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版 富豪做半套 善舉留一手
錢入基金會 左手交右手 操作節稅花樣百出
號稱台灣首富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了展現他富而行善、造福社會的善舉,2013年6月26日宣稱在辭世後將捐出個人財產九成,2011年底承諾捐出95%財產的尹衍樑,以及以「員工皆是公司股東」的戴勝益也在2013年4月底股價暴衝時,將自己和家人名下8成股票捐出。不明其所以然人士,認為三位企業鉅子的表現,頗有儒家「仁人之心,推己及人」與佛家所稱的「慈悲為懷」精神,值得大大稱道,但深知普世價值,不乏「沽名釣譽」作為者,則認為郭台銘等人果真行善,現在就捐出,何必等到作古時,那才是不打折、還留一手的善舉。
作古後捐 差很大
且想想,現在捐跟數十年後作古時才捐,那可是「差之以毫里,謬之以千里」,差很大,更何況,他們把個人財產九成不是直接捐給社會真正需要救助的慈善機構或是貧苦的窮人們,他們卻是拐了一個彎,錢進早已成立多時,安排妥當的基金會,這中間的門道,可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瞧熱鬧」,不僅學問大,落差更大,因為,經過所謂基金會的層層轉折,都是自家人在操作,九成捐獻最後「花落何處」?只有天曉得!
何妨到內政部查一查,才知道基金會何其多,稍有知名度,頗具財力的公司行號,乃至個人,甚至其子女,個個都申請設立基金會,什麼財團基金、文教基金,乃至社會基金,名堂之多,令人眼花撩亂,基金會的運作,表面是肩負「社會責任」,行善濟世,但熟悉箇中緣由人士,第一個想到是做為「節稅」用,用「漏稅逃稅」看待,則「太沈重」,但基金會在公司御用高手操作下,可是花樣百出,其間操作則是罄竹難書,不足為外人道。
當然,如郭台銘為其弟因癌症不幸病故,捐了一百多億給台大成立癌症醫院,乃至,如最近榮獲世界乒乓球男雙金牌的莊、陳二位國手,一捐便六十萬元,就來自他所屬基金會的捐出,另外也將贊助莊智淵桌球館的訓練設備上千萬,他的確在基金會上的公益捐獻上,有其褒獎之處。
企業家「有捨也有得」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己的基金會還不是當事人「右手進,左手出」,不少捐獻,如在體育方面,乃至其他有益捐出,少不了有一定比例減稅,因此,透過基金會「節稅」的爭議,卻是不爭事實,佛家強調的「要捨得」乃至「放得下」,但到了企業家手中則是「有捨也有得」,捐出後在節稅上的利得,既使不是「半斤八兩」,也相差有限了。
對郭台銘、尹衍樑、戴勝益先後公開宣稱作古時將捐出個人財產九成,手筆之大,在台灣雖是罕見,套句古人名言那是「前有古人,後無來者」,但熟悉世界財經鉅子在公益捐獻的人士則有不同看法,其實,拿一度居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茲,乃至名動公卿的巴菲特比較,他們對個人財產的捐出可是「全部」,毫無保留,而且,除了等作古前捐出部份外,他們連做好事都講究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現在就捐出一部份,不僅如此,他們個人捐獻,更推及到各國富豪巨賈,他們曾到中國大陸公開邀請前五十大巨富共同簽署個人捐獻,造福社會的壯舉,這種善舉才肯定是「不折不扣」的行善。
如蓋茲退休時才五十歲,即把公司交給專業人士,自己不再過問,個人的時間投入社會公益事業上,他也有基金會,卻非由家人管理,悉由理財專家操作資金流向,已捐出數十億美元,捐獻後從不「昭告天下」,完全是為善不為人知,尤其,基金會的基金都用在真正有益於社會上,越發其珍貴,發人省思。
生前何不先捐財產三成
郭台銘、尹衍樑、戴勝益可將6.7百億交政府社會部直接運用濟世
