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軍艦與戰機在春節前後幾天和日本戰艦、戰機在釣魚台附近數度對峙,雙方不僅在互別瞄頭,雙方對峙互不相讓,大有擦搶走火、一觸即發的緊張態勢,消息傳開,美國反應相當凝重,而韓方,乃至東南亞地區各國都寄以關切,其實,從安倍晉三重出,再任日相後,即一再有對中國挑釁言行,從參拜靖國神社、慰安婦、教科書、領土等一連串事件,已給國際強烈感受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的氛圍,尤其,中國稍後透過其駐外使節不斷的抨擊安倍過激言行後,一百廿年前的甲午戰爭,如今正是二甲子,在這個極為敏感時刻,中日雙方是否會從雙方艦機對峙,演變開戰,重演當年甲午一戰的歷史事件,值得國人關切。
東京都知事選舉 右派出頭
從日前傳來的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結果,安倍晉三力挺的舛添要一以二百一十萬票大勝,得票數居然比前首相細川護熙和人權律師都宮健兒二位對手得票總和還高,值得探討的是,力主重啟核電廠的舛添要一能在東京都選民中輕鬆擊敗強烈主張廢除核電的二位主要對手,當全球都在推動「零核電」聲中,東京選民卻選擇了主張核電的人選,顯示日人對安倍的極右主張,所謂軍國精神的認同,已超過了核能發電的氣勢,此一「質變」也反映了自二次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國力衰敗,後來,雖然憑藉在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所謂「日本第一」的奇蹟,對長年以來在日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之被壓抑,認為在安倍復出後的激烈言行,有之前「安倍經濟學」的冒出,在日本近年來經濟陷於不振,每況愈下,甚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不保,為中國大陸迎頭趕上,取第二大而代之後,在其激進手段擴大支出和實施貨幣寬鬆,果然為低迷不振的日本經濟有如打了一劑強烈興奮劑,安倍國內支持度因而節節高漲,進而借風扯蓬,將隱然多年的極右作為,一一展現。
當各國嚴厲反對朝拜靖國神社,歷屆日相也受國際壓力,尤其中、韓二國的強烈反制,都不再有朝拜靖國神社,蓋有多年,安倍卻出人意料之外,竟不顧國際視聽,率其執政閣員到靖國神社祭拜,其重振軍國主義的潛在意識,浮出檯面。此舉當然引起國際一致譁然,中、韓兩國頓時強烈反彈,並不意外。
二戰戕害亞洲國家
中日甲午戰爭,打了勝仗的是日本,中國是大清帝國,以當年世界第三大海軍艦隊卻在黃海不堪不擊,為清朝眼中的「小日本」打敗,台灣因此割讓,台灣人從此陷入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之後,日本軍國政府乘勝追擊,又在入侵中國領土的東北打了勝仗,在「日俄戰爭」中擊敗蘇俄,大日本帝國因此不可一世,才有「大東亞侵略」計劃應運而生,從九一八事件展開了全面對華侵略,在攻城掠地中佔領了大片中國領地,姦殺婦女老弱,驚動全球的「南京大屠殺」於焉上演,接著日本在東南亞揮軍西進,才在「珍珠港事變」中招惹了美軍,此後,美軍一聲號角下,節節反攻,日軍因此節節敗退,然後,在兩顆原子彈落在長崎、廣島後,造成死傷無數,日軍欲振乏力,終至由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終於結束,接著是「東京大審」,日相東條英譏為首的大批戰犯或極刑,或處重刑,包括東條英譏在內受極刑後,始有後來「靖國神社」的出現,成為日人追思軍國武士道精神的標示,也受到受害國包括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政府認為切身之痛的記憶。
狂妄舉動震驚世界
為此,後來日人對祭拜靖國神社只在民間人士為之,日本在美軍佔領後均視為最大忌諱,但隨著日本政府在美國的維護下慢慢茁壯,國力也因經濟發展而強大,在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已有前後多位日相突破禁忌,或有朝拜靖國神社之舉,但都未如安倍這種公然敲鑼打鼓,
