後每逢元宵,眾人變扮做梁山英雄人物,載歌載舞。 踢鼓秧歌的表演形式主要分為大場子、小場子、過街場子,大場子至少16人,多則108人,取其梁山泊108好漢之數。男角稱為「鼓子」、女角稱為「拉 花」,還有落帽、公子、老頭子、老婆子等角色。 踢鼓秧歌雖然是舞蹈,但還是可以隱約看出劇情。鼓子的步伐大,表演剛健奔放;拉花的步小而顫動,婀娜柔軟。對舞的交手場,類似武術的對打,大場子場面壯觀、熱鬧、陣式錯綜複雜;小場子則要有功夫和技巧。角色自由粗獷,性格突出,充滿了鮮明的地方色彩,與濃郁的生活氣息。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