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發展觀光 總量限制開倒車
觀光局設限:每天陸客不得超過7000人 遊覽車每日行程不得超過250公里
舉世看各個國家都在推動觀光事業,拼命吸引觀光客,惟獨台灣一邊對發展觀光事業,叫得震日價響,雷聲震耳,卻一邊對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手的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居然開出來台人數的總限量這個鬼主意,政府這種瞻之在前、忽焉於後的自我矛盾的做法,怎麼是在發展觀光呢?分明是在阻礙觀光事業發展。
大陸10月起提高團費
從四年前台灣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目前,一年已逼近二百萬人,對受景氣不振、工商業發展停滯不前的各行各業,帶來了最大活水,但今年十月一日對岸宣佈對外觀光改革方案,為提昇觀光業水準,不再有低價團,限制陸客觀光不得安排購物行程,這個新措施,實施伊始,因觀光客旅遊品質提高,相對團費也跟著水漲船高,陸客頓受影響,來台人數銳減。
在高雄市六合二路的特產店、中正路珠寶店,乃至中山路、復興路的玉石店首當其衝,在陸客不再光顧下,不是關門,便是藉內部整修暫時歇業,員工放起了無薪假,甚而連六合夜市這個陸客必到的消費點,也受影響,陸客少了,生意當然也減少了。
當然,一度蓬勃發展的旅館、餐廳業,更因陸客少了五成以上,住宿率下降,餐廳門可羅雀、生意慘淡,在高雄市為賺湧入的陸客團,主要道路兩旁的舊大樓長期乏人問津,都急待成為「早鳥有蟲吃」,紛紛投資進行重修,打算整修門面,做為旅館使用,企圖大賺陸客鈔票,但陸客一朝少了,這些貸款重建的業者,已面臨嚴苛打擊,不少正在修建的投資者急著轉手,也有人打算到此打住,人人叫苦連天。
高雄觀光業者度寒冬
十月份是高雄觀光業者面臨「最黑暗的冬天」,雖然,嚴冬未到,卻已深受冬寒煎熬之苦,觀光發展團體莫不在急得團團轉之下,呼請政府相關單位設法協助,如何恢復陸客來台觀光「榮景」。
但捱過了十月,到了現在的十一月份,陸客已漸漸習慣正常團費的負擔,來台陸客似乎已慢慢增加,高雄業者在已開始聞到早燕已至的佳音,以為,該是高雄發展觀光事業已否極泰來時候。
但叫業者始料未及的是我們以發展觀光事業為重要工作的觀光局,卻公佈修正新的規定,名為提高台灣觀光品質,這個做法是,對陸客進行所謂的「總量管制」,即每日團客上限為五千人,自由行旅客上限二千人,也就是說,每一天來台觀光陸客不得超過七千人,此外,尚有對遊覽車每日行程不得超過二百五十公里的規定。
看了政府觀光業務主管單位這種與實務完全脫節、震日價響全面推展觀光事業,根本就是在背道而馳,成為搬石頭砸自己腳跟的矛盾作為,分明就是在阻撓觀光發展工作,而不勝唏噓。
陸客成為各國最愛
這些年來,全世界各國政府都把觀光事業視為「無煙囪產業」,無不積極而全力投入發展工作,以專制國家的對岸,原來有過基於「寧可人民使由之,也不願人民使知之」,對大陸人民出入國門,層層把關,限制多多,光是申請一本護照便多加審核刁難,且有對外管制手法,阻止人民出國觀光,而對外國觀光客的入境觀光,光是入境申請書就四、五張,規定繁覆,通關費時,入境後又有不同幣制規避外人正常消費,也引起反彈。
為此,陸客在二十年前想出國門,談何容易,非高官特權人士,少有人走出國門,而在重重限制下入境觀光客外,一年也不過區區一、二百萬人。但曾幾何時,這麼一個一黨專制國家在「改革開放」後,陸客可以走出國門,這幾年更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起飛,陸客荷包滿滿,他們在世界各國大量消費,已成為各國觀光客最敢消費的,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