唯恐世人不知的狂妄舉動。
安倍以日人受長期日本戰後各種國際禁令束縛,國內政治延續,難以順利推展,歷屆政府存續如「五日一京兆」般,頻頻走馬換將,他曾在之前當過三百多天的首相,因政績推展不佳,以「身體健康」為由辭職,這次捲土重來,處心積慮,先打出「安倍經濟學」一炮而紅,提高日人認同,國內支持度提高,為歷任首相罕見,對這位雄心勃勃的右派代表性人物,一旦試水溫有成,對右派積壓多年的軍國精神,自是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於是乎,他在釣魚台群島的領土爭議中,大言不慚聲稱為日本國土,接著艦機出動,展現其護土武力,然後,又在教科書正式把釣魚台納入日本國土,不顧中國的反彈,對台灣那種微弱的抗議,更是不屑一顧。
美國只有自己利益
當然,正在發展海域戰的中國,在公佈防空識別區後把釣魚台納入,針對性強烈,當然是沖著日本安倍政府而來,中國戰機、軍艦已大辣辣的出現在釣魚島領海內,連唯一的航空母艦都出動了,日、中對峙看在美國眼內,初期以為是雙方做足姿態,到了春節後幾天,雙方戰艦已不再是保有安全距離的對峙,而是面對面對決的強烈態勢,大有一觸即發,逼近開戰的臨界點,美方這時才察覺雙方的軍事對峙,已不可輕視,因此,對雙方都採取警告。
美方的勸告,中方採取審慎態度,但 安倍政府則完全不在意,熟悉日、中對峙形勢嚴峻的專家們,已看出其「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根本是打著把美方拖下水的如意算盤,其實正中美國的下懷。
一般以為,就中、日雙方軍力比對,中國仍居上風,尤有航母後海戰實力延伸後,胸有成竹,但日方則以為美軍一旦被拖下水,必定站在他們這一邊,因此,毫無顧慮,即使一觸即發,擦搶走火,也正中下懷,而中國不在乎日本的挑釁,但對美軍一旦介入,中國應該有所準備。
安倍的無所忌諱,助長其軍國極右的精神,除了頻頻走訪印度,乃至俄國等中國周圍國家,以為牽制,因此,在釣魚台對峙,引起國際關心後,他的言行更加猖狂,先是對台、韓二國「慰安婦」問題,公開表示不是問題,乃戰爭中國際上各國行之多時慣例,不惜觸怒韓國,對中國最在意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個重大事件,血跡斑斑的歷史,世人觸目驚心,但安倍則回以此一事件乃「蔣介石」導演,並非事實,連這種造成數十萬人民遭到射殺的驚人事件,都可以「睜眼說瞎話」,活生生的抹滅慘絕人寰的歷史慘案,安倍政府的欲蓋彌彰,為日本慘無人道的作為,企圖在其推卸責任給當年日軍戰敗後還以「以德報怨」,給予日軍人權對待的蔣介石,安倍的否認史實,其政治道德已不能以正常眼光看待。
侵略殖民台灣
甲午戰爭後已過了二甲子,對世界華人的深刻記憶都認為「國恥」,也是每一位華人不可忘卻的歷史記憶,如今,安倍極右的軍國精神在他一連串的言行挑釁,輕率抹煞史實,更進而挑動對釣魚台領土捍衛中,採取對中國極端作為,這已不僅是中國大陸政府要加以重視,在台灣這一廂的國人,更不可輕忽。
當年甲午戰爭前引起的導火線即發生在台灣屏東縣牡丹鄉的「牡丹灣事件」,是日軍第一次在台灣國土上演出的「侵略戰爭」,之後,才有清朝政府對恆春半島的重要性,下令興建迄今堪稱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恆春古城」,當年原住民抵抗以日軍將領西卿中將從車城登陸,入侵牡丹,在牡丹鄉現在的石門和當地原住民掀起戰爭,終因原住民在日軍銳利武器後死傷遍佈,西卿也在原住民血汗反抗中傷重死亡,如今石門猶然在,恆春古城更是今猶在,但國人對「牡丹灣事件」慘烈的血淚史跡則忽略了,因牡丹灣事件後引起的中日甲午戰爭,台灣因此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其慘痛教訓,史實俱在,但近日教育部修改日本統治台灣多了「殖民統治」四字,連日本都承認事實,最大反對黨居然否認,而日本侵略台灣,更是鐵一般的事實,當年多少台灣同胞抗日遭害,更是人們記憶猶新,民進黨人居然反對「侵略」二字,至此甲午戰爭滿一百二十年,安倍政府激發其軍國武士道精神,百般挑釁,任何一位華人包括台灣都應正視,有正面反應才是,當年「國恥」不容重演,就應該提高警覺,採取適當作為。●犀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