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 市議員吳益政 在災區打造「益居城」
在氣爆災區內,凱旋路與 武昌路的交會口,可以看到一幢顯眼的橘色貨櫃建築,那是市議員吳益政的競選總部。吳益政說,早在氣爆發生之前就已經選在這裡,當初只是想找一塊空地搭建貨櫃建築,將高雄港口城市的意象與自己十二年來推動的概念具體呈現在市民面前。氣爆之後很多親友建議另覓新處,但自己認為,正是這樣的非常時刻,民意代表更應該與民眾站在一起;更希望總部所運用的各種綠能概念,能在災區重建中進一步實現。
氣爆賠償爭議多 吳益政提災民賦權
深入災區,吳益政看到受災民眾所要面對的問題:各種索賠途徑背後複雜的法律問題、各項損失鑑價所產生的爭議、以及整個重建過程中自己的意見如何表達。他主張,運用善款讓災民聘請律師、讓災民可以另請第三方鑑價單位進行鑑定作為和市府協商的依據、及透過問卷和里民大會匯聚民意等方式,讓災民能獲能法律、鑑價和意見表達的力量。
氣爆成契機 推動舒適安全交通環境
在參與重建工作中,吳益政結識了已故前竹東里里長陳進發的兒子,也是高雄81氣爆罹難者家屬自救會會長,陳冠榮醫師。陳醫師原本對政治並不熱中,這次因為不願意見到父親生前努力耕耘的地方變成高雄市民心中的陰影,站出來成立自救會,一面未受災民眾爭取權益,一面為災區重建提供想法,希望重建之後的災區能成為兼具紀念意義與生活機能的城市新亮點。兩人的初次合作是凱旋路回填的路型規劃,透過取消路邊停車,改用路外停車塔解決停車需求,路面可以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包括加寬人行道、增設自行車專用道、並種植適合高雄氣候的樹木 ,讓民眾無論是步行或騎單車,都能享受舒適安全的交通環境。
以自己的綠能總部為起點 打造益居示範區
致力於推動「高雄厝」的吳益政,也思考著將高雄厝精神運用到災區重建當中。目前「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與「高雄厝」相關的修正案已經過內政部核可,未來太陽能光電設施、景觀陽台、通用化設計空間、綠能設施及導風板,都可以免計入建築高度、面積及容積。吳益政說,現在應該更進一步,思考還能有怎樣的發展可能。
吳益政的「進階版高雄厝」構想以「穿透性建築設計」為主,包括天井和迴廊等設計。他以自己的競選總部為例,指出這種穿透性設計有助於通風散熱,減低對能源的消耗,還可在迴廊種植植栽,進一步發揮綠建築的功能。他建議針對迴廊和天井,可以考慮容積免計、折半、或建立購買機制來允以鼓勵。
在總部的成立大會上,吳益政宣示,要以自己的貨櫃總部為起點,在災區推動「益居示範區」。他說,氣爆受損區域,加上台鐵高雄機廠遷移後的舊址,有足夠的腹地來規劃更舒適安全的道路空間並容納更多具創意與實驗性的建築。他幽默的說:「連我這麼窮的議員都能在這裡蓋一幢概念屋,一定有更多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