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 移民署卡關 行政效率不彰
以人手、設備不足搪塞 政府設每日門檻:團客5000人、自由行2000人 發展觀光緣木求魚
固然,陸客來台有國安考量,如擔心逾期不歸,乃至跳機情事,其實,開放陸客後,這些問題都未發生,反而是,陸客在台觀光偶爾發生意外事件,但卻是少之又少,陸客以台灣人美,觀光據點美,因此,來台觀光紛至沓來,尤其,開放自由行後,更是趨之若鶩,指據出,原來對自由行上限二千人,但送審來台案件卻近三千件,遠超過上限目標,如今,從下月一日起增加為三千人,相信送件人數會更多,甚至破萬。
本位主義作祟
想想看,有那麼多的陸客來台自由行,卻因移民署的顢頇無能,行政效率的遲緩,牛步化,造成送案累積如山,致使願以自由行來台觀光只能苦苦等待,行程不好安排,進退維谷,陷入困境。
如移民署以人手、設備不足因素,不能滿足陸客來台,變相形成關卡重重,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笑話,對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全面發展觀光事業,如此自我設限,找一個不成理由的理由搪而塞之,豈非滑天下之大稽,暴露了移民署這個把守國門單位的本位主義,不僅效率不彰,不求長進,在政府極力推動觀光事業發展工作中,成為一道阻力,一塊最大絆腳石。
人手不足、設備不夠,怎可當成對陸客設限,另加關卡的理由,移民署表面上是內政部轄下一個單位,但其獨立作業,行之多年,人事、經費、規範、運作都是自己說了算,人手不足不會加派嗎?,每一年關務人員特考,就是補足人手不足的支柱,不久前,因觀光客增加,機場驗證關卡就發生人手調動不足以應付情形,即採取增加臨時聘僱人員支援,足見受理陸客申請處理工作的人手不足問題只要機動調整,即可改善,設備不足的問題,拿出來當理由更是貽笑四方,一個已進入開發中國家,改善關卡設備理當為當前要務,不容存在,如果,連這種不足為外人道的小事,都拿上檯面當把關用,政府震日價響喊發展觀光,莫非喊假的。
政府在發展觀光方面推動工作,主其事的觀光局設在交通部,把關的移民署則擺在內政部,照說,同一個政府下,雖說各有所司都有所屬,但執行政策則是不分彼此,應步調一致才是,但攤開在眼前事實,對發展觀光工作,觀光局持開放態度,張開大門,而移民署則是關卡重重,自我設限,有如一個扮白臉,另一個扮黑臉,在這種情形下,要發展無煙囪工業,吸收更多觀光客,增加大量外匯收入,挹注政府財源不足,恐怕是「蜀道難,難如上青天」。
團客來台 每日5000人也是阻礙
為此,台灣要追日韓,超越泰國、香港、新加坡,那是緣木求魚,本來,以台灣發展觀光條件,一年吸引一、二千萬人,垂手可得,一個「總量管制」,便是一個最大敗筆,舉世在發展觀光的國家,對觀光客都持多多益善,來者不拒做法,除非有涉及不法暴力份子,乃至其他影響國安工作者,但畢竟是少之又少的個案,從未聞有上限的人數管制,台灣初期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難免綁手綁腳,人手不足,設備不夠問題乃未可厚非,但已經過四、五年磨合,這些存在問題早該改善了,如今,仍然是老問題成為對陸客自由行人數限制,顯示相關單位行政效率的怠忽,與執政態度的傲慢、不長進,事實上,團客來台上限每天五千人,也是一個推動觀光發展阻力,恐怕也是人手、設備不足的因素,問題也是落在移民署這個迄今還是抱殘守闕的單位。
在爭取陸客來台觀光方面,十之八九團隊或個人自由行都是「北進北出」,台北取得了最大優勢,高雄在不對等的主客觀因素影響下,淪為吸收包括陸客在內的各國觀光客的「次等所在」,對高雄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對待。
顯然,觀光客來台不到二成才「南進南出」,乃至少有「北進南出」,或是「南進北出」,高雄有不利的劣勢,所謂「台灣尾包衰」,可不是蓋的,雖然小港機場的進出班機增加了,但比桃園機場,那是天壤之別,甚至後起之秀的松山機場不堪一比,這是高雄在發展觀光事業方面有待突破困境,政府有正當性正視這個問題,加以改善,這對急待吸收觀光客,增加業者營運收入,為財政困難的高雄市挹注財源不足,應是當務之急。●犀力哥
14版 軟實力加持 高市宜居閃金光
都市建設減碳+文創 配合海洋都市發展特色 經濟還要加把勁
高雄市在發展市政建設又獲得國際肯定,二0一三年國際宜居城市獎取得了全球第一,當然,在台灣也是第一了,消息傳來,市長陳菊相當興奮,因為這個榮譽得來不易,是和全世界先進國家的各大都市比高下,而一舉贏得第一,市政府第二天便在各大平面媒體上大登慶祝廣告,以「高雄的驕傲」全球都看得見,與二百八十萬市民同樂,果然,高雄市已走出去了,而且獲得國際給予最高評價,誠屬難能可貴。
比下世界大城市
當然,這個以大都市居住環境作為評比競賽中,高雄市的對手,無一不是世界先進而現代化各大都市,如英美的倫敦、紐約,歐洲的巴黎,乃至亞洲地區的日本東京、南韓首爾以及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此外尚有高所得又有花園城市美譽的新加坡與自由貿易全球著名的香港,都被高雄市比下去了,即使我們首善之市的台北市更沒得比。
從這個世界第一宜居城市獎的榮耀,誰說高雄市居大不易?而是道道地地最適合市民居住的都市,在各項評比中高雄市取得四金三銀三銅,總和因而躍居全球第一,顯示市政發展方面高雄市用心很大,尤其各種創舉,引領文創的表現,具有特殊而優異表現,都是值得大大歌功頌德的。
從公佈的各種項目評比中,高雄市取得四項金獎的有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哈馬星鐵道文化園區、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與得樂日嘎橋,銀獎方面則由永續建築環境改造行動計劃、前鎮之星自行車道橋、月世界風景區取得三項,銅獎也是獲三項殊榮,包括鼓山區綠邑-樂活新城、大樹區走逛美麗新田園與紅毛港文化園區。
環保與維護文史加分
由上述各項得獎的都市建設項目,反映高雄市在減炭與環保以及維護文史方面的投入,是贏取佳績的主要因素,更在重大建設方面的巧思與創新,如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前鎮之星自由行道橋,即在積極減炭與維護環保的具體表現,而剛完成的世貿館取海波浪式的新創的建築,能配合海洋都市的發展特色,都是相關單位苦心積慮取得的成果。
以哈碼星鐵道被發展成一個文化園區,高雄市府能從一個已被廢棄的鐵路運輸系統,以廢物利用為著眼點,加上文思創舉造就一個尋幽追古的鐵道文化園區,最值得推許,這是高雄市在文創方面表現的厚實功力,才能吸引國際人士給予更高評價,金獎取得實至名歸。
全球第一,台灣也第一,高雄市政當局在獲此一難能可貴的榮譽後,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但市民在捫心自問中,市民宜居城市的要求,似乎並非沒有檢討改善之處,要達到更加完美的居住品質,仍然需要加強,全力以赴。