如比爾蓋茲的個人財產捐獻,沒有什麼「但書」,非得等到作古後,他發揮佛家「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的最高核心價值,郭台銘也好,尹衍樑也罷,乃至在餐飲業已獨霸一方的戴勝益,沒錯,他們都深諳經營之學,才能在職場成功的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商場大富豪,但他們也要「如法泡製」富而行仁的善舉,但提出所謂作古後捐出九成財產,等於行善只做「半套」,這是外界有所質疑之處。
樓起樓塌 世事多變化
以郭台銘的例子,據悉眼前他個人財產超過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在商場波折多,商場如戰場,目前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不休下,誰能保證一千五百億到了他作古時,可能會呈幾何式的增加,也可能因不幸而面臨重挫,後繼不振,所剩無多,這都是任何企業人士很難避免的變數,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永久好」,期待郭台銘事業一直蓬勃發展,鈔票滾滾而來,那就得看機運、際遇了,不然,多唸「阿彌陀佛」,郭台銘不是信仰以忠義名揚千古的關聖帝君嗎?也許多拜關公,帝君會保佑他事業蒸蒸日上,更加「日進斗金」。
有人指出今年關聖帝君,也就是山西解縣帝君祖廟關公神像首度登台巡境祈福,不少媒體以為郭董財大氣粗連篇累牘歌頌他為帝君來台花了一億元,對他的虔誠奉獻,活動在他一手主導下辦得有聲有色,其實,瞭解真相人士為這一趟帝君巡繞全台祈福,從郭董袋裡掏出的,所謂一億恐怕要打半折,但錯誤報導,也誤導信徒的認知,少數真正出錢出力,促成帝君台灣行的無名人士,默默的耕耘,出力又出錢,功勞卻由他人「一手撈」,則是值得檢討的。
那位義大的大老板林董,只在帝君巡境時露了一次面,卻搶足了鏡頭,和政界檯面人物排排坐,卻有人炒作林某捐出不少錢,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那可是「不願捐一毛而利帝君巡境祈福之用」,真的是「差很大」。
行善不能等
富豪鉅賈「沽名釣譽」者真不知凡幾,果真要行善做好事,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關心這一悠關濟世利民,造福社會人士認為,要嘛就「做全套」,不要猶抱琵琶半遮面,爽快點行嗎?搞「半套」是難杜外界悠悠之言。
一般期待郭台銘、尹衍樑、戴勝益鈔票已賺得還不夠多嗎?別說一千五百億,就是再少十倍就十五億好了,已足夠他們家一、二十口三代都花不完,大家真的搞不清楚,為什麼要等到作古時才捐出而不是現在,難道,他們連行善也得敲敲算盤,是否划算,以三人的年齡都六十開外,百年後就算再加上四十年好了,九成的捐出等到那個時候,「短命的人都等不到」,到時豈非「浮生如夢」,等於白搭,非落人口業,莫非又是另一類的「沽名釣譽」。
為三位企業鉅子計謀,他們要行善,就不能「留一手」,別說十年、二十年太久,三十、四十年何嘗不是更古遠,漫漫長夜,要等多久?他們應大破大立現在就捐,斷然措施是先捐出三成,如比爾蓋茲,一捐便數十億美金,折合台幣有多少,一算便知,既然都說要行善,郭台銘一千五百億中率先捐出三成就是四百五十億,加上尹衍樑、戴勝益二人也許少一些,但加起來沒有七百億,少說也有五、六百億元,這筆立即捐可由政府福利單位,也就是剛成立社會部出面,成立一個專責單位處理,而不再是錢入各人的基金會,七折八扣後,效益不彰,且落得社會「無感」,何樂而不為。
千萬拜託,行善之舉要盡情揮灑,而不是「欲捐還留」,留一手,「做半套」可免了,那是「沽名釣譽」的做法。●犀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