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九二共識解密
李登輝是「一中各表」的創始人 /馬西屏
1992年8月1日在總統府盛大舉行「國統會」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 通過了「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文
前言:九二年我擔任中央日報新聞編採中心主任與專欄中心主任,並就讀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我的碩士論文就是兩岸會談。
我一直在臉書避談政治問題,但是心中一直想談「九二共識」,因為這件事我親身參與,而大家都不瞭解。我問身邊支持或反對 「九二共識」的人,什麼是 「九二共識」?竟然絕大部分的人都答不出來,如果你連什麼是 「九二共識」都不知道,你如何去支持或反對?
什麼是「九二共識」?
今天中午遇到一些朋友,有位大罵「九二共識」,我請教他什麼是 「九二共識」?他怔了一下,說「就是統派出賣台灣的協議啦!」
台灣大選的結果已定,所以我想讓大家來真正了解什麼是「九二共識」?這篇文章前面完全是客觀的解釋,不代表我的立場,但是台灣人有必要大家都弄懂這個問題。
第一、當年兩岸剛接觸,大陸對於兩岸談什麼並不在乎!在乎的是雙方以什麼身份談?大陸堅持在“一個中國”下談,絕不同意借談判搞“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
1991年4月,海基會破冰訪大陸,國務院台辦副主任唐樹備會見陳長文時,就明白表明這個態度。
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也明白表明這個態度。
1992年3月兩岸第一次商談
1992年3月兩岸第一次在北京進行商談,大陸堅持商談是國內事務、而不是國際事務。海基會認為這是「附加政治性議題」,所以海基會退出了商談。
第一次協商就破局,讓我方明白要想進行協商,一定要解決一個中國「表述」的問題。
事後,唐樹備給陳長文先生的信講得最明白:「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解決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問題,爭取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結論:所以才有九二年香港會談,專門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九二年沒有結果,怎麼會有第二年的辜汪會談?
第二:李登輝是「一中各表」的創始人,不是馬英九。
我方意識到一定要解決兩岸商談的「身份」問題,所以構想了「一中各表」的絕招。
所以八月一日,李登輝特別在總統府盛大舉行「國統會」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文:
唐樹備:只要一個中國就行
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以後,臺灣將成為其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台灣方面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臺澎金馬。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二、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任何謀求統一之主張,不能忽視此一事實之存在。
這就是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立下根據。
大陸對此可以接受,唐樹備表示只要台灣說出一個中國就行了,並無意爭論一中涵義,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