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個月,就屆滿廿九年的民意代表生涯,對去年才加入民進黨的市議員蘇炎城,連任六屆市議員,外加之前的鳳山市民代表一屆,在市議會滾滾諸公中,堪稱唯一無縫接軌連選連任民意代表第一人,而廿九年投身民主政治中,其中廿八年是以無黨籍身份問政,他以為在民主政治的今日,加入民進黨是「正確選擇」,因為,這是政黨政治必要之善,而高雄縣市合併後,大幅度提昇地方建設,對他而言,有如「魚幫水,水幫魚」相互輝映,他相信高雄市的繁榮發展,指日可待。
修機車建立基層人脈
一個黑手起家,年輕時因家境困頓,退伍後即以修理機車為生,這是一門微利的工作,但他生性淡然,在為客人修理機車時,因為手藝頗受肯定,連警方人員都慕名而來,一時口碑傳開,機車生意日漸興隆,更因他服務周到,與警方相關單位建立了良好關係,因此,修車之外,也幫客戶提供交通方面的服務,為此,不出幾年,慢慢建立了基層人脈。
因緣際會中,他以為機車店應是他這一生的事業,卻想不到友人對他的好人緣,交遊甚廣,勸他何妨投入當年市民代表選舉,他自認才德疏淺,不成氣候,倉促因應,居然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初試啼聲,竟然以多出區區十二票成為最低票當選。
意外當選後,他自知各項條件均有不如,於是,他勤於閱讀相關書籍,更到補校進修,多年苦讀,果然讓他熬出了頭,取得專科學歷,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在進修之餘,他更全力投入基層服務工作,廿多年前僅有一面之緣的前縣長余陳月英對他行事處世作風深為賞識,即要他更上一層級,投入縣議員選舉,當時,距投票僅短短一個月,臨陣匆匆,但仍全力以赴,僥天之大倖,卻能以多出第一高票落選人十一票而吊車尾當選,他知道本身的缺點,也瞭解勤能補己之不足,他走基層更勤,因此,他的服務表現,已慢慢贏得了選民回應,之後,連選連任,真的是攻無不克,而且,在包括鳳山在內大選區中多達四十多人力爭十九個應選名額,他不僅當選,得票也從一開始墊底而節節上升,後來,更名列前茅,他則以更貼心服務表現他對選民的回饋。
縣市合併後加入民進黨
在當年的二黨對峙中,蘇炎城無黨籍身份處身其中,自是難免「兩大之間難為小」,處境雖困難,深受進退維谷之苦,但他仍以服務,還是服務展現過人為民服務熱誠,在議壇問政,因學養已更加成熟,他擅於搜集資料,因此,他的發言,擲地有聲,一針見血,迥異他人臨時抱佛腳,天馬行空漫無邊際,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的問政,他的問政表現,自然獲得傳媒重視。
隨著問政高度的提昇,他以「形勢比人強」,在高雄合併後立即當機立斷投入民進黨陣營,廿八年的問政孤兒終有了歸宿,他認為選擇入黨,是為了擴大問政領域,尤其,民進黨在高雄執政,合併後市政經費激增為一千四百多億,比起高雄縣時的三百多億,用在地方建設經費更加充裕,他全力爭取他服務選區大鳳山地區的基層建設,短短二年便打開了二十多年形成瓶頸的道路開闢工程,為提供居民休閒的公園,更以幾何倍數增加,被鳳山人譏為「黑龍江」的鳳山溪在他配合其他黨籍議員力爭下,已投入四億五千萬元進行整治,他日「水清有魚」,正可讓市民清澈的溪流,滿足居民兒時的記憶。
催生台灣最大夜市
蘇炎城深知高市舉債最多,冠絕全國,但他認為即使舉債,但「錢花在刀口上」,促成地方建設,繁榮地方,是可接受的,因為,地方繁榮了,財源才會增加,失業問題才會迎刃而解,面對市長陳菊的大陸之行,他以為促成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正是時候,高雄市有必要用開闊心態以迎陸客,以及對岸來高投資,但他謹守的前提是「主權獨立」必須堅持。
最近在高雄很夯的,為高雄的消費市場帶來最大商機,「催生」這個國內最大夜市背後就有蘇炎城「身影」,但他不願居功,僅淡然以聊盡為民服務職責回應。●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