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 陳明澤 直言坦率敢相挺
堅持對價值的認同 永遠與人民站在一起 把關預算監督市政
縣市合併後,大高雄市的發展顯現兩極化的現象,原高雄市部份的菁華地段,如美術館、農16、中都愛河邊的重劃區,地價暴漲;但原高雄縣的部份,卻仍受容積率的限制,難以開發,城鄉落差明顯。
陳明澤議員在議會數次針對縣市不平等的容積率限制,砲轟都發局,甚至嚴格要求都發局應對容積銀行的實施,訂出容積移轉代金收入的專款專用使用辦法。陳明澤的專業問政,其實頗受到外界的肯定。
為地方建設不惜剃光頭抗議
陳明澤基層服務落實,不只在湖內、茄萣、路竹設有服務處,而且聘用專業助理群,全面服務鄉親。陳明澤坦率直言的個性,也表現在議會內的問政,如極力為茄萣鄉親爭取的1-4號道路開闢問題,不惜在總質詢時剃光頭抗議、槓上賞鳥團體及都委會,充分展現了問政火力。陳明澤認為,為了地方的發展,爭取鄉親的權益,民意代表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陳明澤是少數黨政經歷完整的議員。在參選議員之前,1994年曾出任陳定南參選省長時的湖內鄉後援會財務長;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陳明澤擔任湖內後援會會長;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他擔任高雄縣競選總部財務長。2006年陳菊第一次參選高雄市長,時任民進黨高雄縣黨部主委的陳明澤,擔任高雄縣後援會總幹事,並動員三次「三山挺菊大會師」,出錢出力,陳菊也以1104票贏了市長寶座!
在民進黨內歷練豐富
陳明澤在民進黨內的歷練也非常豐富,目前擔任中評委,曾任高雄縣黨部第六、七兩屆評委召集人、第十屆主任委員,從地方拼到中央。2001年,陳明澤參選議員,連任兩屆高雄縣議員、一屆高雄市議員。陳明澤認為,中評委的角色就是要公正無私、坦率直言,而這正符合陳明澤的個性,也正是他一向行為處世的原則。
在擔任高雄縣議會議員期間,陳明澤全力推動縣市合併,除了在議會質詢時力陳大高雄合併的願景外,也在報紙開闢專欄,臚列、分析各種利弊得失,為大高雄的合併頗有貢獻。
陳明澤對數字與統計非常敏銳,加上早年經營台南證券的專業,以及後來進入長榮大學管理研究所攻讀碩士,使他問政的功力大增,細膩中見專業,許多預算編列的細節及政策的「眉角」,都在陳明澤議員的掌握之中。
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即將到來,陳明澤議員在許多市政議題上或許和市府團隊有些「看法不同」,但陳明澤對於這點倒是處之泰然,他說身為議員本來就應該站在人民這一邊,監督市政也是民意代表的天職,政黨不能以一黨之私違背全民的期待。況且陳菊也說過要當「全民市長」,而不是某政黨或某派系的市長。
認同「公民覺醒運動」
陳明澤以最近的「柯文哲現象」說明。陳明澤認為,所謂的「柯文哲現象」,就是公民覺醒的運動,記得去年七月發生的洪仲丘案,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竟能激發出25萬公民走上街頭,逼得國防部廢除落伍的軍法審判,這就是公民覺醒的力量,也就是「柯文哲現象」背後代表的意義。
從「柯文哲現象」反思當前台灣政治的現實,政黨政治的意義,應該不能落入黨意與民意乖離的窠臼之中,換句話說,「站在民意的一方」才是永遠的政治正確,而非一味以「非藍即綠」的傳統思維去思考政治工作者的下一步,否則終將被已經逐漸興起的「公民覺醒運動」所唾棄。
陳明澤強調,無論是政黨、派系或財團的「利益」,都無法取代「人民的價值感」。陳明澤表示,他從黨外拼到民進黨在高雄長期的執政,雖然執政者來來去去,人事物換星移,但不變的是「對價值的認同」──對台灣優先價值、對人民權益保障價值、對地方發展與幸福價值,除此之外,個人的名位進退無需計較,也不必在意!●陳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