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83期 | 2015-09-29 02:11:20

11版 代縣 悲壯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位於山西 省忻州市代縣的雁門關,自古就是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門戶,傳說從周武王時就派兵鎮守。秦代的蒙恬,漢代的衛青、霍去病、飛將軍李廣、薛仁貴、楊家將,歷史上無數名將的傳說都以此為背景;包括王昭君在內,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公主,就有十餘人。 雁門之名出於《山海經》,「雁門山,雁出其間」。雁門關所在的勾注山,群峰海拔1900公尺以上,只有過雁峰兩旁有比較低矮的山谷,大雁只能從此飛過。雁門關就坐落在這山谷上。

雁門天險歷代駐重兵

    傳說早在西周時代,周武王就派弟弟姬偃率兵陣守雁門關,後來周成王賜給這個叔父姓「幸」。戰國時期,趙國置雁門郡,雁門關則始於唐代。現存的關城,則是明洪武年間始建,近代又再翻修。 雁門關,不只是一個關口,而是一整個軍事防衛體系。現存的雁門關有東、西、北三個城門,關城周長一公里。從關內到關外,依序是東門、西門、北門,西門與北門之間是甕城,「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就是北門城門上的對聯。東門與西門上書「天險」與「地利」,「天」與「地」都是武則天所創的字,天是草田戈三字組合成的,地則是山水土組成的「 」字。 雁門關的東門內有鎮邊祠,供奉著歷代邊關名將的塑像。關內有古道遺跡,可以清楚看出晉商當年走關西,車輪在石頭上壓出的車痕。甚至連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成了今日的景點,景區內還立了個「蕭峰跳崖處」的石碑。西門與北門之間則有關帝廟,據傳當年晉商出關,都會在此處上香祭拜,祈求關聖帝君保佑一路平安,也標榜晉商的童叟無欺。

楊忠武祠供奉楊家將

   講到雁門關,就不能不提楊家將。楊令公(楊業)出生於太原,但楊家將的故事背景,卻都發生於雁門關一帶。代縣至今仍有楊莊、馬圈溝、保安莊、鐵匠營、東留守、西留守、南留守等諸多地名,都與楊家將有關。 代縣有個鹿蹄澗村,村中住的是楊六郎的後代,村裡八成的人都姓楊,以楊業是第二代算起,村中的楊家後代,輩分最高的是第三十六代,輩分低的則是四十幾代。村中有楊忠武祠,是元代敕建的祠堂。楊忠武祠大門口,掛著「矣世將略」、「三晉良將」、「一堂忠義」三塊匾,充分表現了楊家後代對先祖的崇敬與驕傲。 傳統戲曲中,關於楊家將的傳說很多,就連楊家將的排行、名字,也都有不同的說法。但根據當地族譜的考證,楊業的七個兒子,分別是延平、定、光、輝、昭、朗、興,外加一個義子楊延玉(俗稱楊八虎)。 楊忠武祠內,供奉著楊老令公(第二代)、佘太君、楊家將,一直到楊家第二十四代楊炳的塑像。祠內的塑像,據說均是原塑、近代曾重新上彩。文革時期,楊氏子孫將先人頭像拔起,藏於家中,方能免於紅衛兵的破壞。 據楊忠武祠不遠處,還有楊七郎墓,墓旁立有嘉慶二十年立的「宋贈武勇將軍延興楊公神墓」碑,也是楊家將現存唯一的原始墓碑。

阿育王塔外觀最獨特

   代縣政府大院內,有阿育王塔。是大陸十九座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中最北的一座,也是現存最完整、外觀最獨特的一座。阿育王塔原屬圓果寺,但寺毀僅存塔。 阿育王塔邊,就是原本的代州州衙,創建於明洪武十年(西元1377年),第一進已毀,但二、三進保存、修復狀況良好。

⇧回模組首頁
⇦09-29 很角色週報183期
⇨09-29 很角色週報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