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是臺灣交通建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除了有效疏解中山高速公路趨近飽和的交通流量之外,亦平衡了沿線的城鄉發展。其規劃設計理念由早期的實用取向,導入了美觀及創新的思維,同時也結合了生態環保、地形特色、地區文化及公共藝術;路線規劃也因各式先進工法的引進及橋隧技術漸趨成熟而更具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用地取得的突破與工程管理模式的轉變,均使臺灣工程界的發展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位於臺南市關廟區大潭埤附近的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圖截自維基百科)

17年、518公里的無限感動
 2014年12月26日,由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策劃主辦、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協辦的「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通車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在國道三號高速公路全線完工通車整整十周年後,首度正式地將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過去十數年來的發展歷程與成果完整呈現出來。深切期望能夠藉由臺灣交通史上重要歷史的回顧,留下臺灣前輩工程師的精彩印記,展現關鍵的歷史軌跡,為臺灣未來的工程發展再創新頁。
 國道三號公速公路的建設推動,始自於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於民國76年起施工,由北二高、南二高至中二高推進,直至92年底全線完工,93年1月11日全線通車,施工期程長達17年。回顧這十數年來的發展軌跡,此刻我心中著實充滿了無限的感動。
 編號中華民國國道三號高速公路,另名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臺灣第二條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俗稱為第二高速公路(簡稱二高,包括北二高、中二高與南二高),亦是臺灣最長的高速公路,全線穿越了臺灣西部主要的平原與丘陵地帶,除有效疏通了中山高速公路趨近飽和的交通流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平衡了城鄉發展,進而更振興了地方經濟。
 第二高速公路興建計畫,最早規劃的是北二高工程計畫,其中包含汐止至香山段、台北連絡線及桃園內環線(國道二號);北二高完成後再推出二高後續計畫,二高後續計畫的構想起始於一日生活圈,為環島高速公路網概念的前置計畫,除主線香山至林邊段外,計畫內容另包含基隆至汐止段、台中環線(國道四號)、台南支線(國道八號)及高雄支線(國道十號)等橫向高速公路工程。
 第二高速公路從北部開始,分別在汐止系統交流道(新北市汐止區)、新竹系統交流道(新竹縣寶山鄉)與彰化系統交流道(彰化縣彰化市)與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交會。其中汐止到新竹的路段,切入較內陸的山區鄉鎮,新竹到彰化經由濱海地區,彰化以南則沿山區開設,直到南端的林邊為止,均是採取與中山高平行的路線。
 第二高速公路全程共有14個隧道路段,其中有9個是聚集在臺北盆地南邊的山區,沿線最長的隧道為1,875公尺長的木柵隧道;車道配置主線部份中和至鶯歌及霧峰至南投為八車道,九如至林邊為四車道,其餘則為六車道;環支線部份,高雄支線燕巢系統至鼎金系統交流道及台中環線中港系統至后豐交流道為六車道外,其餘為四車道;另外,於規劃設計時,服務性交流道64處、系統性交流道18處、收費站11處、服務區共7處。
 綜觀全線,第二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的基金交流道,與基金公路(臺二線)、基隆港西岸聯外道路(臺二己線)交會,南至屏東縣林邊鄉,貫穿整個臺灣西部,主線總長432公里,加上各橫向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全長總計518公里。
