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衝捷運量 高雄需要BRT!
輕軌花100多億 至少可建5條快捷巴士 市府團隊可否改變高雄人騎機車的習慣?
瞭解大眾運輸系統人士認為,花二十億元的台中市BRT比較花一百多億的高雄輕軌,在發揮大眾運輸功能比較,各有所長,應該不分上下,因為,台中市BRT是在疏解台灣大道這條早就「途為之塞」,形同台中運輸大動脈的主要幹道,有救急,也有長遠發展以及輔助捷運通車後,因捷運網路不足的功能,而高雄市輕軌除了串連所謂「亞洲新灣區」,包括從夢時代、國際貿易展館,以及即將完工的圖書總館,乃至行將施工的流行音樂中心以及國際旅運服務中心,成為運輸工具外,輕軌更重要功能還是在補足高市捷運線路僅二線的不足,期待能刺激更多市民搭乘捷運而提昇運量。
日運量20萬人次有可能
關心高雄市發展的人士認為,當初如引進BRT,則一百多億元可興建至少四線以上BRT,高市捷運線路不足無法完成的大眾運輸網路是否因此提早完成,很可能陷於每天運量難以向二十萬人叩關的問題可望因此而迎刃而解,值得探討。
如今,輕軌已動工營運在即,但未來輕軌既使完工後,固然,對提昇地方經濟繁榮有其程度性功能,但要完成捷運網路仍有不足,因為,輕軌被視同水岸捷運,有其一定發展侷限性,而營運多年的紅、橘二條捷運,以國外發展捷運水平距離三百公尺內的居民為其極限,超越了,市民搭捷運就不便,必須轉搭公車才能做到,台北市捷運每天運量已超過一百五十萬人,一年後捷運網路完成,二百萬運量指日可待,比較高雄市縱然多了輕軌,僅有二條路線,大概提高日運量至二十萬有可能,但再往上爬升就難了。
為此,如能配合投資小、施工快速,運輸功能不亞於輕軌的BRT,投以一百多億,分別在高市幾條重要幹道,如一心、十全、四維、五福、三多,乃至橫向的民族、民權、中華、成功等路線開設BRT,相信對高雄市提早完成大眾運輸系統,有立竿見影效應。
台中市能,高雄市也能,千萬不可因台中搶了先機,不願台中掠美於前而不做,其實,BRT在各先進國家已實施多年,連對岸的廈門也做了,從這個角度看,推動BRT在高雄,並非拾人牙慧,如果存有「道不同不相為謀」心態,那麼:台北捷運走在前,高雄市又何必跟著做,只要是為了地方進步,為改善市民行的便捷,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快捷巴士平穩安全
林佳龍在台中「唱衰」BRT,那是選票考量,但他忽略了政治家的作為,一切為市民謀福利,只有「政客」才會有短視的言行,如果說,有朝一日,一旦林佳龍果真當選台中市長,難道已上路的BRT要叫停嗎?相信不致於如此莽撞,到時話又收回來,一句「概括承受」了事。
但胡志強推出BRT提昇了民調支持度,此舉證明他「押寶」這一回可押對了,由於距選舉日還有三個月,胡志強加強促成BRT在台灣大道全線順利通車,台中市走在已擁擠不堪的台灣大道,感受次於捷運的BRT,一路走來,暢通無阻,又可以領略快捷巴士的平穩與安全,讓台中市民真正體會市政推動的正面效應。 胡志強「神來一筆」,不但改善交通問題有望,也為他陷於低迷選情做了最大突破,支持度因此大大提昇,直接衝擊對手,一直以為可以「隆中高臥」,看市長寶座垂手可得的林佳龍,變起胕腋,才讓他感受選情丕變,真的是氣象萬千,變化多端,但對高雄市民來說,何嘗不希望也能感受BRT這種現代化大眾運輸工具的出現,這是值得未來高雄市執政團隊加以省思的一件大事情。
剛上路陣痛期難免
沒錯,全線未完成,一切叫停公車也造成市民不便,又如路站不足,乃至和其他車輛爭道,這些都是枝微末節,可以從通行後檢討再改正,這與先進國家有電車、香港叮噹車走在平面路上一樣,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都不難改善,BRT很好,卻也因此救回了胡志強選情,這才是最大意外。因此,特定媒體跟著唱衰,根本是在「雞蛋裡挑骨頭」,不值一提。●犀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