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亮慶提出的十四加十八則在議長一戰中獲勝,議會這個僅存的藍色灘頭堡便跟著淪陷,屏東全面綠色,才是百分之百的「一片綠」,可惜,綠營卻在關鍵時刻,有了「一念之仁」,捨棄乘勝追擊念頭,放了藍營一馬,民進黨反而拍板敲定支持國民黨籍的周典論當選議長。 一些綠營內人士對未能爭取下議會,反而支持周典論是最大失算,吳亮慶便是其中「恨鐵不成鋼」的代表性人物。
政治無永遠的敵人朋友
從當年縣長選戰中,綠軍爭取連任的曹啟鴻在面對藍軍周典論對決中,雙方文宣攻勢在肉搏戰中的激烈對決,壁壘分明,但曾幾何時,當年的敵人如今卻成為綠營支持當選的「友軍」,此一時,彼一時,不正是「政治沒有永遠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最佳寫照。 周典論在議長選舉「挾綠營支持而自重」因而輕易當選。因此半年來府會連磨合都免了,就堂而皇之的進入「府會一家親」的你儂我儂階段。 因此,吳亮慶演出的那齣「熱臉貼上冷屁股」的戲碼,雖然悲壯,但在綠營的盤算下,周典論雖獲綠營支持,如今,府會一家親「盡為我用」,似乎這種政治操作很另類,頗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大收穫,頗有「兵不刃血」即一舉而全勝。 熟悉屏東政情人士分析,在綠營全面收割屏東這塊「綠色大地」版圖有成後,他們這次在縣會議長選舉的操作策略,已經「升等」了,因為過去形成多年藍綠對峙,惡鬥不休的局面,已因連藍軍掌控的縣議會也落入綠營掌控中,出現難得一見的綠藍和樂,大勢越來越好局面。
看不下去成立次級團體
因此,眼前的屏東地方政治生態,已經不是黨對黨的藍綠對決,而十五位不樂見議會喪失制衡機制的議員們,因此揭竿而起,一個叫「大屏東聯盟」的次級團體應運而生,這是縣議會成立五十多年來頭一遭。 大屏東聯盟的出現,由於成員中有綠,也有藍,更不乏無黨籍,個個都是議壇中問政兌利,表現傑出,成立第一天的演出,便予人有刮目相看的表現,尤其,在這次議會的質詢,正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高手過招,但見有無,可惜主流媒體不捧場,他們問政聲音傳不出議事大門,成為 憾事。 有了這個來勢洶洶次級團體的介入,地方政壇似乎又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景,卻不難從中發現當下的屏東政壇將走上多事之秋之際,已不再是「黨對黨」,而是「黨中有派,派中有黨」衍生為「派與派」的對峙形態。
議會未來好戲連台
這種新的政治生態的問題,很特別,也令人好奇國民黨已經一邊涼快去了,藍營議員已經「質變」,在問政中一味呼 應掌政權的綠營,而綠營 雖然未把議會這座山頭收編,全面綠化,但卻是實質上 的全面掌控,府會一家親,縣太爺與議長哥倆好,在這個綠色大地上只有吳亮慶口中的「潘先生」說了算。 但始料未及的是,一個僅由十四主位議員組成的次級團體「大屏東聯盟」,卻以旱地拔蔥之姿,奇軍突起,掀起了滿城風雨,這股聲勢之大,在這次大會中便發揮得淋漓盡致,對綠色執政在屏東,卻有「臥榻之旁有鼾聲」,除了平添這個原來被認為從此屏東昇平氣象,和樂融融的氣分,已不可能了,有如平地起春雷,又如天響霹靂,未來的屏東在這個次級團的攪和下,勢將好戲連台,有得瞧。●林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