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 引進陸資買房 建商盼政策鬆綁
綠營執政招商未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高雄子弟不願在家鄉打拚
再往前看,從民國70年到79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的十年繁榮期,高雄市人口增加159,269人,平均每年增加超過一萬五千人,而且沒有任何一年是負成長,這時候,高雄市苓雅區就已經創下每坪二十七萬元的房價紀錄,但是從此就每下愈況,一直到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後,房價才止血回升,可是不到半年,碰上金融風暴,又讓房價出現跳樓價。
60年代人口年年正成長
至於高雄市升格院轄市前後的十年,也就是從民國60年到69年,人口增加330,299人,平均每年增加3.3萬人,那時候,台灣歷經兩次石油危機,可是經濟卻反彈起飛;生活絕對沒有現在富裕,但是卻沒有現在年輕人不願生小孩的藉口,也沒有國安疑慮的人口危機,甚至二戰嬰兒潮已經成人,比上一代還勇於生育,沒有一年是人口負成長,當然也沒有人會說『養不起孩子,所以不生』。這時候的人口激增,終於讓高雄市成為台灣第二個院轄市,房價幾乎與台北市齊頭並進,但是沒有年輕人哭喊高房價,斥罵居住不正義。 再看民國五十年代的高雄市,從民國50年到59年的十年期間,人口增加336,589人,平均每年增加 3.36萬人,這十年期間沒有人口負成長現象,其中,高雄加工出口區吸引外縣市勞動人口到高雄市就業,才是沒有人口負成長的原因,可見,經濟發展的就業因素,絕對是人口正成長的必要條件。
年輕人不生買不起房
甚至,從民國40年到49年的最艱苦十年,高雄市也呈現人口增加182,189人,這時候,高雄市佔了港口便利因素,逐漸領先台南市的經濟發展,人口當然不是負成長。 從二戰以後,高雄市歷經五十年的人口成長期,其中經濟繁榮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但是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開始後,高雄港的世界排名地位就一落千丈,現在連十名內都沒有,反映到經濟上的現象,就是高雄市鬧區從此入夜就漆黑一片,可是並沒有讓人口成長,因為那時候的年輕人就已經擔心孩子的養育問題,乾脆不生,也是明年大學就讀數目銳減的原因。 如果高雄市能夠再像民國五十年代吸引外來人口移居,高雄市房地產絕對是欣欣向榮,可是禁止大陸客買房居住的政策,讓高雄市想要增加移居人口,也變成不可能,這樣的結果,民進黨謝長廷派系的立委絕對要負責,尤其謝系立委管碧玲逢中必反,就連在台灣純消費的大陸大學生,也在管碧玲反對下,一度難以成行,更別奢望管碧玲會同意大陸客到高雄市買房居住。 房地產銷售專家指出,四年前的高雄市房價起漲,其中一半原因是北部投資客炒房,另一半原因,就是大陸客以港資名義投資高雄市房地產,除了商業的旅館大樓,美術館園區的豪宅就不少是大陸客藉名擁有,但是在綠營阻擾下,逼迫政府訂出十分之一的政策,讓大陸買家縮手,高雄市豪宅自此墜入無量下跌的境地。
陸資能創造就業機會
建築界人士對於政策是『怨嘆不已』,他們認為,如果建築業是經濟起飛的火車頭,讓更多大陸買家進場買房,絕對是造就高雄市就業市場的有利因素,結果卻反對移居,讓高雄市民更失去工作機會,惡性循環下,即使大陸買家不炒高房價,失業的高雄人仍然因買不起而望屋興嘆;建設公司更明白指出,即使將房屋送給無業游民,他們也會因為付不出管理費而居住不起。 房地產人士一致認為,有就業機會才能賺錢買房子,應該不要擔心陸資問題,如果陸資能創造就業機會,房價就交給市場機制來調整。 ●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