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很角色週報188期 - 很角色週報
 
會員登錄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好站相連
人氣776
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88期 | 2015-12-20 12:57:12|

11版 洗面乳、沐浴乳含塑膠微粒柔珠

    市售108款成分中鏢 可吸附有毒重金屬排入大海 魚類吸收再進入人類食物鏈 台灣還要等三年才禁用

     不少人洗臉喜歡用有「去角質」功能,擠出來的常有「顆粒柔珠」,但這個材質可能嚴重危害環境,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塑膠微粒它的顆粒大小是小於1mm,那有更小的,大概比如說0.1、0.3、0.4這樣微米的都有,它那個汙水處理廠擋不住就會直接跑到大海。」 這次調查的不乏知名大品牌,像是嬌生、資生堂、雅芳、3M 等等,環保團體表示很多產品成分表載明有塑膠微粒,但字體都很小,就是大家常聽到的PE也就是聚乙烯,就是塑膠袋的材質,台灣花王和聯合利華等廠商幾乎都改用天然材質柔珠,而環保團體也提醒,光歐盟一年就有4千多噸塑膠微粒,流入海洋相當於4億多個塑膠袋,對環境危害不小。

    危害環境甚鉅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表示,民眾為了要讓皮膚細嫰,部份保養品、洗面乳、沐浴乳中會添加標榜柔珠、去角質等產品做為「磨砂」的材料,傳統保養用品中的去角質成分以天然植物或果核磨碎後的產物作為原料,多為碎蛋殼、碎果核、荷荷巴植物顆粒、穀類、鹽、糖、細沙等等。 雖然現在市面上仍然買得到這些天然成分的去角質產品,然而根據「看守台灣協會」的調查,目前市售的這類商品有50%以上都改用被不到1mm大小的PE(Polyethylene,聚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保特瓶原料)、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酸甲酯,壓克力原料)、Nylon(尼龍)等塑膠所替代了。

    汙染海洋食物鏈

     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每天使用的上述產品最終會傷害海洋和生物,其原因在於當我們把臉上的泡沫洗掉時,其中包含的微小塑膠顆粒會延著排水系統進入海洋,不僅污染了海洋,最後更可能被海洋生物吃下肚。 不僅因為它們小到可以直接通過排水管攔截裝置,導致污水處理廠無法處理,更糟糕的是這些塑膠微粒就像海綿一樣,會吸附水中的有毒物質,例如有害微生物、病原體、藻類和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多氯聯苯、各類有機氯殺蟲劑和溴化阻燃劑等),造成在環境中難以分解。 生物在吃入後會積累在脂肪組織,食物鏈的關係使這些微小塑膠在生物體內間循環,可能就存在魚、蝦、蟹、貝等人類常食用的海鮮,而一旦食用進入到人體就可能會產成癌症、畸形、免疫力降低及損害生殖能力等影響。然而它們可以清理嗎?目前任何試圖過濾這些塑膠微粒的方式,都會把水中微生物一起處理掉,這等於是把生態系的基礎給毀了,塑膠微粒至今依舊是個無解的難題。

    Beat the Microbead App可檢測

    相關企業也應該秉持環境責任及企業道德,就像是加拿大最大的連鎖超商「Loblaw」宣 布在2018年之前,會將塑膠微粒從他們自有品牌產品中完 全移除。「看守台灣協會」已經調查了兩百多種市面上的洗面、沐浴乳以及去角質產品,同時與荷蘭NGO合作,將產品中是否含有塑膠微粒的資訊公開(請見網頁連結中「Taiwan」的部分),請大家趕緊檢查浴室及化粧台上的各品牌保養品、洗面乳、沐浴乳是否在上述名單上,或是翻開背面直接檢查內容成份是否含有上述五種的塑膠微料(化妝品與個人清潔用品依食藥署規定,必須寫明「全成分」,但字體實在很小要瞇著眼睛看)。 本報特提共Beat the Microbead App(這是一個只要用手機掃產品條碼,即可知道是否含有塑膠微粒的免費APP)。●吳濤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新聞搜尋
Copyright by Toughgu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