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議會頭一遭出現的次 級團體「大屏東聯盟」,在這次定期大會上磨刀霍霍,全面揮灑,以吳亮慶為首的議員打頭陣,表現精彩,他言之有物,擲地有聲,可惜,卻是「叫好不叫座」,儘管賣力演出,語驚四坐,但這一番唱作俱佳的演出,硬是傳不出議會大樓,媒體似乎「眼不見為淨」,卻都在裝聾作啞,據說是有力人士幕後操作下,質詢被封鎖了,議會是否在泡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一言堂」鬧劇,不得而知。
質詢內容出不了議會大門
在代表民主政治的議會殿堂中,居然會出現「為民喉舌」的議員們的質詢,只能在議事廳聽聽即可,卻無法透過傳播媒介讓「有知的權利」的縣民也能知道究竟,寧非怪事? 有人難免好奇是何方神聖,有那麼大的本事「封鎖新聞」?這是一個頗饒趣味的問題,箇中端倪,如「以管窺人」,難免失焦,畢竟部份主流紙媒「隻字不提」,至少還有網路新聞在傳播,因此,批評當媒體人被人牽著鼻子走,有失偏執,但次級團體議員對縣政質詢中,不乏切中時弊,尤其,居中爆料這次議長選舉的意外收場,明明民進黨配合外力的支援有足夠實力拿下議長寶座,卻有另類演出民進黨支持國民黨籍議長的劇碼,則是縣民都想知道的內幕。 可惜,第二天的報導中隻字未提,是否「留中不發」,難以理解。 在吳亮慶議員多人的質詢中,更提到縣府把過去實施多年的護理人員任用採取公開考試制度,卻在最近更改為「派任」,用人收紅包的傳聞,引起外界質疑。雖然,潘孟安縣長對人員任用制度尚未決定,且強調如有不法收賄一定嚴辦等,但這種涉及政風問題的質詢,卻也在議事大廳中便打住無法傳開,縣民當然蒙在鼓裡。
修繕公館花巨款挨轟
而縣府花費公帑三百萬修造稅捐處長公館,又花七百萬修建縣長公館,議員們對公帑花用其中是否有浪費,乃至奉迎上層拍馬之嫌,也是老百姓都想知道的事。 但主流媒體不「捧場」,次級體議員們賣力演出,等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人們都知道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可惜,傳說中的黑手伸到了媒體界,也就難以泡製了。 也許,地方一些主流媒體人員,看事另有不同版本,正所謂「橫看成嶺,縱則成峰」,大屏東聯盟議員們的質詢,在他們評定眼中是否有新聞價值,能否上得了版面,可能有不同認定,則有人以「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看待這種事,就顯得太超過了,所謂新聞價值的判定,也落入「鐘鼎山林,人各有志」的傳統思維?但如從「有奶便是娘」的角度著眼,則不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大環境影響第四權
實在也太難為了當地新聞界,因為,這些年來,尤其紙媒經營困難,連幾大報都在縮編裁員,過去被稱道的地方版難以為繼,從業人員有正薪的十個指頭併起來算,都難湊出一隻巴掌,因此,縣府的「政令宣傳費」,成為一些媒體爭相爭取的收入,雖是淺淺之數,過去是當官的要巴結媒體人,如今上下顛倒,在施與受之間,相互易位。官員反而成為「老大」,在這種情形下,想想看,報導新聞的獨立公正,又如何維持?也叫人猜測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