工業廢水汙染是警訊
最近發生的日月光排泄污水,造成後勁溪嚴重污染,相關單位卻未能防患末然,在經過一而再開罰後才因造成全民憤怒,在千夫所指下始下令停工,這件事已不是一個單一事件,整條後勁溪被污染,豈可等閒視之,市民居家品質遭到破壞,農作物被污染引起的食物安全,對全球第一宜居城市獎的高雄市,無遺是一大警訊。
關心地方居住環境人士憂心,如日月光事件提早爆發,如發生在國際評比中,高雄市能否安然在「全球第一」中過關,都是值得探討。
人口外移不容輕忽
其次是,這二年半高雄市人口外移明顯,人口不增反減,高雄市這個以人口數成為僅次於新北市的全台第二大都市,如未能面對人口減少的嚴重現象,對症下藥,採取適當對策,三、五年後人口減少,外移再增加下去,有可能由第二大都市,落退到第三,甚至落四,就一個取得全球宜居住城市第一的高市,這已不是一個警訊,而是一個諷刺。
人口會減少最直接的原因,應與治安問題、謀生不易、失業率高有關,因此,如從人口減少而認為「高雄居大不宜」,當然言過其實,畢竟全球第一的榮譽不是浪得虛名,而人口減少現象如繼續增加,就不容輕視了,因為,就眼前的六都人口比較,新北市近四百萬人,高居第一,不受搖撼,高雄市二百八十萬為第二,台中市二百六十萬為第三,台北市這個首善之地為二百五十萬第四,台南市、桃園都略約過二百萬門檻,在第五、六之間。
可是,新的人口數字比較,高市人口外移居六都之冠,最近似乎稍有回轉,但原來較第三的台中市多了十三萬人的高雄市,如今已縮小到差距十萬,數字會說話,高雄市人口少了一些,在後頭的台中與台北則多了一些,正由後頭猛趕,居住環境全球第一的高雄市能不深謀遠慮嗎?●高鳴
15版 五都磁吸效應加上全國首創「幸福高雄移居津貼」獲得熱烈迴響
人口移入正成長 高市年輕化
高雄市剛獲得宜居城市殊 榮,市府團隊其實在送審時也注意到高雄市人口外流問題,因此積極制定措施吸引人潮移居高雄市。據統計,2012年1至10月淨遷入人口呈現負成長,並名列五都之末,淨遷入減少一千五百六十七人,不僅和台北市增加七千五百人有極大差距,也遠輸給第四名的台南市;市長陳菊表示,她對高雄市未來人口成長並不悲觀,市府將責成社會局及民政局研議鼓勵年輕人生育政策,並打造宜居城市迎接外來人口的遷入。
至今年9月底多了4776人
經過一年的努力再加上五都磁吸效應,至今年9月底,高雄市人口增加4776人,計有278萬居民。前九二一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就表示,從2010年12月底至今年9月底,台灣人口的居住分布,在沒有天災疾病、沒有移民政策下,就因一個「五都改制」,造成台灣出現驚人的移民潮。移民現象於改制之初尚不明顯,但隨著時間及城市需求,近一、二年達到高潮,五都人口大量攀升。台北市與99年底相較,多了6萬2812人奪冠,至今年9月底計有268.2萬居民;新北市與99年底相較多了5萬4014人居次,目前有395.1萬居民;台中市與合併後首年的100年1月底相較,增加3.3萬餘人,有269.8萬居民;台南市較100年1月底增加5843人,計有188.2萬人口;高雄市也多了4776人,計有278萬居民。
人口數仍是全台第二
還好,除了新北市外,高雄市人口仍是全國第2名,但台中市人口數已與高雄市縮小差距,差距只有8.2萬人,比起以前逾10萬人的差距已逐漸趕上來,因此,高雄市政府於今年3月推出全國首創的「幸福高雄移居津貼」,獲得熱烈迴響。
高雄市政府為鼓勵青年專業人才移居高雄,今年3月開辦「幸福高雄移居津貼」獲得熱烈迴響,共有265件申請,139人領取津貼,從外地移居高雄工作也有132人,青年專業人才所從事的產業以電子電信研發、醫療照護、資訊軟體、文化創意及觀光休閒居前5名。
勞工局長鍾孔炤表示,大環境景氣低緩之際,越來越多求職者考量追求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高雄市政府推出移居津貼政策,就是希望吸引學有所長及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返鄉或移居高雄打拚,並兼顧家庭,讓高雄市成為青年朋友的圓夢之地,明年將繼續推動,相關受理辦法2、3月會公布。
電子電信產業的大地光纖有4名勞工領取移居津貼,員工謝承恩表示,津貼補助了南北就業薪資的差距,準備買房定居高雄;吳松青則說,在這樣低薪奮鬥的時代,市府這項政策確實是一種鼓勵,他也在上個月完成終身大事,打算在高雄定居。恩智浦半導體也有3人申請津貼,黃展緯說,身為高雄人,很高興今年能回鄉貢獻所學,也能開心與家人共同生活:張文宗表示,感謝有津貼讓經濟更穩定,正計畫明年在高雄購屋、結婚。
降低失業率
陳菊團隊在市庫拮据下,為了吸引青年子弟返鄉服務,落實高雄市是宜居成市,不惜祭出補助措施,入籍高市並受雇高雄產業者,最高每月補助津貼1萬元,期限可長達一年,不僅可以降低失業率,進而提升城市活力,讓高齡化社會更和諧,減少治安問題,就如勞工局長鍾孔炤所言,明年還要繼續辦理,讓高雄市年輕化,經濟活絡,成為真正宜居成市。●向前走
16版 黃昭輝適合當議長?
堅持提早使用鳳山行政新大樓惹來抱怨 暴露其行政能力不足 未辭秘書處長卻說要選市議員遭到質疑
一位讀者投訴,他到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洽公,差一點被地上的施工線路絆倒。
同樣,水利局員工形容,搬到新辦公室後,每天下班都感覺頭昏眼花,因為新辦公室還在施工,空氣中充滿強力膠味道,才會頭暈暈,比吸食k他命還過癮,所以必須整天戴著口罩辦公,非常不方便。
鳳山行政中心新大樓的結構外觀工程剛完工,內部還在施工中,市政府為何要迫不急待就遷進?
再三至四周就可全部完工
營造廠工程師無奈說,新建工程處曾經召集開會,曾經建議市政府不要急著使用,再給三至四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工程,屆時就可以歡喜辦入厝,不論市民或員工都不會抱怨連天,但是市府秘書處卻堅持提早使用新辦公室,不要說三至四星期,即使拖一天都不可以。
但是,興建合約的完工期限到明年三月,秘書處為何要一路趕工,甚至片刻都不准,強迫使用單位水利局限期遷到新辦公大樓。
原來問題出在秘書處的行政效力,錯將鳳山行政中心整建工程拆解分包,然後又算錯時間,以至於新建大樓還有兩個月施工時間,就必須配合舊樓的拆除進度,將原先在危樓辦公的水利局遷進新大樓。
秘書處出錯,最該負責的是處長黃昭輝,因為已經很明顯看出黃昭輝的行政能力,但是水利局人員幫黃昭輝打圓場,尤其黃昭輝已經在自己的臉書宣告,準備參選議員,進而角逐議長寶座,既然如此,再追究黃昭輝的責任也沒有意義。
呷緊弄破碗
不過,黃昭輝從加入陳菊執政團隊,就喜歡搞工程,在民政局長任內得到豐富的工程發包經驗,可是卻在可能最 後政務官任期的時候,讓鳳山行政中心成為責怪的箭靶,實在辜負從前豐富的工程發包政績。
其實鳳山行政中心目前是熱鬧非凡,不只是前縣政府的危樓拆除,就連縣府舊址後方的建築也同時拆除,黃昭輝為何急著拆房子?難道是因為真的要轉戰市議員選舉,在臨去前將手上的工程趕緊發包,以免後人來分擔責任?
