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 亞洲亮點新門戶 世界幸福在高雄
高 雄市具備優良的港灣環境條件,是台灣重要的門戶之一。縣市合併後,原高縣廣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成為大高雄的重要腹地,具備如此豐厚的天然資源與絕佳的地理環境,高雄誓言立足台灣、放眼亞洲,成為重要的新門戶,並打造高雄成為台灣新經濟櫥窗—「亞洲新灣區」,以生態、經濟、宜居、創意、國際為施政主軸,與市民共同攜手實現高雄美麗新願景。
「亞洲新灣區」 邁向世界的高雄
二○一三年高雄展覽館在市府和各界的努力下如期如質的完工啟用,開啟了南部會展產業新的契機。二○一四是高雄邁向世界的關鍵年,亞洲新灣區內的市立圖書館總館、環狀水岸輕軌、港埠旅運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也將於今明兩年陸續完工,屆時新灣區的拼圖將逐漸完整。
高雄結合中央政府的助力,致力打造高雄灣區的全新印象,相信高雄亞洲新灣區會是中央與地方合作的重要典範。而高雄市一級產業的整體產值亦逐年成長,整體產值成長五十二億,成長約十八%,其中,農業成長十七億、漁業成長三十五億。市府持續投入農漁發展預算,不僅為市民民生把關,也讓一級產業能永續傳承、邁向國際。
藝術特區輔導轉型再升級
近十年來,高雄的蛻變讓市民感同身受,也培養了穩固的執政團隊,過去一步一腳印進行的基礎建設打底工程,才有今日脫胎換骨的成果。但市府團隊從不因此而自滿,反而更重視市民對高雄未來五十年、一百年發展的期待,我們認為高雄要邁入下一個全新階段,應積極輔導產業轉型、升級加值。像是駁二藝術特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已發展成為高雄重要的亮點地標,吸引國內外人潮的湧進與關注,將售票性質參展及藝文活動,回饋到文化創作者身上,展現高雄市扶植創意人才、擴大藝文人口的成就。合併三年來,藝文活動舉辦場次提升到九千七百六十五場,成長三十一%,參與人次提升到三千九百萬人次,成長超過一倍,就連駁二與大東參觀人次年年升高,培養出廣大的藝文人口。
高雄過去被定位為重工業、高污染的城市,也被認為是文化沙漠,但隨著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市府為了配合國際發展趨勢,投入大量經費進行基礎工程建設,例如:高雄捷運、汙水下水道、市容改善、闢建公園綠地等,優先改善市民生活的整體環境、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近幾年更輔助電影產業在高雄拍攝,創造出數部經典電影、成功行銷高雄,並充分授權市府團隊發揮創意在巨蛋、立德棒球場舉辦萬人電影特映會,也找來五月天擔任高雄市代言人,引進讓國人為之瘋狂的黃色小鴨等,各種舉措都逐步將高雄帶往世界,也讓市民滿意度節節攀升。
觀光把高雄推上世界的舞台
今年是高雄觀光會展元年,繼成功舉辦二○○九世界運動會後,高雄再度成功舉辦二○一三亞太城市高峰會、世界烈酒大賽及全台灣為之瘋狂的黃色小鴨。而高雄展覽館四月正式開幕後,已陸續舉辦了「二○一四台灣國際扣件展」、「二○一四高雄自動化工業展」,並於五月陸續辦理「台灣國際遊艇展」、六月「亞洲郵輪論壇」,足見高雄的會展發展值得期待,也將再度把高雄推上國際的舞台。 (高雄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