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南冷北熱 選舉出現不對等戰爭
陳菊冷處理 楊秋興打經濟牌獲認同
高雄市長選舉很冷,比較台北市一片喧騰,對決雙方在選舉過程炒得很熱鬧,高雄市完全感受不到是否有在選市長,從媒體公佈的只能當參考的民調,競選連任的陳菊以絕對高支持度領先對手,楊秋興在民調數字上處於劣勢,因此,陳菊刻意「淡化」選情,一派勢在必得心態,溢於言表,而不久前,高雄市發生「震天一爆」,有卅二條市民生命在「氣爆」中喪失,但多數市民仍然力挺在氣爆發生時處理失策,理應承擔最大責任的陳菊,高雄市民睜眼閉眼,對氣爆過後如船過水無痕便「無感」了。
綠營「化妝式政績」獲認同
民調數據顯示,多數市民仍然支持陳菊當選,對含有「化妝式政績」,加以認同,而氣爆發生暴露高雄市已是一個千瘡百孔,已非宜居之地,卻寧願「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問題,都概括承受。
政界人士認為,「氣爆」已成為過去,人們是健忘的,尤其這二個月來爆發的「黑心油」事件,在人人談吃色變情形下,黑心油風暴完全掩飾了造成高雄市民遭受的重大災害,「氣爆」已被稀釋,這也是陳菊在爭取連任中,本來面對氣爆處在慌然無策,四面楚歌中,但她運氣有夠好,接踵而來的黑心油事件爆發,原來皮球踢向她,叫她有難以承受之重,這一回,皮球卻踢回執政的國民黨,楊秋興為國民黨披掛上陣,意外的面對這個更大風暴,一切責過由他承擔。
從過去市長選舉看這次選情,似乎給人有被淡忘的局面,這是一個叫政界人士難以理解的現象,完全不見當年陳菊和黃俊英對決那一役的競爭激烈,選情緊繃,甚而陳菊陣營為爭取勝選,更不擇手段祭出「選舉奧步」,迄今依舊是市民記憶猶新的「走路工事件」,但往事已矣,一個似乎被「遺忘」的選局,能不叫人為之唏噓,徒乎負負。
唱獨角戲炒不熱選情
其實,選情被刻意淡化,這種現象不僅在高雄市發生,台中市長選舉,乃至屏東縣長選舉也如出一轍,而深入探討,淡化選局卻同是由民進黨候選人操控,陳菊避開楊秋興,賴清德心中沒有手,潘孟安則完全避重就輕,這三位形勢大好的人選都不約而同的在扮演「路人甲」的角色。
選局淡化了,面對的對手,因刻意閃避,既使楊秋興出重手也有如擊中棉絮,一隻巴掌是拍不響的,獨腳戲的演出,劇本寫得再好,沒有主角的戲碼,這齣戲又如何唱下去?
從高雄市看台南、屏東,都出現一人「獨唱」的現象,熟悉選局人士當然理解,因為,陳菊也好,賴清德乃至潘 孟安也罷,都是在已公佈的民調中,居高不下,而且和對手的差距都拉開,聯合報的民調向來被認具有「標竿作用」,但也有很多選民質疑,最近公佈的民調陳菊百分之八十,楊秋興十八趴,如果說這個落差很大民調可以做為雙方戰力的比較,那麼,陳菊勝券在握了嗎?
為此,幾乎被視為「躺著選」的陳菊當然表現得更加有恃無恐,那有空「陪公子上京考試」之理,把對手當空氣,不給楊秋興機會,於是乎,這一局的策略是,把這次市長選舉當成「沒對手」的戰局,對手再怎麼叫陣,全面搶攻,一概不理會,就讓對手繼續唱獨腳戲下去,卻拿她沒轍。
氣爆時間也在操弄
當然,面對更激烈的攻勢,一旦涉及施政形象受損,充其量,由手下人馬出面回應,自己則「神隱」,獨個兒照常忙於公務,這種無視於對手存在的競選策略,為過去所罕見,高雄市民面對市長選舉,卻無感於有在選舉,對這種淡化選舉的操控手法,不是任何一個候選人可以操弄的,沒有實力,有絕對高聲勢的條件,是不可能辦到的。
從「七.三十一氣爆」陳菊的市府硬是定調為「八一氣爆」,日期只是一天之差,其實,也不過是幾十分鐘的差別,但已足夠陳菊操弄,玩得不亦樂乎。
原來氣爆是發生在七月卅一日晚間八時出現了濃重異味四溢,驚動了市民,消防人員趕到忙成一團,仍然查不出個所以然,拖到當晚十一時才由環保署專家確定是「丙烯」,但已時不我予,隔不了幾分鐘,外溢氣味轉瞬間造成驚天一爆,之後的連環爆延伸,跨過了八月一日零時,在陳菊在氣爆後趕到一心路坐鎮附近一所國小指揮救災,但卅二條市民寶貴生命已葬送,連帶造成三百多人重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