只是黃昭輝似乎忘了『緊呷弄破碗』的諺語教訓,反而因為貪功冒進,更暴露行政能力不足的窘境,完全得不償失。
尤其,黃昭輝曾經擔任過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又從新潮流分立為南流的創始人,現在已經是菊團隊的大老,以他的政治資歷與歷練,當然絕不會只當陽春議員,顯然是要更上層樓,代表民進黨角逐議長寶座,不過,黃昭輝卻在鳳山行政中心工程上,暴露行政能力不足的問題,讓民進黨議員也懷疑黃昭輝具備擔任議長的能力嗎?
黃昭輝雖然已經幾乎是昭告天下,準備轉戰議員,但是至今還是高雄市政府秘書處長,也讓民進黨議員懷疑黃昭輝的昭告究竟是真的?還是開玩笑?
因為,陳菊早就宣告,準備參選議員,轉換工作的幕僚必須要立刻辭職,才能公開對外宣示參選的決心,環保局前專門委員何權峰因此在兩個月前就辭職,另一始終追隨陳菊的重要幕僚,民政局前主任秘書簡煥宗也離開市府團隊將近一個月。
何權峰與簡煥宗的重要性,明顯超越黃昭輝,但是陳菊卻規定兩人必須先離開執政團隊,明顯是不願意落人話柄,讓外界攻訐陳菊縱容屬下利用行政資源來選議員。如果陳菊連何權峰與簡煥宗都割捨,絕對會讓政務官也效法幕僚,先辭職再參選,但是黃昭輝至今聞風未動,只在臉書上搞自我造勢的宣告,才讓民進黨議員譏諷他可能是在開玩笑。
前鎮小港綠參選爆炸
因此,儘管耳語傳言黃昭輝轉戰議員是陳菊授意,但是從黃昭輝繼續戀棧秘書處長職位來看,已經證明陳菊絕對沒有屬意黃昭輝參選議員,進而挑戰議長。
所以另一耳語,謠傳黃昭輝將來會挑選陳菊市長辦公室主任李伯毅搭配,一起競選正副議長,但是絕對是空穴來風,因為,即使黃昭輝打算以逸待勞,選擇民進黨大本營的前鎮小港選區參選,但是仍然必須先取得提名資格,可是前鎮小港選區早已是綠色參選爆炸,除了三位現任議員虎視眈眈外,其他還有市黨部主委王聖仁,以及也算是菊團隊幕僚的陳永錠,甚至前市議員吳銘賜都要捲土重來,他們三位都有雄厚實力,而且一直接觸基層,比起已經脫節的黃昭輝,絕對都可以超越,因此黃昭輝在民進黨初選就可能鎩羽而歸,哪裡談得上議長選舉?或許,這也是黃昭輝一直不辭職參選的原因。●喬偉
2版 國民黨19全 險演全武行
高市黨部主委顏世一要求勿舉手表示異見 黨代表陳燈住丟瓶裝水砸中主委額頭 顏腦羞成怒欲打陳 幸其他黨工化解風波
國民黨上月舉行的全代會, 表面一團和氣,私下卻是劍拔弩張,甚至出現高雄市黨部主委顏世一準備動手修理黨代表的場面,不過,黨中央即使知道也未動聲色,還慰留請辭的顏世一。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的舉動,的確轟動全黨,因為原來以為馬、王之爭延續到全代會,派系人馬針鋒相對,將會成為國民黨全代會的焦點,不料,黨內最注目的馬、王之爭的連續劇暫停播出,換上高雄市黨內紛爭,不但引人注目,還因為差點打架,而比馬、王之爭更生動活潑。
高市藍營起紛爭
根據黨代表描述高雄市國民黨黨代表的風波,特別強調是高雄市黨部主委顏世一引起,因為國民黨全代會進行討論表決時,顏世一竟然要高雄市黨代表不要舉手表示不同意見。結果,黨代表陳燈住形容自己終於忍無可忍,以瓶裝水扔向顏世一,砸中額頭,來表達抗議,結果顏世一反應激烈,一個箭步竄向後排的陳燈住,準備出手教訓,當時,一旁的黨代表立刻出聲制止,嗆聲『你要幹什麼?』,全市年齡最大的黨代表林鳳山立刻站起來痛罵顏世一,還聯手其他黨代表準備群起圍毆顏世一,幸好其他黨工攔阻,否則就要上演全武行的大戲。
顏世一被黨代表的正義聲援嚇住了,為了替主委保留情面,黨工將顏世一拉到會場廁所,一方面安撫黨代表,一方面也等顏世一情緒平靜,大約十分鐘後,顏世一才回到會場,但是惦惦坐著,可能不敢再發言。
要出手打人引起公憤
不具名的黨代表指出,顏世一本來被砸中額頭,大夥原先要指責陳燈住,不料,顏世一反應太過激烈,竟然不顧總統還在場,就要出手打人,當然引起群情激憤,要聯手教訓顏世一。
全代會結束後,顏世一對黨工表示,早在八月間就向黨中央請辭主委,可是一直沒有下文,既然在全代會發生鬧場事件,他會再向黨中央請辭。
但是過了幾天,顏世一向黨工說,黨中央慰留他,不准他辭職。
不過,黨代表對於顏世一的『請辭說』,保持存疑的態度,因為他們私下就常聽顏世一說『我是馬欽點的,誰也不能把我怎麼樣』。因此,黨代表表示,黨中央不處理顏世一的脫線演出,究竟是不知道顏世一差一點釀成大禍?還是果真是黨主席欽點的主委?
