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 康裕成 高雄明天會更好
建設不能停 中央必須下放權與錢 市府戮力開源節流
上週行經高雄港,發現港邊停泊一艘巨大的郵輪,潔白的船身在陽光下閃耀,那是海洋水手號,世界前十大、亞洲最大的郵輪,上面搭載了三千名旅客,將為高雄創造兩千萬的觀光商機。再沿著成功路往前行駛,我看到高雄展覽館(世貿會展中心),波浪流線的外型,今年底就會完工,這是陳菊市長所推動的「亞洲新灣區」內完成的第一座地標建築!我能感覺,高雄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強烈力量,從港灣併發,輻射到整個大高雄。
市府努力看得見
市議員康裕成表示,自從政黨輪替,高雄市成為綠色執政後,高雄真的進步了!小處從家戶汙水接管率、環境整潔、闢建公園綠地,大處到捷運開通、世運舉辦、縣市合併、APCS亞太城市高峰會、以及正在成形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高雄一關一關過,城市持續升級,地方執政團隊的努力,大家都看的見。
然而,建設需要錢,市府需要預算,才能加足馬力為高雄衝刺,目前正值議會審查地方總預算的期間,高雄的財政狀況在此刻常被炒作,更甚者被汙名化,而就我擔任市議員監督市府預算的經驗,高雄市的財政不是沒問題,但問題都出在中央!
縣市合併前,中央信誓旦旦承諾對地方補助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事實上是,中央給高雄的資源就是減少了,縣市合併後,中央給高雄的補助,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及計畫型補助,這三年共減少了465億元,高雄一年的預算才不過1300億,等於這三年來,每年被減少十分之一以上的財源。
中央承諾跳票
此外,高雄市平均每年上繳中央約一千多億,而中央補助高雄市政府僅五百多億元,等同腰斬,中央補助款項遠不及高雄上繳稅收的額度,高雄人該盡的義務做到了,至少也要還給高雄人應得的,中央「重北輕南、欺負高雄」的偏頗,莫甚於此!
而不只地方政府財政困窘,中央的財政更為險峻,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較今年減少約0.1%,是4年來首次負成長,中央政府財政艱困,明年要發行公債與賒借2739億元,依據公債法規定,中央可再舉債額度不到5千億,兩年內就破表,財政狀況遠比高雄不佳!
儘管如此,103年度中央歲出仍增加331億元,行政院長江宜樺說要增加預算額度投入建設,相同的道理,高雄的建設更不能停!在大環境不理想的狀況下〈附帶一提,經濟成長率連保二都做不到的中央,地方只能自求多福〉,政府更要表率更加投入建設,才能帶動發展的脈動,面對五都發展的競爭態勢,明年預算新北市增加近90億元、台中市增加近45億元,高雄市歲出增加62億投入建設,是合理的數字。
財政改善 市府有成
而執政團隊面對也坦然財政問題,願意承擔,也確實有成,例如101年度,高市府努力開源,增加收入約47億元,減少支出約4億元,編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縮減經常門支出,特別費累計降低30%,人員員額累計精簡亦達7%。
此外,市府債務逐年降低,債務還本逐年增加。100年度新增借款165.93億元,101年度為160.69億元,102年度為149.51億元,呈現逐年遞減態勢;債務還本金額,100年度為83.45億元,101年度90.3億元,102年度97.12億元,逐年增加,同時市府也逐年提高自有財源比例,健全財政體質,市府已做到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表現。
過去南北發展資源的不公平,造成北高兩市發展程度的大幅落差,而高雄還在追上的階段,馬政府突然丟出的五都升格政策,讓資源被稀釋,高雄被犧牲,高雄還在苦苦追趕,新的競爭對手又出現。因此,高雄需要投入建設,我們要支持市府繼續建設,才能成就一個城市國際的格局,提供市民更好的生活。
執業律師10年的康裕成市議員相信,會有更美好的高雄。●水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