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針對下屆總統選舉時程提早,顯示由蔡英文操控的民進黨中央,在她的一己之意下,勢在必行,民進黨另一個「太陽」蘇貞昌既使提出「為什麼要這麼趕」也是說說罷了,想改變已不可能,反映出蔡英文對未來大位之爭,意志堅定,也勢在必得,媒體以現在執政的國民黨在傳出吳敦義副總統以缺少班底,決定放棄更進一層樓的打算,對國民黨將推出何人競選,充滿質疑,頗有蔡英文已難有人與其匹敵的態勢,這種為蔡英文「助聲勢」的看法,其實,那是言之過早,也失之偏頗。
吳敦義不選乃意料中事
不必現在就為國民黨擔心,蔡英文當前將沒有強而有力的人選和其抗衡,放心吧!也不必替古人擔憂,堂堂第一大黨,又是當前的執政黨,豈有推不出有力人選「陪」蔡英文玩這一遭,吳敦義棄選,從實力論,再論排名,他都 不是國民黨「首選」,我們很確定,吳敦義不選,此乃意料中的事。
有媒體在吹捧王金平,以一家媒體日前所做的民調公佈王金平的民意支持度高過蔡英文,也排在朱立倫之前,而一再以「王朱配」看待,這種論調根本就是「差之毫厘,失之於千里」,落差太大了,如果感到懷疑,那麼就由這家媒體再做一次民調,命題是國民黨的總統人選是誰?相信王金平不可能成為「領頭羊」,充其量,列在「中段班」。
至於所謂「王朱配」,更是不知所云,如果翻轉過來以「朱王配」論,不能接受,則「王朱配」當然更不可行了,持「王朱配」的論者,犯了「選擇性的失憶」,只是為了個人好惡在美化王金平罷了,以王金平因「馬王之爭」,成為國民黨在九合一大選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種「創造性泛泛之談」,王金平沒那麼「偉大」。
王金平沒那麼「偉大」
因為,九合一大選失敗,是馬英九政權的執政無能,改革猶豫,決策反覆,也是大環境不利因素,使得人民對馬的施政,拼經濟「無感」,而導火線則是油電雙漲,其剛愎自用,失去了民心,成為「民心思變」,也因此便宜了民進黨。
其實,王金平操控國會多年,又有什麼表現,不外乎「腳踏兩條船」,藍綠都好,忽藍忽綠,支持者以他處事圓融,在藍綠之間游刃而有餘,但在嚴格尺度下,批評他立場飄浮、色彩模糊如此而已,如果,以吳敦義的個人條件和王金平比一比,高下之分,在國民黨內恐怕可有得比,吳缺少的是沒有綠營人士「討喜」,王金平多了綠營的「好感」,這才是吳被比下去的原因之一。
朱立倫已成為國民黨共主,出任黨主席後,目前在全力改革黨務工作,而之前他當選連任新北市長後「與市民有約」,說好會全力打拼市政工作,一定做完任期,這二個因素導致他對二○一六總統選舉,不好說話,畢竟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不能為了志在大位而在話猶未了便「食言而自肥」了。
拱朱將是共識
可以說,未來的總統選舉,在國民黨內朱立倫已經是無可替代的唯一人選,旴衡藍營全局,朱既是「共主」,更是攸關一蹶不振的國民黨「少康中興」的一個寄望,眼前的國民黨人選,的確有落差,但這不可以「人選難覓」看待,正如當年馬英九問鼎大位時,他聲勢直逼雲霄,無人可望其項背,並非沒有其他適當人選,而是在形勢比人強下,非馬莫屬,馬頭角崢嶸,脫穎而出,確是在當年的形勢下因緣際會造成。
因此,於今的朱立倫,固然其聲望不如當年的馬英九搶眼,所向披靡,但他在當下的國民黨內確確實實是「異軍突出」,在外界所推論的吳敦義、王金平和他三人比較,超出最多,呼聲也最高,眼前藍軍足堪爭大位者「捨朱其誰」?只有朱立倫一枝獨秀,那是鐵一般的事實。
在稍早之前,當朱立倫競選國民黨主席之時,是在同額競選而當選,在投票率寫下紀錄,足以證明朱立倫在黨內的支持聲望,無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