疑吳敦義安排空降
不論黨中央是昏庸,還是包庇,至少顏世一至今仍然是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但是對於往後的黨務,甚至於明年的地方選舉,黨代表已經放話表示不會輔選,只會杯葛,因為擔心顏世一獨攬輔選功勞後,會高升黨中央要職。
但是,黨代表指出,他們不相信馬英九會欽點顏世一當主委,可能是因為顏世一曾在南投負責黨務,因此他們更相信顏世一利用地緣關係,投靠副總統吳敦義後,由吳敦義安排顏世一空降高雄當主委,因為吳敦義曾在高雄市主政八年,一直將高雄市視為第二故鄉,所以才要安排親信掌控市黨部。
3版 高市黨代表放話 明年不輔選
怨隙非一日造成 市長、議員、里長選舉將讓主委好看
不過,顏世一在高雄市可能水土不服,因此上任一年多,已經讓基層天怒人怨。
就以全代會的衝突起因,完全是由於顏世一的鴨霸,讓黨代表忍無可忍,才在全代會場故意讓顏世一難堪。
黨代表選出後,照例要推舉出黨代表聯誼會長,往常,黨部主委從來都很尊重黨代表自主,因為黨工很清楚必須拉攏黨代表,以免在全代會脫線演出。但是今年,顏世一卻橫加干涉,不但主導會長人選,而且還對黨代表嗆聲『我知道你們會以離席來杯葛,你們可以不去投票,你們不要投就算了』。顏世一的驕橫態度,終於埋下全代會差一點上演全武行的導火線。
顏世一聽令派系
其實,黨代表認為顏世一不只是驕橫,而且毫無能力,才會完全聽令地方派系,他們指出,高雄市的黨代表選舉從開始就由派系操縱,先將應選名額一分為二,維持縣市合併前的各自為政方式,因為地方派系擔心一旦依照縣市合併後的一區選舉,原來高雄縣的黨代表名額一定會減少,所以才堅持兩區,顏世一竟然照章全收。但是黨代表聯誼會本來照理應各選各的,不料因為原來高雄市的派系投靠王金平後,讓王系人馬蔡圖晉可以百分之百當選,地方派系改變主意,要顏世一出面制止各選各的,只准成立一個聯誼會,引起原來高雄市黨代表反彈,由前市議員黃紹庭出面聯署六十幾位黨代表,要求顏世一不要干涉,但是因為顏世一不但不公正處理,還向黨代表反嗆,終於造成全代會的激烈衝突。
不相信顏主動請辭
顏世一向派系低頭,另一證明,就是聯誼會長蔡圖晉護主心切,在全代會前一天,發給每位黨代表一隻口哨,挑明要求黨代表在聽到全代會上不利於王金平的發言,就吹哨子來反制馬系人馬,不料,顏世一知道蔡圖晉的計畫後,竟然沒有制止,才讓黨代表更感到不齒,痛批顏世一為了保住主委職位,連黨主席都出賣了,又怎麼會主動請辭。
其實,顏世一平時就不重視黨員、黨務。一位馬系市議員就懷疑顏世一是黨務大外行,才會隨意調動黨工人事,就連副主委蔡淑雅都不放過,不讓蔡淑雅在人、事都很熟悉的高雄縣發展黨務,卻限制蔡淑雅只能處理原先高雄市的黨務,以至於蔡淑雅只能待在辦公室,無法走出市黨部去指導工作,因為蔡淑雅根本是人生地不熟,不認識地方人士。
黨工無所適從
顏世一不按牌理出牌,已經讓黨工無所適從,現在又得罪黨代表,陳燈住就說『一半以上的黨代表已經放話,只要顏世一在高雄市,他們就不會替國民黨輔選』,可見國民黨的明年選舉不但是市長選舉很坎坷,就連市議員與基層里長的選舉前途都危機四伏。 ●喬偉
4版 別人出錢,他當老闆!
李哲朗的辦報經 行不通
新聞界關注的前民眾日報老板李哲朗打算創辦「民報」而東山再起計劃,已經胎死腹中,他之前更有創辦「玉山日報」重返報界,但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從玉山日報抬出前副總統呂秀蓮掛帥全力籌資,在國內國外到處奔波,因籌措困難,而告失敗,李哲朗以「壯志未酬」,不肯就此打住,仍然再接再厲,這一回,他抬出擁有諾貝爾獎頭銜的李遠哲以及身跨文藝、影視界頗吃得開的吳念真領銜衝刺,希望籌個四、五億,「民報」即可順利催生,結果,還是難如所願,足見,辦報打「名人牌」,還是行不通的,印證了名人是「金玉其表」,募款有落差。
玉山日報胎死腹中
從呂秀蓮具有前副總統的政治影響力,到一句「向下沉淪,向上提昇」,拉拔了陳水扁當選總統,前中央研究院長,又有諾貝爾獎頭銜的李遠哲,外加藝文影視兩棲通吃的吳念真的影響力,對一心一意東山再起的報人李哲朗,可說「好牌出盡」,以為有這些大咖名人光環四照下,當可事半功倍,但叫他難以置信的是,當年這些在政界,在學術領域「喊水會堅凍」的名人,竟然不管用,光芒盡失,完全發揮不了作用。
李哲朗原來打的如意算盤是,推出在反對黨陣營數一數二的政治人物,對他計劃籌辦新報,區區數億元,當可輕易到手,於是,一開始以「玉山日報」為招牌,更在千選萬選中看中了對辦報興趣很大的呂秀蓮合作,李自認辦報高手,當年賣掉民眾日報仍主客觀條件不利因素,但手中失去了一份可褒貶政事、批評政局,乃至吹捧政治人物的報紙後,才感受到社會冷暖,如脫掉了一層老虎皮後,卻動輒得咎,很難走出去,「再度劉朗」的野心,促使他決定東山再起的計劃。
而呂秀蓮任期屆滿下台後,雖然仍有副總統優異待遇,但人不在台上,對外發言已無當年一言九鼎,備受重視,影響力大減,因此,辦一份可作為發言平台運作媒體,正是時候,因此,李哲朗出面出了辦報點子,正合呂秀蓮胃口,雙方一拍即合。
呂秀蓮出馬也募不到錢
於是,玉山日報籌備工作很快推動,甚至,報社重要人事都內定了,李為擔任社長要職,開出自籌三千萬配合,目標為四億以上,由呂出面在李等籌備人士協助下接手募集,由於新報格局有限,顯是受初期資金有限影響,雖然,籌募目標不大,在國內向工商界籌措時,大都以意願不高婉拒,基於捧場樂於資助也是盞盞之數,相當有限。
為此,呂秀蓮單槍匹馬遠赴重洋,到華僑最多,具有標竿作用的美國東西部進行勸募,但這一趟,副總統的影響力或其辦報說服力是否不足,不得而知,收穫遠不如預期,經過半年多奔波,距目標金額落差大,呂秀蓮於是提出折衷方案,先辦週報後,再視情況再辦日報,「玉山週報」便在這個等而次之的改變下匆匆推出,對日報變為週報,李哲朗以和他的初衷背離,第一個退出。
也許生不逢辰,也可能是報業市場不佳,玉山週報出刊後,並未如預期一炮而響,引起各方迴響,因此,發行與廣告業績皆打不開,維持一年多,以停刊收場。
李仍然不死心
李哲朗東山再起的計劃失敗,但他仍然不信邪,在他前鎮經營的「南鎮瓦斯公司」內,他還是不時在作辦報的構思,不時召集當年民眾的五、六位一級主管密商,辦報計劃不斷提出,但參與計劃少數人士中有人已看出終究落得個「只聽人下樓梯,卻不見人下來」收場,完全在「紙上談兵」,幾位舊屬雖然指望不大,但仍然不死心。
5版 請出名人 民報仍然無疾而終
李遠哲、吳念真掛帥還是募不到經費 李哲郎打退堂鼓 剩下陳永興孤軍奮戰
未幾,李哲朗傳出他有新的東山再起,重返報界的計劃,在高雄新聞界人士傳說不一中,李哲朗果然以行動證明他的決心,這一回,他「敦請」了李遠哲這位同宗出馬,外加吳念真的加持,更找出了在宜蘭搞公益醫院的陳永興,湊足了「四人行」由李遠哲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名人領銜,四人一排坐,在台北安排記者會宣佈他們創辦 「民報」的決定,以理念結合,辦一份具有公信力,足為在野批評時政的媒體。
