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屏東縣議會擁有多 數議員,但在論政發揮民意監督施政方面的表現,卻很抱歉,如果是人多口雜還是小事一樁,問題出在掌握過半的議席,即使沒有和執政的民進黨縣府「一鼻子孔出氣」,也差不多近乎「府會一家親」的地步,這種地方政治上的突兀現象,恐怕也是國民黨長期以來始終沒能在屏東「翻盤」,收回失去十六年地方政權有關,所謂形勢比人強。
在政治運作中,通常是府會可以合作,其前提是基於發展地方進步大局,但正常的議會監督,牽制縣政府施政不當,仍然是一個最起碼的要求,一旦演變到府會一家親,完全失去了議會對縣府施政的監督機制,就是政黨政治的一大敗筆,則議會制衡喪失,當初議員諸公們在競選時喊得「震天價響」要為人民看緊荷包,豈非「說的比唱的好聽」。
程清水當議長成府會一家親
想當年,縣議會可曾在發揮對縣府制衡有過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但又曾幾何時,這個議會充分發揮民意監督施政的表現,已經難得見了,從前議長程清水主持議會後,「府會一家親」在暗中磨合後,縣議會對縣政府的制衡消失了,曾經是國民黨一再培養,寄以重責大任的程清水改變,從好的方面看,那是當年主持縣政的前縣長蘇嘉全在拉攏議會演出「哥倆好」,有了淋灕盡致的發揮,對府會兩巨頭的「將相和」,看在國民黨地方黨部眼中,完全沒輒,自家人卻跟對手陣營大搞「陳倉暗渡」,終於公然「唱和」,除了焦慮、無奈,還是無奈,筆者曾引用俗言「我心本將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形容國民黨對一手栽培的程清水的「質變」,只有徒呼負負而已。
程清水幹了十多年縣議會議長,老大帶頭和對手蘇嘉全的執政團隊攪和,其他議員又能怎麼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難想像蘇嘉全八年主持縣政之所以一往而無不利,而樂得雙方皆大歡喜的箇中端倪。
蘇貞昌敗在受到議會制衡
蘇嘉全能屈能伸,他記起了同路人,也就是施政強硬,得理不饒人的前縣長蘇貞昌,在爭取連任失利的教訓,深入檢討後,議會的強力反制,施政處處受制,動輒得咎,因此,他當選走馬上任後,便把如何「收伏」議會這個監督機關列為第一件要務,在他俯仰自如,極盡求全之能事的運作下,他不但接近了議長程清水,進而在哥倆好下成了府會一家親,於是,八年施政,分毫無爽,有了議會的配合,他這個縣長可幹的如魚得水、水波不驚、風平浪靜,到了他把棒子交給個人條件並不突出,卻有了蘇嘉全為他鋪下的康莊大道,又碰上了國民黨在「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先後推出實力平平的王進士後,又是實力更差的周典論,當然,只有豎起白旗,把政權拱手讓人的份兒了,國民黨的不長進,至此表露無遺。
程清水為朝野兩黨在屏東打下哥倆好的基礎後,是不是想開了,突然對連任在握的議長寶座,表現了謙讓,由周典論接棒,據說,程清水向議會揮手說拜拜之後,已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過去國民黨戰友夥伴,也都不相往來,但熟悉地方政壇人士仍然傳說,有「囝仔仙」綽號的程清水早就大翻身了,和民進黨私下來往頻頻,種種傳說不一而足?
古人有所謂政治人物的節 操,有「不事貳臣」一說,但在屏東地方政界,則早已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書雖然讀的不多,但政治閱歷可是一把罩,他的轉變,正印證了這句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個案。
周典論錯失反制時機
而周典論接手議會後,他可是「眼高於頂」,對如何重振議會制衡機制,似乎著墨不多,和曹啟鴻主政的縣府,外界的看法表面若即若離,但那四年府會還是相安無事,做為反映民意機關監督權的發揮,縣議會也沒有太大作為,原來,周典論心中的那把尺是擺在坐上百里侯這個寶座上,一般人士看法,如周典論真的志在當選縣長,照說,在他主持議會的那四年,理應充分發揮對縣府的監督機制才是,先為自己的競選建立相當程度的反制基礎,可惜,他錯過了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