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二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大敗,民進黨人在檢討中,便坦承對中政策有以致之,有人挺身而出要加以自省,改以檢討,於是乎,一連串的兩岸論壇,搞了半天,最後還是拿不出一套正面的政策,甚而以「紀要」草草收場,光是一個台獨黨綱便把他們給綁住,完全動彈不得,柯建銘這位在關說案中名噪一時的立委,便在論壇中喊出凍結台獨黨綱的建議,頓即陷入四面圍剿,而不了了之,蘇貞昌只好以「民進黨無所謂台獨黨綱問題」自我找下台階了事。
蘇蔡都稱「中國大陸」
其實,不久前蔡英文就安排她基金會大將林全登陸「考察」.當時,蔡英文便表達了善意,公開稱呼「中國大陸」,或是「對岸」,完全不提「中國」二字,而蘇貞昌主導的黨中央在去年十二月舉辦的「中國大陸學生研習營」,名為營造對大陸來台學生的善意,也是稱呼「中國大陸」,但這二位民進黨的「兩個太陽」在剛剛以「中國大陸」統稱對岸時,言猶在耳,可是,面對這次高中課網將「中國」改稱為「中國大陸」,民進黨竟然捉狂,放言其主政的六個縣市將堅持杯葛課綱,仍然以「中國」取而代「中國大陸」,整個問題演變到這個地步,只能對民進黨的出爾反爾,視之為「自打嘴巴」了。
顯然,在「中國」與「中國大陸」二個稱呼之中,外界概以「中國大陸」呼之,並無所謂矮化,反而暴露民進黨分明在操弄一貫行之「民粹意識」,如蘇、蔡之前可以稱呼「中國大陸」,到了歷史課綱時便視「中國大陸」取代「中國」為洪水猛獸,其先後自我矛盾,這種時乃窮的變化,寧非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其實,民進黨本身有罩門,在藍綠對決中有百分十幾的「台獨選票」扮演了關鍵因素,他們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一直模稜兩可,這也就難怪最近倡言要成立政團的林義雄就直言不諱,「民進黨沒有論述,只有選舉」。
跳脫不出兩岸迷失
也就是說,不是選舉時他們可以退一步,但選舉當前,為了選票,就得再進二步,林義雄的一席話正中民進黨核心要害,在這種前後矛盾,始終跳脫不出兩岸迷失,對中搖擺,甚而逢中必反,一個政黨居然沒有與台灣生存悠關重大的兩岸政策,又如何能期待奪回政權,如服貿法的延耽,不就民進黨在扯後腿,這對一百多萬台商看在眼中,又如何把這張票投下去?人在做,台商在看,而關係國內中小企業的切身發展問題,任其過不了立法這一關,這個政黨「只有選舉」的心態,想取得有識選民的支持,那是難,難如上青天。
為此,我們大可未卜先定調,兩岸政策仍然原地踏步,二0一六年大選民進黨機會不大。
當然,退後一步看這次的高中歷史課綱定調,民進黨的反彈,對日方面被認為是一路「親日」也好,根本就是「媚日」也罷,那是對歷史的扭曲,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對中的定調忽這忽那,完全走不進兩岸核心價值,很難取得人 們的接受,也是咎由自取。
但一旦有六個縣市真的不接受這個已定調課綱,必然形成「政黨意氣之爭」,最倒楣的是學生,他們一定會對大人們在意識型態上爭論不下,演變成政治惡鬥,無辜學生都可以不理會,但面對課綱走向一國二制,到了最後的全國性大考時,為了對課綱的不同調,勢必有不少學生非得雙倍付出,加重他們的課業負擔,其後果如何,已不難想像。
課綱不同調 加重學子負擔
不必追朔歷史,因為,太久了,或二百年,乃至五百年、一千年、二千年都年代久遠,考據困難,但發生在現代的日本殖民政府治台,則是眼前事實,如何抹滅、扭曲,而兩岸問題,民進黨一再強調對兩岸發言權絕不給國民黨「獨享」,卻到了關鍵時,中國與中國大陸又有多大差別,不過是意識型態之論,捨大取小,真搞不懂這個黨何以如此的錙銖必較,卻又是「損人不利己」,叫人難以理解。●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