由於李遠哲來頭大,當年陳水扁政府「國師」的影響力,又是國際推崇的諾貝爾獎得主,聲名遠播,由他出馬創辦新報,自然各方都寄以厚望,給予很高評價。
姚人冬未答應當總編輯
李哲朗在李遠哲等名人的庇護下,信心十足,他立即馬不停蹄為「民報」創刊,到處招兵買馬,他相中了在清華大學當副教授,也兼蔡英文特助的姚人冬為總編輯,而姚老父從新聞界退休,在南部報界頗受推許的姚志海,曾先後擔任民眾全盛時的總編輯、社長,虎父自無犬子,姚人冬學養俱佳,政治眼光敏銳,常在媒體為文發表對時局批評,深受政界人士重視,且引起風潮。
李哲朗對「民報」延攬姚人冬一事,卻未重用原來和他共商創辦新報的舊屬,顯見,對民報求好心切,但姚人冬並未接受,後來,民報辦不成,他的一番雄心大志,難以抒發,報界人士對民報創刊認為未能心想事成,當然與資金籌措不利有關。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民報籌備核心即傳出難產消息,李遠哲這個政學界大咖,對協助民報創刊吸取資金幫忙不大,名人出面,根本虛有其表,他在這家難產媒體不過扮演掛名角色,讓李哲朗一批人在籌募資金方便行事,後來資金籌措困難,阻力重重,印證了「空有其名」,報界人士認為,名人出面動動嘴巴,把自己招牌「出借」而已,原以為李遠哲名氣大,地位高好辦事,可無往不利,後來,處處碰壁,才證明「名人牌」是徒具虛名,根本派不上用場。
錯估李吳的影響力
而吳念真的號召力當然更等而下之,賣賣嘴皮事他很行,但「隔行如隔山」,他錯估了李遠哲與他在藝文界影響力,到了辦報時的真才實學似乎又有了落差,其實,對民報創刊與否,吳念真是否玩真的,出了多少力,要他在廣告收入中挹注資金,恐怕未必,也很難。
倒是陳永興很賣力,他跑遍全省,也一再南下爭取過去同道好友支持,但仍困難重重,後來,打算以「榮譽讀者」策略對外募集永久會員,或十萬元、二十萬不等贊助,可成為免費讀者,但竭盡所能還是難如所願,這時,一看苗頭不對的李哲朗又打起了退堂鼓了,只剩陳永興仍在賈其餘勇,很賣力的力爭不捨,但似無進一步消息,萬事起頭難,尤其,創辦新報更難。
李哲朗把民眾日報賣掉後,有人傳出他賺得飽飽,從八十七年出脫手中報紙後,民眾已三易其主,如今,苟延殘喘,李哲朗則在這十多年來,一直為東山再起,積極籌劃,幾位舊屬跟著他又是寫企劃,又是開會研商大計,可見,他重返新聞界毅力堅忍不拔,一些舊屬私下交換意見,既然要辦報,不如自掏腰包,看人臉色辦事,實在不容易,他們認為李哲朗捨不得砸大錢,想當年從基隆南下,只帶了「民眾日報」四個字的發行權,便在高雄就地待價而沽,吸引了不少政商界人士投資,一度報份衝破卅萬份,焉然國內前四大,廣告收入日進萬金,財源滾滾,後來,景氣不佳,六合彩廣告這個「金雞母」也不靈,因怕吃官司,他還一度惹上官符,六個月徒刑前科,不能再犯,從此,營運日落西山,股東在報社賺錢時只分到「股息」,卻一直不分紅利,要投資自是敬謝不敏,他自己習慣「別人拿錢,他當老板」,不願自掏腰包增資,民眾這家一度是國內在野人士心目中最具標竿的報紙,便以區區五千五百萬元脫手了結,隨後,民眾大樓也廉價賣給搞殯葬起家的龍巖公司。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看李哲朗的東山再起美夢難圓,「名人牌」好牌出盡,還是不管用,是否從此這個再回報界企圖該斷了念頭,自己口袋又「太深」,找人拿錢辦報又行不通,他應知道,此一時,彼一時,人家拿錢自己當老板,何勞他軋一腳呢?他該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了。●風信子
6版 王柯關說案調查 立院紀委會放水
藍委8席簽到後離席 綠委做出一致決議 全案不成立
立法院長王金平、立委柯建銘涉及「關說」一案,引爆「九月政爭」風暴後,王、柯二人果然政壇老手,他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連馬英九總統打出了「大是大非」,不容司法獨立被賤踏的道德訴求,但奈何不了二人,反而在透過「政治鬥爭」手腕,咄咄逼人,非僅安然置身事外,馬英九因此陷入難以自拔困境,以司法鬥士終身為己志的黃世銘更墜入深谷,面臨「政治清算」外,還得面對「司法追殺」,手法之高竿,不僅如此而已,在全國民眾注目下,二人涉及關說案在立法院紀律委員會審議後,自家人辦自家人的結果是,關說不成立,柯建銘沒事,王金平當然跟著一旁涼快去也沒事了。。
查無具體事證
套一句魯迅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堪為孺子牛」,叫人難以忍受,尤以立法院紀律委員會,在十六位王、柯二人同道組成的有關關說案調查進行中,卻有八位國民黨籍立委簽了到,然後集體離席,留下八位民進黨籍委員,在沒有雜音下,形成「臥榻之旁,容得自家人鼾聲」,讓他們一手遮天,做出了柯建銘「查無具體事證」,關說不成立,結果如此,消息傳開,國人無不瞠目以對,難以相信會有這種事。
但事實就是如此,國、民二黨是否早就敲好,不得而知,何以紀委會有國民黨委員步調一致離席,如果不是在「放水」?怎會如此,他們走了,留下的民進黨委員就不會礙手礙腳,自然好辦事了,才會有悖離國人期待的結果。
這個調查結果充滿了太多的疑竇與玄機,反正「外行看熱鬧,內行瞧門道」,箇中玄機,充滿詭變,「人在做,天在看」,國會殿堂,皇皇天日下,能杜萬民悠悠之口嗎?這八位一致決定關說不成立的民進黨立委,他們做了最高民意機關叫外界難以接受的「典範」,這一天,歷史上將會記上一筆。
柯沒事 王也跟著涼快
既然王金平與柯建銘二人都涉及關說案,由於柯建銘胸有成竹,他自信滿滿的主動請立院紀律委員會「調查」,王金平則「老僧入定」,一派關我底事的態勢,堅持不摻上一腳,以為主動送審,豈不自打嘴巴,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把「關說」一案定調為他與柯建銘在「練肖話」,而立法院由國民二黨各八位委員組成的紀委會,也就跟著王金平定調「戲碼」走,只就柯建銘主動請調查一事開了二次委員會,明眼人早就看出,紀委會的調查,雖僅鎖定柯建銘一人,但調查結果,卻可牽動王金平,也就是說,一旦調查結果,確認有關說,柯有事,難咎其責,王當然也跑不了,因為,在這個關說中,王、柯二人如孿生兄弟,難以切割,柯沒事,王也跟著沒事。
照說,關說案明明涉及王、柯二人,紀委會依會調查,就得將二人併案同步調查,王金平不願「對號入座」那是他個人的片面決定,但在同一個關說案中,卻由不得他去切割,容得他置身事外,顯見,紀委會對整個關說案的調查工作,未能將王也納入,說是沒有偏頗,又有誰信?因為這是同一碼事,在「千夫所指」下,僅調查柯建銘一人,卻剝離了王金平,稍有常識的人士都可以輕易看出「一隻巴掌是打不響」,沒有王、柯二人的串連,何來關說?
