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張雅屏是「吃緊弄破碗」,也反映一個從無選務經驗的黨務主委,根本難挑起重責大任,也由此顯示馬金體制在推動黨務工作,採取所謂的「精英政策」,以「子弟兵」人選下地方,根本不是那塊料子,又如何能擔當大任,九合一在屏東慘敗,並不意外。
無心插柳柳成蔭
廖婉汝繼任屏東縣黨部主委,是一個意外,對她而言無疑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地方政界人士對她的評價不低,因為,她曾經參選國大代表,之後轉而投入立委選舉,都是無往不利,後來,更獲國民黨中央安排為不分區立委,但受限連任兩屆的規定,一度有意在第二選區的立委選舉中軋上一腳,卻碰上連選兩屆縣長都失利的王進士,原先有不考慮選第二選區立委的承諾,卻因為這個選區正是藍大於綠的屏東市,有眷區鐵票,心存柿子揀軟的吃而失言,以時勢不同為由堅持參選,廖婉汝為此知難而退。
從此,廖婉汝多年國會議員生涯就此打住,去年一度看上了屏東市長這個機會,可惜,起步太慢,對屏東市的經營著墨不深,在國民黨內提名初選中敗給縣議員林亞 ,而林更進一步在市長選舉勇挫勁敵順利當選,廖婉汝的政途似乎已趨向低處,但潘孟安稍後當選縣長留下的第三選區立委的補選,在國民黨缺乏人選,而民進黨又推出「空降」的莊瑞雄,因此,廖婉汝獲國民黨提名應戰,但形勢顯示,既使莊是空降,但這個選區明顯是綠大於藍,補選戰局開打,各方即不看好廖婉汝,果然,最後的結果是莊以倍數選票輕取廖。
廖婉汝初嚐失敗結果,只讓她剛喘了一口氣後,張雅屏此時走人,黨中央即選中了她接任,這是國民黨在屏東有地方黨部以來頭一位女主委,對她而言,當然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幫人抬轎子難不了她
以廖婉汝的個人條件擔任縣黨部主委,足以勝任,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從國代而立委,她的表現頗獲肯定,她學養俱佳,尤其,做為一為民意代表她在服務選民工作的表現,環顧國民黨同儕,稱得上無人出其右,有人完全用心於中央關係的經營,有人善於應酬,卻倔於問政,對選民服務更流於應付了事,對屏東地方政情的瞭解,對她擔起地方選務工作,當然是駕輕就熟。
一位女主委,又是長期擔任中央民意代表,過去廖婉汝是在「坐轎」讓人抬,如今,角色互易,扮起了「轎夫」,要幫人抬轎子,難不了她,地方政壇上傳出有人說什麼,「只知坐轎」要他幫人抬轎,就難了,這種一輩子坐轎,專撿軟柿子吃的心態,是政客行徑。
儘管如此,廖婉汝在挑起了屏東黨務重責後,正面臨最嚴苛的考驗,明年1月16日便是正副總統、立委選舉了,這一回提名工作已由黨中央收回大權,而七人提名審核小組成員有二人是屏東籍,曾永權與簡太郎二人,曾、簡二人都有過在屏東參選歷練,輔選重任這二人必須面對,但對縣黨部主委而言,仍然在承上啟下方面仍要擔負實際操作,選舉結果如何,都得擔起責任。
明年1月16日驗收成績
政界人士認為,明年1月16日這一波很艱辛,但九合一慘敗後的最糟糕的時候已過去了,形勢在變,民進黨在這次縣長選舉再掌地方政權,二十年來屏東縣進步與否,勢必面對檢驗,屏東縣人口外流,不增反減,情形在新縣長上任後,似乎並未改善,而人口減少,即足以反應地方政權長年由一黨主政下的功過得失,是難以避開的事實。因此,廖婉汝面對的明年1月16日這個艱難的重大關卡,並非不可為,端看她如何整合地方的基層力量,能否有大幅度的翻轉,進而有大開大闔的作為。●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