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定調的「課綱微 調」公佈,即將由全國高中實施後,民進黨即強烈反彈,甚至動員該黨主政的六個縣市全面杯葛,他們所持理由是,課綱明顯「去台灣化」,造成對立,尤其對「中國大陸」稱呼,而不再以「中國」呼之,表示無法接受,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慣性又表露無遺,而最令人費解的是課綱對日本統治台灣改為「殖民統治」以及把慰安婦加上「強迫」二字,居然也無法接受,甚至明明對大東亞「侵略」的概念,都認為不可,這種對歷史看法的扭曲,如非「媚日」,實在叫人難以理解。
反中媚日 背離事實
果真如蘇貞昌領導黨中央策動六個民進黨主政縣市同步杯葛,不接受高中歷史課綱的重新訂調,未來國內高中歷史課本豈不淪落為「一國二制」,對其「媚日」又在兩岸中繼續保持「敵對」做法,中國大陸的反彈,不難想像,政局不安,內部惡鬥,對民進黨而言,未必有加分,反而只有減分,我們對這件爭議的看法是,二0一六大選民進黨想重新奪回政權,機會渺茫,一葉落可知秋將至。
攤開教育部這次對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全文,拿來和現行內容比較,平心而論,應該比較符合歷史,但要面面俱到令各不同政黨都接受,本來就有主客觀的差異。
學歷史的人士都耳熟能詳的是,寫史受執政者主觀立場影響,確實很難做到完全符合史實,當年寫史記的司馬遷之所以遭到「腐刑」,便是對當道的史實指導不願配合,但後人對史記奉為中華歷史的經典文史,二千多年來的歷史地位仍然屹立不搖,而拿兩岸對峙的抗日戰爭的近代史記載,就出現各說各話,落差很大,這就是因執政者的「短視」,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如何正本清源,恐怕只有等另一個「朝代」才能有公正,接近史實的呈現。
日本戰犯坦承「侵略」
這次的高中歷史課程的微調,其實,追述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也不過一百年不到,老一輩的人都切身體會日本政府如何統治台灣,而日本治台照說對每一個台灣人而言,只有切身之痛感受,為什麼把日本政府統治改為殖民政府統治,當年日人治台本身就是「殖民政府」,民進黨居然無法接受,而對日本帝國當年發動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連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失敗無條件投降時,都坦承「侵略」的錯誤政策,東京大審處決大批日軍領導階層,以日相東條英機為首的一批侵略將領,追朔當年盟軍大審判決中,已經如鐵一般的事實,為什麼民進黨人對「侵略」二字如此敏感、激烈的反彈,早一輩的台灣人被日軍壓迫充當軍伕,死傷無數,都是歷史的重大傷痛,民進黨能視若無睹?
其實,被民進黨奉為早期民主鬥士的蔣渭水,雖屍骨已寒,但他當年為反對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他身先士卒,不管是成立團體,或是辦報為文,不就是沖著日本的殖民統治嗎?
而課綱中對慰安婦的描述增加「被迫」二字,便是完全反映事實,迄今猶在的少數慰安婦,就有血淚的控訴,請問,被日軍拉去當戰爭「慰安婦」難道是「自願」,都是主動奉獻嗎?這個慘痛的血跡斑斑的史實,對日本的控訴並非只有台灣,韓國人迄今仍然對慰安婦這種違反人性,無視人權的做法,表現強烈責難,一再要求日人賠償,「被迫」二字,真不知民進黨有什麼理由,居然大言不慚要加以杯葛。
面對課綱修改自我矮化
近年來釣魚台事件,華人世界人人聲討,一再展開抗爭行動,惟獨民進黨悶不吭聲,如李登輝之流竟然有昧者良心大唱反調,說什麼釣魚台是日本的,即使民進黨視若無睹,莫非也在「默認」不成。
從慰安婦反彈加上「被迫」,不接受殖民政府,也反對日軍對大東亞的「侵略」,一件件,一樁樁,無一在違反史實,如非在「睜眼說瞎話」,豈非是在「媚日」不成。
對兩岸政策一直是民進黨拿捏不定的,不是退一步又進二步,大都時候都是「逢中必反」,這次歷史課綱中把對岸由呼之以「中國」改為「中國大陸」,這回,似乎刺痛了他們的「要害」,以自我矮化抨擊課綱修改不對,群起而攻,只能以民進黨始終走不出「反中」的自我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