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使如此,他仍然不諱言,他這個主席是「最弱的」迎合外界的批評,卻也以「國民黨將是最強」的回應質疑,這是一句多麼擲地有聲的宣示,反映朱立倫對未來領導國民黨有想法,也有做法,他不會人云亦云,更不因國民黨的大敗,在一蹶不振中隨波逐流。
沒錯,民進黨九合一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但不能證明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是有多麼「英明」,是國民黨敗在自己不長進,一如馬英九所說的「國民黨的敵人是自己」,但不管如何,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卻已助長了民進黨聲勢,六都取其五,已經可以讓蔡英文在大勝後打出的「從鄉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更在借風扯蓬中,成就了蔡英文有絕對優勢爭取大位,這也就是外界對民進黨再次取得政權「寄以厚望」,認為機會很大的理論依據。
鐘擺效應待觀察
在經濟發展中有「M型」的說法,也可推及在選舉中,在兩黨對峙中有「鐘擺效應」的論說,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勝了,鐘擺傾向民進黨,對此一說法,專家、學者都說確是如此,但卻有人以為這次大選擺向民進黨這一廂,是否已「擺定」了?則難有定論,如果,擺動未到盡處,如延伸到這次立委補選,民進黨還是取勝了,當然也可以鐘擺效應到了底看待。事實上,這次立委補選藍2綠3,國民兩黨維持平盤,鐘擺效應並未出現。
在這種情形下,下一次的鐘擺效應很可能會擺向另一端,如果仍然停駐不動,對民進黨是有利,相反的是擺向對方另一端,也許讓國民黨有甜頭了,不擺動又如何成其為「鐘擺效應」,這是理論。
因此,在選舉中一直存在鐘擺效應,之所以成為政治專業人士視之為常態,作為論斷對峙雙方的選舉結果形勢,不是沒道理,當然,以鐘擺的必然性可以常態看待,如果二○一六大選幸運之神還是站在民進黨那一方,證明鐘擺效用沒成為「慣性定律」,此時擺一方,彼時又擺一方,如果國民黨又「奇蹟」式的穩住了政權,也就是說二○一六的勝方是國民黨,則所謂鐘擺效用,可發揮了輪流擺動的常態效應。
朱立倫應該在最後關頭會挺身而出,整個國民黨的氛圍已不可能在這次攸關政權而讓不足以挑起勝選人士出馬充當「炮灰」,也不可再打沒把握的仗,任由對手宰割。
背水一戰VS.志在必得
蔡英文在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內,問鼎大位,確實佔盡優勢,她有很大機會圓其「尚差一里路」的最後走完路程美夢,但在「英倫大戰」掀起之時,她十足優勢可能要打個折扣,因為,朱立倫的優勢是「背水一戰」,在歷史上因積弱不振而靠「背水一戰」的「肥水之戰」,此外是劉秀的「光武中興」就是以少擊垮敵眾的典型改變歷史的戰爭。
因為,經過馬英九八年主政,民怨已深,也形成了民心思變,造成九合一大選的慘敗,馬下台後朱重整潰散的國民黨,黨內已少了雜音,吳敦義知難而退後,也許可視為全黨內外,同仇敵愾,誓志重振聲勢,整軍再戰,不惜「背水一戰」的鬥志,朱立倫既使有市長幹完這一屆的承諾,但攸關整國民黨存亡之秋,也關係國家的興衰,大位之選為重,一市之長的承諾則被看小了,為此,形勢的演變,終究會在因勢利導下,使朱立倫的奮起一搏,做到水到渠成,為求勝算,勢必全力以赴。
因此二○一六之選,英倫一戰,勢不可免,蔡英文固然拜九合一大選勝算而聲勢逼人,但整個民進黨內一片叫好聲中,不免驕態,朱立倫以哀兵之勢力爭上游,沒有包袱,他可以全力以赴,步步為營,矢志求勝。
兩岸問題仍是決勝點
而蔡英文對兩岸問題,她最早否定九二共識,迄今態度未變,四年前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但於今猶烈,她已不可 能如法泡製四年前在面對馬英九爭取連任時,對ECFA先是斥責為喪權辱國,繼之以「概括承受」,減少美、中二塊大石頭的擋道,尤其,九二共識對她而言更是「一翻二瞪眼」馬虎不得,也不容再反覆,在柯文哲連日在兩岸問題存心砸了馬蜂窩,更加引起問題的敏感度,加重蔡英文的難度,這是她的「罩門」,也是爭取大位的當前難以超越的難關,朱立倫雖處劣勢,但並非沒有「翻轉」機會,也許「名嘴們」又得要求再賠一副眼鏡了,也難說。
●林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