定調「練肖話」
王金平一再強調是在「練肖話」而不是為柯關說,但特偵組的錄音呈現的二人對話,從阿煌已同意,到那個女檢的也接受了,不就是為柯涉及刑案在二審無罪刑決後,電話要求王出面關說,請高檢處不要上訴,後來的錄音更有王告訴柯,阿煌伯說ok了,前提有了,又有後來ok的結論,「練肖話」會有如此荒腔走板的對話?但八位民進黨立委相信,而對柯建銘辯稱,他只是在電話中向王金平抱怨,對檢察官動輒上訴,有所抱怨罷了,何關說之有。
7版 事後喊翻案 國民黨中央馬後炮
「保王黨」藍綠都有 馬英九兼了黨主席也影響不了
但事後的發展確實是,那位高檢處女檢察官果然對柯案放棄上訴了,正如王金平電話中告訴柯建銘一切ok了,演變到這個地步,紀委會顯然相信柯的說詞,也對王金平在書面上指出的指控特偵組與黃世銘對他監聽又洩密是「違法又違憲」做了和盤採納的決定,才會有「無具體事證」關說不成立的調查結論。
八位民進黨紀律委員在另外八位國民黨委員離席後,立即做出調查結果,讓自家人柯建銘沒事,也讓「保王派」的同路人,為王金平也跟著關說不成立,額手稱慶,這一手,果然樂得自家人皆大歡喜。
全民都在看
十六位委員有一半離席,留下的一半逕行通過調查結論,外界的觀感確實不佳,連「瓜田李下之嫌」都不顧,便在自家人調查自家人,又做出了滿足自家人的結論,縱然,他們看法偏執,相信確然沒有關說,但「上天難欺,下民也難虐」,為什麼不能也勸國民黨八位委員坐下來共商大計,要搞大家一起來,不是更好,這齣「沒具體事證」的戲碼,才會演得更傳神,更入木三分,真不知,他們為什麼那麼急。
而國民黨那八位委員的離席,如果不是放水,實在弄不清楚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膏藥,他們難道不知道八人一旦撤守,等於把機會拱手讓人,讓民進黨委員樂得順水推舟,做了自家人稱心如意的結論,用膝蓋都想得出,離席就等於放手由人,任人予取予求了,這麼淺顯道理不會不知道,莫非,果真他們之中也有「保王派」,大伙一鍋煮就可一了百了,但他們忘了「全民都在看」。
稍後才傳出國民黨因要翻案,國民黨中央都出面要紀律委員會「自重」,這句話可說重了,應該不僅是對民進黨委員,自己人也一體概括。
既有今日,又何必當初
翻案固然可行,既有今日,又何必當初,為什麼一開始不對八位國民黨委員加以約束,再說什麼,集體離席,讓對手人馬關起門來做決定,都是說不過去,外界以「放水」之嫌質疑,恐怕八位委員跳下黃河也洗不清。
柯建銘真行,王金平也不含糊,二人表面上是二個不同對峙陣營,但熟悉立院生態人士,則以為這二人表面各據山頭,各唱各的調,其實,私下二人可「麻吉」的很,在二人暗通款曲下,早就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了,他們挾國會以自重,王這個國會龍頭「藍綠交和」,已成為不倒翁,「保王派勢力普及,一旦有事,小老弟們藍的、綠的都不約而同出面捍衛,而柯建銘也因此在野大黨鞭高高坐,他「隆中高臥」,無人能取代,政治手腕之高,自不待言。
關說一案爆發,開始挨打,等到二人反撲時,民進黨早就出現「保王黨」,出面維護,藍營內部更有大老、大咖、中咖立委在互應、唱和,為此,在二人掀起的反撲聲浪中,居然掀起社會風潮,引領輿論,從「馬王政爭」中完全掌握的優勢,連兼任黨主席的馬英九總統都罩不住,遑論黃世銘這個單純不知政治險惡的司法人,只有一面倒挨打的份兒,形勢演變,對王、柯二人而言,套一句棒球話,那可是「逆轉勝」。
王黨籍案 法院已開庭審理
王、柯二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操弄政爭,借風扯蓬,居然足以掀起全國政爭的最大風暴,明明是涉及「關說」案的要角,卻在二人運作下,反賓為主,違法監聽與不當洩密,給國人一個驚心怵目的大帽子「違法又違憲」,反而壓縮了「關說」案,淪為不堪的局面,陷於茍延殘喘下場,馬英九豎起的「大是大非」旗幟,已被風暴吹倒了,民調因而更加難以回升。
在這種形勢比人強下,關說案已不成局,紀委會的調查結果「關說不成立」,比較下又算得了什麼,情形演變到這個地步,剛剛通過總統兼黨主席入黨章後,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連自家人都影響不了,何況對手,國民黨中央如此不長進,連最起碼的是非對錯,任人操弄而坐視不聞不問,寧非「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犀力哥
8.9版 「搶匪朱子昭VS.大亨朱國榮」
「台灣168周報」連續報導新新聞雜誌社社長是中國通緝犯 震驚社會大眾
每周六出刊在7_eleven販售的「台灣168周報」,最近洛陽紙貴,銷路長紅,以股票新聞及內幕消息見長的該周報,每份賣25元,在台灣股市卡在8500關卡、每天成交量都在千億以下徘徊時,為何能賣得嚇嚇叫?原來是連續幾期該周報熱炒「搶匪朱子昭VS.大亨朱國榮」,該報追蹤30多年前澳門的一樁銀行搶案,佐證結果似乎已獲得讀者認同,所以引起讀者注意,每期購買引起風潮。
為何「搶匪朱子昭VS.大亨朱國榮新聞會造成轟動?原來朱國榮現在身分比較為人知的是「新新聞周刊社長」,也是幕後老闆,其他身分及事業版圖則是透過福座開發、成威投資公司擁有國寶人壽、龍邦建設……,據說,最近正準備到基隆再搞大片土地來炒作開發。
1980年在澳門搶劫運鈔車
根據「台灣168周報」報導,朱子昭為首等7人組成武裝搶匪,於1980年10月18日在澳門搶劫南通銀行運鈔車,槍擊押鈔行員造成一死一傷,並搶走總額180多萬港幣,稍後2人被中國公安逮捕,5人在逃,中國懸賞100萬人民幣追緝。其後於1981年朱子昭持馬來西亞護照入境台灣,到1990年萬華分局破獲的「朱子昭大圈仔犯罪集團」出現在新聞報導,這十年間,進偷渡客搶銀樓、台港劫案珠寶流通銷贓、丙種洗錢、走私軍火……等等,犯罪史真是「豐功偉業」。該周刊又查證到1990年11月19日,由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所撰稿:「情治單位追查涉嫌在台組織大圈仔犯罪集團,走私軍火的朱子昭……被中共懸賞100萬元人民幣緝拿。」
「辦案人員與香港方面聯絡,初步查出香港幾起重大搶案與朱子昭有關,並間接獲報朱在大陸涉及多起重大案件,而被中共列為重要逃犯,懸賞100萬人民幣捉拿他。」
朱子昭犯罪事實明確
至此,朱子昭犯罪事實已很明確,只是「朱國榮就是朱子昭嗎?」這兩個名字能畫上等號嗎?令人不解的是:如非同一人,朱國榮為何那麼低調?為何未出招反擊?僅回應:朱國榮鬆了一口氣,「還好,我不是朱子超!」或許168周報錯了!朱國榮的確不是朱子超,但是朱國榮卻沒法對168提出任何回復名譽的法律訴訟;只因為,朱國榮雖不是朱子超,但是他仍參與了那次運鈔車劫殺案,而且他是七名盜匪之首,真正名字叫「朱子昭」!