用工程師的智慧創造歷史、寫下新頁
 十大建設完成後,適逢臺灣政治氛圍轉變,後解嚴時代的文化衝擊、政經局勢劇烈變遷,當時推動國家工程建設除要面對社會變遷中所需執行的工程使命,更要堅持本業,同時工程人員又希望借助國家工程建設的機會來提升當時尚未健全的工程技術,凡此種種,都考驗著工程師的智慧。
北二高於民國76年開始施工,惟計畫初期因工程施工推動困難,造就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於民國79年1月5日成立,接續執行相關工程計畫的推動及執行。國道新建工程局的成立與運作模式,對於臺灣的工程型態轉型與工程文化變遷,均產生關鍵性的轉變與影響。
 從預算的角度來看,第二高速公路是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以後最大的公共工程建設,當時行政院核准的預算分別是北二高1,708.1億、二高後續計畫5,251億,另外再納入東西向快速公路的彰濱快官段152.7億,總工程經費達7,111.8億。
 而第二高速公路自民國82年起,陸續分段辦理用地取得及設計發包施工,其間因社會環境及技術變遷,例如土地未如北二高興建時期之大幅上漲,加上工程技術提升,採用大量高架橋設計,故用地面積大幅減少等,至民國88年下半年全部發包完成後,已較預估經費減少2,266億元,其中,用地費降低988億元,工程費減少1,278億元。而二高後續計畫於93年初完成,再加計未使用的預備費276億元,總計減省之經費高達新臺幣2,542億元,創下臺灣重大工程建設鉅額繳庫的罕例。後來更因此特殊成果,促成中橫高速公路的前半段即國道六號霧峰埔里的提前出現。
由簡單、粗獷到細緻、創新、環保
 在中山高速公路規劃設計時,臺灣的經濟狀況並不富裕,因此在設計理念上多以「實用」為原則,從中山高速公路即可看出當時的設計偏向簡單、粗獷;到了北二高的規劃設計時,設計理念已從原先的「實用」加上「美觀」,進而提高整體的精緻度;到了二高後續計畫時,除了「實用」及「美觀」之外,更添加了「創新」及「環保生態」的思維,除了橋墩設計、路面設計導入不同的做法外,沿線收費站的設計皆各有特色,同時將地區的生態、地形特色均納入設計考量。
構成高速公路的三大核心是路堤、橋樑及隧道,在中山高速公路規劃設計時,多採用由橋樑決定道路的行進路線;到了第二高速公路工程興建時,技術上已掌握高架橋的施工技術,毋需再以橋樑的位置做為控制點,故在路線的選擇上變得更具多樣性,因此,路線的規劃改以「環保」的角度為出發點,盡可能地減少挖方及削坡,大幅保留自然地形原貌。於此同時,在道路的坡度設計上也有不同的轉變,中山高速公路的最大坡度設計為5%,而二高的最大設計坡度則調降至3.5%,更提高了用路的安全性。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中山高速公路的橋墩均為方正、剛硬的形象,而二高後續計畫的橋墩設計則較具流線性,並在橋墩的側邊做了溝槽設計以利水線順勢而下。此外,國道建設之構造比(路堤、橋樑及隧道之比重)也在此時發生顯著變化,其中橋樑便佔了相當高的比例。在自動化工法的技術運用下,諸如支撐先進工法、節塊推進工法、平衡懸臂工法、預鑄斜撐版工法及預鑄節塊工法等,均有效解決了北二高及二高後續計畫許多橋樑施作上的困難,大幅縮減了工程經費。
當時規劃設計的構想,亦體現在高速公路整體系統的橋樑設置意義上,亦即,南北分別以北部的碧潭橋及南部的高屏橋為地標,展現出國內於橋樑工程的技術,其後再加上東部國道五號高速公路的冬山河橋,連成北南東的金三角地標。
國道3號碧潭橋橋面雙向車道。(圖截自維基百科)
 
 此外,整體規劃設計亦特別強調人文特色的表現,故而在許多服務區均設計置入具有代表當地文化的公共藝術作品,例如:苗栗縣西湖服務區,外形為兩座金字塔,分別佇立於高速公路南下及北上車道旁,中間以獨特的空橋相連,向外望去,還可看到高速公路南來北往的車流。關廟服務區則透過「在地的點子」將關廟地區民眾的頭像和代表關廟的鳳梨草、小麥草影像,利用電腦技術合成,轉印燒製於磁磚上再裝置於關廟休息站的盥洗室內,無形中讓關廟地區的人文自然存在於你我人生重要的片刻中。<待續>
 
 
前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
現任台船董事長鄭文隆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