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657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222期 | 2017-09-11 02:02:25|

缺電?無病呻吟自廢武功

   聽聽真正的專業人士怎麼說!

    這幾年,台灣朝野媒體總是在議論不到20% 的核 能( 核四、核一、及核二/ 三) 及再生能源( 太 陽能/ 風力/ 綠色生物質能),但是台灣真正的問題 及實際能做的是大於80% 的火力發電( 燒煤及液態 天然氣)。

   蔡政府執著致死的發電政策

    蔡政府表面是綠黨順理成章推動綠能,實質推動 是荒腔走板矛盾外行,甚至執著致死的發電政策。 台灣為了民粹選舉,廢核政策/ 無核家園將放棄18% 的淨發電力及增加10+% 的全國排碳量,是一廂情願 實現不了美景謊言,至少台海對面土地相近空氣相 通的大陸沿海福建浙江廣東就有五座運行中及另五 座正建造的核電廠 ( 你管的了老共? )。 正推動四千億元綠能建設案( 主要是採購設備) 的百萬陽光屋頂/ 千架海陸風機,目前發電僅共佔 1.5%,將來就算成功成長至8-10%,也需要背後再投 資幾個天然氣發電機組做備份,以應付70+% 天公不 作美、沒太陽沒風或風太大而發不出電的時刻。 台灣一直靠火力發電,幾年前的45% 燒煤及35% 的天然氣石油發電。

   台灣天然氣發電量激增

   近年來全球開採頁岩油頁岩氣使油/ 天然氣價格大 跌,原油由美金$148/ 桶跌至~$45/ 桶),台灣天然 氣發電悄悄的從25% 增至現在的40+%,加上正建造/ 規劃的大多都是天然氣發電,幾年內將增至50+%, 甚至6+0%。亦即台灣真實的發電比例將為60% 天然 氣( 及少量柴油),30+% 煤,及5+% 太陽能風力水力。 這是大家好像都不談或不知道的事實真相。 台灣的火力發電不論是單循環燃煤發電或複循環 天然氣發電(NGCC),技術力量都很薄弱粗淺,都急 需技術提昇/ 學理生根/ 人員培訓/ 潛心學練。蔡 政府不限電斷電保證靠的僅是火力廠黑手技工式摸 索操作、老工人經驗保障。

  台中電廠一號機破管頻繁

   前一陣子台中電廠一號機破管事故,損失53 萬瓧 發電力( 即40 萬人用電),需停爐三天被動的冒險 補漏補救修復。而這次的鍋爐水汽管破裂是過去12 年(2005 年8 月) 來的台中廠的第121 次( 平均一 年10 次),燃燒控制不當的汽管過熱( 溫度過高, 以粗糙的爐內噴水緩解)、火焰煙灰的侵蝕、腐蝕、 及應力疲勞等原因佔破管事故的2/3。

   天然氣發電更是挑戰危機重重

   這些都反應學理不懂/ 精、監控儀錶太少/ 不知、 瞎子摸象式的黑手操作。至於應付煤種/ 燃料來源性 質不同或電廠環境天候變化等的燃燒傳熱調試,自然 無法勝任及預估防治。廢/ 停核,發電機組就不足, 誰也保証不了發足電。即便發電裝置夠用,誰真正能 為發電順利滿額保證、為政府官員背書呢?   天然氣發電更是挑戰危機重重:   (1) 因為啟動停火 降升負荷較方便,天然氣發電是核/ 煤/ 再生能源發 電的後盾備份,但是同樣的技術力量薄弱粗淺,談不 上主動控制、操作優化、及有效維修,被動的應付每 日每時的負荷變化,及未知的破管、工安事故等,機 組跳電停機斷氣再所難免。火力發電急需加強技術/ 提昇生根/ 人員培訓,及防範未然; (2) 現在天然氣價不正常的低,會回漲使發電成本 大增,必須漲電價或政府財政補貼或讓設備擱著不用 ( 蚊子機組)。

   發電能源必須獨立於藍綠惡鬥

   (3) 液態天然氣儲藏、運輸、操作都危險,洩露火 災爆炸恐攻……,而台灣存量只敷7-10 天,增加第 3 接收站也存不過兩週,連續兩個颱風或老共台海叫 罵,台灣就斷( 天然) 氣,之後半個台灣斷電,之後 真的就要斷( 生) 氣了。 發電能源有國家( 孤島) 安全的嚴肅議題,必須獨 立於藍綠惡鬥,任何政客/ 綠黨抄作能源安全都將玩 火自焚,禍國殃民。 前有颱風天災花蓮和平廠輸電塔倒塌大病未癒,東 部電廠遠電救不了北北基區近需,後有台中電廠破管 跳電紅燈閃亮、815 再雪上加霜中油人禍閥匣斷氣閃 亮失,重創大潭電廠斷電2 小時,擴大全國680 萬戶 輪流斷電。蔡政府/ 經濟部/ 台電中油都要遭難。經 濟部長或國企首長辭職又能怎樣?

   問題出在高層

   沒電就是沒電。原來發電是不成問題( 至少沒大問 題) 的,現在硬要炒作核能議題,無病[ 呻·吟] 自 廢武功; 避重就輕避談誤導火力發電,現在煤氣雙 出事代誌大條、玩火自焚了;既然這麼看好太陽能、 風力、燒垃圾生物質這些綠能,就看綠能怎樣救綠黨 吧! 台灣不大破,則無大立的可能。問題的根源常常 是」Leadership Problems」( 問題出在高層)。 趕上大停電,點滴在心頭,現在只是開始,挑戰接 著會再來,天佑故鄉!◎作者:聶森 本文作者:聶森/ 台大機械學碩士。伊利諾工學博士。 美華盛頓特區天主教大學機械系主任。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