不管如何,現在的朱國榮確實在台灣是「大亨」,就如同168查證的,他的事業版圖含括國寶人壽、龍邦建設……,搞納骨塔起家,但真正的背後還包括收購不良公司,尤其是上市的不良公司,也就是搞「借殼上市」手法,如同「胖達人」事件的翻版。但是國寶人壽卻是虧本200多億,在前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時代就是被列管的人壽公司,今年7月初還因介入「龍邦國際股東會,國寶人壽遭到金管會進駐「金檢」,讓大股東的財務一度出現「緊縮」。2013年7月29日曾銘宗上台後,金管會才對「國寶人壽併購案」未積極處哩,日前金管會更祭出限縮「借殼上市」措施,可說是「國寶條款」。
國寶人壽遭到金檢
大股東財務被限縮
介入龍邦股東會選舉陳裕璋震怒擬接管
今年7月2日國內新聞報導,國寶人壽違反金管會要求,介入龍邦股東會選舉,金管會表示,由於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皆曾表明態度不介入,因此,依保險法規定,撤換國寶投資長連乾良以及協理陳祥欽,同時,針對國寶101年度專案檢查缺失,處罰鍰480萬元。金管會表示,國寶人壽投資長連乾良以及協理陳祥欽遭到撤換後,5年內將不能再回到金融圈任職。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金檢人員持續進駐國寶人壽,將視狀況決定是否撤離,且金管會也會持續評估是否進一步監管、接管國寶人壽。保險局主秘施瓊華表示,對於國寶101年專案檢查缺失,金管會除處罰緩、並以糾正、限制資金運用範圍及限期改善外,並要求該公司董事會通盤檢討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形及有效性,於文到2個月內提報檢討改善結果到會。
逾1千萬元資金運用交易
均應提報董事會
另外,國寶除存款、公債、國庫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及指數股票型基金的投資外,辦理其他資金運用項目的個別標的超過1千萬元的資金運用交易均應提報董事會。至此,國寶人壽大股東的財務運作遭到限縮。
金管會接管國寶人壽的動作,因金管會主委換上曾銘宗而暫緩,但是新主委上任也針對「借殼上市」祭出緊箍咒。11月8日立委質詢時,金管會證期局長吳裕群說,所謂「借殼上市」是指,這家公司經營權及營業內容出現重大變更,未來會讓這家公司暫停6個月交易,讓承銷商進場,根據第一上市櫃(IPO)程序做評估,包括產業發展重新評估、是否有不宜上市櫃條款等。
新主委擬防堵借殼上市
吳裕群說,承銷商評估後,這家公司將有兩條路,一是評估後符合規定,半年後就恢復到一般上市櫃交易。二是若不符合者,將移到變更交易方式(即全額交割股)去處理,提醒投資人注意基本面、禁做融資券交易,券商還得預收款券才能交易。他說,若再一段時間不改善,就會讓他下市。據了解,現在國寶人壽有一位大股東就是在玩這套把戲,瞄準體質不良公司賤買後加以整頓,再高價出售,大玩金錢遊戲。而一般上市櫃公司開股東會及董監事會,也常出現「黑衣人」在會場「顧場面」,「借殼上市」條款就是在防阻這些現象發生。
黑漂白 黑白勢力錢滾錢
不管朱子超、朱子昭也好,朱國榮也罷,作奸犯科就應接受法律制裁,不是漂白成企業家後就像沒事一樣,否則,如168所言,調查局人員可以掐住把柄而肆無忌憚的需索無度,雖說是惡有惡報,但這也是犯法行為,如果朱子昭在台犯法已超過追訴期,但是中國的通緝是無時間限制的,為何不將他引渡回中國呢?同時對台灣黑道漂白模式:先黑後白,白了以後再用黑白惡勢力交相滾錢,政府對於這種不當行徑應該加以遏阻。●爆料者提供
10版 涉賄選被判當選高雄市議員無效 控訴高雄檢察署失職
朱信強陳情監院、司改會
前高雄市議員朱信強控告法官張國彬涉嫌瀆職,高雄檢察署沒有傳訊,也沒有開庭,甚至還不立案偵辦,就直接結案,讓朱信強不服,最近向監察院及司改會陳情,要求監委嚴懲官箴,司改會能夠送請檢評會評鑑高雄檢察署檢察長蔡瑞宗。
前市議員朱信強不服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的判決,剝奪他的議員職務,因此向高雄檢察署告發高分院法官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朱信強在去年七月九日提出告訴狀,高雄檢察署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就發文,聲稱『本署101年度他字第5734號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等三人偽造文書、瀆職案,查無事證,已予結案』。
檢方如何查無事證未說清楚
檢方究竟是如何查無事證?由檢察長蔡瑞宗具名的公文並沒有說清楚。
如果詳細閱讀蔡瑞宗具名公文的主旨後面的說明,就會發現其中的矛盾。根據檢察署說明『台端告訴〈發〉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及枉法裁判罪嫌雖屬明確,然經調查後查無特定人涉嫌犯罪嫌疑』。換句話說,高雄檢察署承認確實發生犯罪,但是找不到元凶,所以才『查無事證,已予結案』。
但是,朱信強明明狀告三位法官,而且審理官司的法官就僅此三位,別無他人。更荒唐的,朱信強告發後,一直在等檢方傳訊出庭作證,不過沒有接過開庭傳票,卻等到『已予結案』的公文書。
朱信強立刻再度提出告訴狀,針對檢察署的『查無特定人涉嫌犯罪嫌疑』的情況,特別提出異議。朱信強的律師指出,檢方既然認為罪嫌已屬明確,又如何認為查無特定人涉嫌犯罪嫌疑?而且,三位法官書寫的判決書,就是指證「特定犯罪嫌疑人」的證據。
高雄檢察署責任推給書記官
但是,高雄檢察署仍然我行我素,不理會朱信強的異議,甚至,理由更荒唐,將責任推給書記官,針對『查無特定人涉嫌犯罪嫌疑』的答覆,竟然表示是因為『書記官記載錯誤』。但是,即使是書記官的錯誤,檢察長難道不需針對書記官作出行政處分?
最荒唐之處,朱信強說,竟然不知道負責檢察官的身分,因為簽結的決定是由檢察長蔡瑞宗具名,朱信強詰問,檢察長何時開始辦案?
