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江瑞鴻第2任任期已經過了一半,回顧擔任市議員6年政績有仁武產業園區已有廠商進駐;仁心路拓寬啟動施工;觀音湖從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西營區16公頃森林浴場及寵物公園已經成為人民百姓打卡熱點;曹公新圳、後勁溪陸續完成疏濬等等。江瑞鴻以從政初心,一步一腳印實現人民百姓承諾的成績單亮眼,然而江瑞鴻仍不忘初心,仍以打造宜居家園為念,並自我要求「腳步永停歇」。
江瑞鴻議員從鄉代到里長,108年從里長再更上一層樓,進入高雄市議會。細數長達二十多年的歷練,服務經驗豐富,問政的功力變純熟,他因為投入而深入,從水患整治到地方建設,從農產到工業經濟,從教育到弱勢關懷,都一直在「翻轉」前進,而他從政初衷與一步一腳印的問政理想則始終如一。
江瑞鴻從里長到市議員,服務範圍從一里到四個行政區,已不單單是一個人或一部機車就可以「跑透透」,因此服務團隊籌組,成了他擔任市議員的當務之急。
在江瑞鴻極力招攬服務團隊的號召下,多位服務處主任及助理陸續到位,擔任起下鄉體察民意的尖兵,接受各地人民的陳情,同時彙整地方建設與民生需求,據以作為江瑞鴻問政目標與方向。江瑞鴻能受到人民百姓的肯定愛戴,並以第一高票連任,是他個人的堅持與用心深得民心外,服務團隊的貼心服務加持功不可沒。
細數擔任議員6年成績單,江瑞鴻陸續爭取到仁心路第一期拓寬工程;爭取一點八億完成北屋排水整治改善仁武地區二十年水患問題;灣內國小新校舍如期如質完工招生對提升教學品質;仁武產業園區即將營運,創造6300個就業機會等等。在馬路拓寬、水患整治、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都有很大貢獻。
然而,打造宜居家園,江瑞鴻腳步永不停歇,近年來更針對地方未來發展做出建言,在交通的議題上,江瑞鴻以打造左營、楠梓及仁武等區共榮圈的概念,提出台積電大道的構想,希望將連接大樹、鳥松、仁武、楠梓等區,透過水管路延伸至台17線,以利未來串連台積電及仁武的產業園區共榮生活區。
江瑞鴻針對仁武及燕巢交流道高負荷車流,提出增設大社交流道分流車輛,以紓解交通尖峰時刻的壅塞情況。而111年底動工的捷運黃線,為帶動澄清湖發展,全力爭取行經澄清湖和澄清湖棒球場,未來將帶來觀光人潮,鳥松有捷運將不再是夢想。
水患問題常為地方居民所困擾,鳥松區神農路逢雨必淹,歸咎於集水孔與排水溝樹根竄生導致排水設施失能所致,已更換人行道樹改善。
仁武區地勢低窪處居民,水患就是生活惡夢,愛河源頭最後730公尺整治進度,經過江瑞鴻多年的努力,北屋排水及草潭埤滯洪池興建工程完成,大幅降低北屋及八卦社區淹水情形,而觀音湖增設滯洪、蓄水設施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工程,江瑞鴻也進抓機會要求水利局與陳其邁市長要拿出行動整治。
江瑞鴻強調,推動經濟發展與休閒娛樂,交通為重中之重,因應台積電及仁武產業園區產業發展,加上觀音湖、澄清湖、金獅湖及雙湖公園等串連,盼市府優化仁武地區交通動線。
他建議於仁武焚化爐至高雄榮總交流道間增設仁武出口,解決鼎金系統、高雄榮總車流壅塞問題。已獲陳其邁市長允諾,將針對仁武至鼎金系統間出口及道路陸續辦理交通改善計畫。
凱米及山陀兒風災造成仁武區八德南路、八德北路嚴重淹水,在地居民苦不堪言,江瑞鴻過去水利局認為100期重劃區兩座滯洪池完成後可望解決淹水問題,結果淹得更嚴重,他強力要求市府拿出行動確實解決問題。
此外,颱風接連過境,洪水亂竄造成農田成水路,江瑞鴻為農民發聲,觀音湖引水渠道及滯洪功能亟待重建,加速疏濬、增加滯洪空間。他並關切仁武區水管路及仁武橋排水阻礙移除、闢建考潭滯洪池等議題,盼市府重視。
市政問題千頭萬緒,多元社會型態,也讓人民百姓需求呈現不同樣貌,江瑞鴻呼籲多給一點掌聲,多一點鼓勵,大家生活環境會更好。他期許自己竭盡心力為民喉舌,堅持打造宜居家園的腳步永不停歇。

高雄市議員江瑞鴻在澄觀橋與里長會同水利局蔡長展局長堪察曹公圳清淤工程。(截自江瑞鴻FB)
蘇品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