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83期 | 2015-09-29 02:11:42

10版 太原文化融古今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九朝古都,古 稱晉陽,建城有250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漢族與其他其他邊疆民族衝突的兵家必爭之地。經年累月的文化融合,在這個城市留下了很多的痕跡,有世界最古老的摩崖石刻佛像、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以及眾多不同年代留下的建築、文物。 太原市西南的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紀念晉國開國的諸侯唐叔虞而建。唐叔虞本姓姬周成王之弟,封地原本稱為唐,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之後,因為境內有晉水流過,就把國號改為晉。

晉祠三絕3000年歷史

   晉祠有3000年的歷史,《水經注》就有記載,經過歷代的修葺、擴建,成為如今有宋、金、元、明、清歷代建築100餘座的古建築群。其中,宋代的聖母殿、魚沼飛梁、金代的獻殿,被大陸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園區內3000年的周柏、難老泉、和宋代的侍女像泥塑,被稱為「晉祠三絕」。 太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發祥地,晉祠內有李世民立的《晉祠之銘并序》碑,開創了行書上碑的先河,後人評價是僅次於《蘭亭序》的行書傑作。 永祚寺雙塔,是太原市市徽的標誌,建於明萬曆27年,塔高13層,是現存成雙磚塔中,塔身最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善的建築。寺中的大雄寶殿,是磚造仿木無樑建築的精品,斗拱、飛檐、椽、垂柱皆由磚雕而成,極有看頭。

摩崖佛像開鑿年代早

   太原的宗教也極為輝煌,北齊開鑿的蒙山大佛,高63公尺,雖然比樂山大佛少8公尺,卻早了162年,是世界上開鑿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佛像。太原市西南的天龍山石窟始建於東魏,現存25窟,以唐代的佛像最多。山西在史上是道教全真教發展的地區,鄰近天龍山的龍山石窟,主要開鑿於元太宗6年,是全中國唯一的道教石窟,有道教石雕66尊,除了道教諸神之外,多為全真教開山祖師的造像,完整保存了具有全真教特色的雕刻。 太原是大陸的產煤重鎮、重工業基地,傳統給人的印象就是礦場、煙囪、煤灰、黃土。經過10年的整治,關閉煤礦場、改善工廠汙染防制、市區改用天然氣、東、西山大量造林、整治汾河,太原的空氣品質、氣候都有很大的改變,並且名列中國幸福城市的前三名。

汾河整治休憩好去處

   原本間歇性斷流的汾河,在整治、建壩攔水之後,如今已經成為市民休憩的去處。河東岸的長風文化商務區,找來法國夏邦傑設計事務所設計,有山西大劇院、山西省科技館、圖書館、美術館、太原博物館等具有現代感的建築,是太原市最新的發展重點。 太原市從2012年開始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如今已有1285個租借站、41000輛車,平均不到500公尺就有一個租借點。太原的公共自行車由台商佳得興製造,是單速、軸傳動的系統,前1小時免費,還車之後立即可以再租,晚上11點到隔天早上7點也免費,所以免費使用率達到98%以上,平均周轉率則達到11次/日。 講到山西,就不能不講到麵食。據估計,依據材料、作法的不同,太原的麵食可以有100多種變化。除了常見的小麥之外,山西人連紅豆、綠豆、馬鈴薯、蕎麥、筱麥(裸燕麥)等雜糧、豆類都可以做麵,作法除了常見的刀削麵、拉麵、剪刀麵、貓耳朵之外,還有剔尖、抿尖、擦疙斗、包皮麵等等。太原的柳巷小吃一條街,有多家超過百年以上的老店可以品嘗正宗的太原味。

⇧回模組首頁
⇦09-29 很角色週報183期
⇨09-29 很角色週報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