法界人士指出,針對張國彬三位法官在判決書中,將他人證詞故意栽贓為朱信強所說,朱信強提出的是『告訴狀』;同時,因為三位法官故意栽贓後做出枉法裁判,所以告發三位法官涉嫌瀆職,因此屬於告發性質。
不論是告訴或告發,甚至兩者兼具,檢方都必須立刻分案偵辦,絕對不能簽結了事,因為檢察官偵辦後予以不起訴,告訴人還可以依法向上一審級檢察官申請再議,可是一旦簽結,就不能申請再議,明顯剝奪人民權利。
簽結就不能申請再議
朱信強不滿檢方,因此連同張國彬三位法官,以及兩位檢察官,一併向監察院陳情,還向民間司改會陳訴委屈,希望司改會將三位法官與兩位檢察官送請評鑑。
目前被陳訴的司法人員是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庭張國彬法官、鄭月霞法官、吳登輝法官,以及民國101年12月19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姓名不詳的藏股檢察官、魏豪勇檢察官。
朱信強指出,曾經於101年7月9日向高雄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暨告發狀,控告三位法官,結果高雄檢察署於101年12月19日發函告知「台端告訴(發)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及枉法裁判罪嫌雖屬明確,然經調查後查無特定人涉嫌犯罪嫌疑」、「查無事證,已予結案」;因此在102年1月4日再次提出刑事告訴(發)狀,結果又經高雄檢察署於102年6月11日再次行政簽結。
11版 朱信強指出證人林瑞生的錄音遭斷章剪輯摘錄並移花接木
控高分院三法官登載不實
朱信強說,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三人違法失職事證明確,因為三人涉及觸犯刑法第213條公務員登載不實,明知朱信強並未有任何以貼補油錢方式賄選的意思,竟然將證人林瑞生的錄音內容斷章剪輯摘錄並為取巧之移花接木,嚴重悖離林瑞生陳述之真意,並與卷內林瑞生相關筆錄所載不符,就在判決書中載以「認定朱信強就林瑞生將以交付賄款予有投票權人賄選之方式,幫朱信強『拉』3、50票之犯意,有犯意聯絡」的不實事項,因而判定朱信強當選無效,顯已涉犯刑法第213條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
證人陳述變當事人說詞
朱信強說,張國彬等三人明知是林瑞生的陳述,並非他的陳述,竟刻意以加冒號及引號之標點,引為他所述,明顯是將明知不實之事項登載於判決書內。
甚至,朱信強痛批張國彬三人膽大妄為,引用刑事一審勘驗筆錄時,曲意調動勘驗筆錄順序,將林瑞生的證詞先後順序錯置、張冠李戴,當然是將明知不實之事項記載於判決書內,顯已涉犯刑法第213條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
至於三位法官涉及觸犯刑法第124條枉法裁判,朱信強表示,枉法裁判是指故意不依法律規定而為裁判,已有最高法院24年上字第1474號判例要旨可供參照。張國彬三人引用的勘驗筆錄內容,並無法推論出「朱信強與林瑞生有意思聯絡」的結論,三人竟然曲意調動筆錄順序,並將林瑞生的證詞來個張冠李戴,以冒號及引號方式意圖混淆視聽,顯已構成刑法第124條的枉法裁判罪。
至於高雄檢察署藏股檢察官的違法失職之處,朱信強指出,該檢察官受理針對張國彬等人的違法行為之刑事告訴及告發案件,未曾傳喚他到庭說明,就發函通知已經予以簽結,函件中亦未載明承辦檢察官之姓名,以致他至今仍不知檢察官身分。
檢察署未改分「偵」案辦理
朱信強說,依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所屬各地方法院及其分院檢察署辦理「他」案應行注意事項之相關規定,應改分偵案而不得逕行簽結,尤其張國彬三人涉犯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及枉法裁判罪嫌已屬明確,不符合逕行簽請報結的條件,加上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的判決書歷歷在目,犯罪嫌疑人即已特定,並無尚無特定人涉有犯嫌之情形,即應改分「偵」案辦理,但是不名身分的檢察官以行政簽結該偵辦的告訴案,已損及再議權利,無異變相為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三人護航,並實質規避上級單位監督,同有失職未當之處。
朱信強說,不明身分的檢察官涉嫌包庇三位法官後,他不服氣,再向高雄檢察署具狀告發,但是檢察官魏豪勇又對張國彬三人再度予以行政簽結,且針對前次簽結理由的矛盾部分,竟推諉稱係書記官繕打語意致令有所誤解。但是,檢察官的簽結內容豈可能由書記官自行決定?
檢察長蔡瑞宗涉嫌監督不周
因此,朱信強認為,高雄檢察署101年12月19日雄檢瑞藏101他5734字第122449號函,絕非書記官任意而為,否則豈不越俎代庖、僭越檢察官職權,即使是書記官繕打行政簽結函件不當,更證明藏股檢察官未自行處理或指示簽結函件內容,任令書記官自行決定繕打簽結函件,這位身分不明檢察官顯有失職,檢察長蔡瑞宗難道不是監督不周?
目前,朱信強已向監察院陳情,不但要求彈劾張國彬、鄭月霞、吳登輝三名法官,並希望監委查明101年12月間擔任高雄檢察署藏股檢察官的身分,還要求追究檢察官魏豪勇的違法失職,並依監察法第6條規定對他們提出彈劾。
●喬偉
12版 「讓大社人的錢,花在大社人身上」
許慧玉 用心看守家園
「回饋金不應該淪為政治籌 碼」、同時帳目應該更透明化、法制化,讓所有大社鄉親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回饋金的福利,這是慧玉的原則與堅持。
慧玉是大社ㄟ女兒,從小生長在這個地方,大社毗鄰眾多石化廠周界而居,空氣中瀰漫著不知名的氣味,環境汙染嚴重,居住品質低落,從小就看到很多鄉親罹患各種莫名的病變,為什麼大社人要忍受如此不堪的待遇?難道這就是大社人的宿命?
用生命換得回饋金
意外終於在民國82年發生,一起不明的氣體外洩事故,引發了抗爭,由於沒有一家工廠願意承認污染是他們造成的,進而爆發了高度民怨,由時任大社鄉長,也是我的父親許正雄先生,出面帶領大社的民眾,不分黨派、不分男女老幼,為了護衛大社人的生存權利、財產安全,進行了為期三天三夜的強力抗爭,震驚全台各界,同時也驚動了時任立法院副院長的王金平先生及經濟部部長江丙坤先生,同年5月3日由江丙坤部長特別在國賓飯店召開協調會議,會議中達成設立地方回饋金…等決議;經濟部工業局遂於同年10月9日函請大社工業區廠商聯誼會,自83年起,按年營業額千分之0.75,提撥敦親睦鄰經費,每年約6,000萬元,交由大社鄉公所統籌管理,運用於地方公益事務,並接受鄉民代表會監督。
帳目須透明法制化
民國100年縣市政府合併前夕,時任大社鄉長的張勝富先生,自行成立了「高雄市大社回饋金福利協進會」,擔任理事長,運用了不知誰賦予的權力,逕行將每年高達6,000萬元的回饋金,撥入「協進會」這個團體,二年來匯入的回饋金高達一億二千六百多萬元,這段期間除有5,700多萬元用於老人營養午餐、每戶水、電基本費補助及國小學童美語教學補助等三項,另外還有6,900多萬元的回饋金怎麼用、用在哪?完全沒有資料可以稽查,區公所請該會提供帳目,卻因它是民間團體,它不予理會,也無法可管,大社鄉親們氣憤地反映給我,慧玉因無實職,無力為民喉舌,或許蒼天心疼大社子弟;張勝富議員在今年三月二十日因賄選案,被判當選無效,由落選頭慧玉遞補市議員職務,才有機會在5月份的市政總質詢中要求市府強力介入並落實回饋金必須法制化,帳目要公開及透明化。
民政局曾姿雯局長曾表示,目前高雄市所有享有回饋金的行政區域,唯有大社區的回饋金未歸區公所管理;再加上民眾對於回饋金黑箱作業造成資源分配不均涉嫌綁樁、貪污傳聞不斷,促使慧玉在5月的市政總質詢時,質疑將每年高達6仟多萬的回饋金匯入私人的福利協進會是否有法源依據?要求市政府應籌組新的審議小組,重新召開籌備會議並且在區公所網站設置回饋金專區,以方便民眾隨時查詢。
爭取現金發放獲好評
「讓大社人的錢,花在大社人身上」,是慧玉在9月底提出的連署口號,我希望能夠透過大社區民連署的方式,將每年廠商聯誼會所提供的回饋金,扣除老人營養午餐、每戶水、電基本費補助及國小學童美語教學補助等三項行之有年的福利外,所剩餘的回饋金,以現金發放的方式,平均發給設籍大社區滿三年的每位鄉親,以實質的方式,回饋給大社鄉親,讓每一位民眾都能真正享受到因長期污染下造成的傷害彌補,近期有民眾至服務處感謝慧玉,因為在慧玉的質詢及監督下,福利協進會在十二月即將解散,解散之前也提出「凡10月底前設籍大社區滿三年,每戶補助電費兩千元」的因應措施,這是協進會成立至今未曾有之事,慧玉認為只要對黎民百姓好的政策就應該做,但為何不及早發放?而是要再解散該會前夕才大張旗鼓來做,此舉無非是把回饋金當作政治籌碼來玩弄欺瞞百姓,未來慧玉將持續監督並要求區公所依法行政,真正落實專款專用,造福百姓。●玉質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