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的黨籍案,在二審國民黨都輸了後,全案正在三審處理中,挺王的諸多立委已在朱立倫當上了主席第一天便提出撤銷上訴案的主張,就「馬王政爭」一事而論,的確對馬英九的黨內領導地位造成沖擊,這次九合一大選大敗,也有人歸咎於馬王政爭,從當內大人物失和,對國民黨的凝集力損傷很大,那是事實。因此,挺王立委的「家和萬事興」的說法,似乎言之有理。
王金平案應待三審定讞
問題是,一旦撤案,未來國民黨在立委、正副總統選舉的提名的正當性,將造成重挫,一旦未獲提名人士以王金平撤銷一案為前車之鑑,那時整個政黨在選舉中的提名運作,必然受到挑戰,開除黨籍,維護黨的威嚴不可得,整個黨能正常運作下去嗎?這也是朱立倫走馬上任一個頭二個大的糾葛最大難題。
其實,撤不撤案並不重要,既使是王金平一案不撤,對國民黨的「以和為貴」就不妥嗎?未必如此,因為,王金平在一、二審中一路過關,法院的認法用事對國民黨以指名派任的考紀會斷然處理黨員權益,卻未經黨代表大會審議通過,視為與法不合,由於,從一審到二審都是如此,到了三審翻盤可能性不大,那麼,何不就等三審的終結定讞,相信,王金平三度獲勝訴可能性最高,則王案不就可以皆大歡喜收場。
一旦三審定案,國民黨便可據此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對黨員違紀的合法審理單位,給予考紀會法律認定的處理權限,則今後任何黨員包括違紀,脫黨參選就有法律認定的依據,黨的運作推動,乃至水到渠成。
而且,馬王政爭的另一要角,已經不存在了,成為國民黨單純的內部問題,政爭一說因此煙消雲散,所有的爭議即可迎刃而解。
朱立倫在當選後對外界指其為歷年黨主席中「最弱」的主席一說,不以為忤,顯然,他的包容,有先見之明,值得肯定,因為,他接著又強調「主席最弱,但國民黨最強」,給外界一記強而有力的未來領導風格,印象深刻,頗獲肯定。
未來領導才是王道
的確是,以朱立倫當下只是新北市長,比較過去國民黨歷年以來,從創黨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以「總理」為名,而非主席,而接班的蔣介石則以「總裁」自居,到了蔣經國時就以前面「偉人」不可僭越,才改為國民黨「主席」迄今,接之而來的李登輝是「主席」,連戰也是「主席」,馬英九當然也呼之以「主席」而名,朱立倫繼而出任為「主席」。
二十多年來國民黨都是以主席稱呼黨的領導人,那是理所當然的,問題在,從孫中山的革命創黨,是黨內第一人,蔣介石則以總統之尊兼任「總裁」,蔣經國則是「主席」,到了李登輝的總統兼任「黨主席」,但李登輝被逼宮逐出國民黨後,接任主席的連戰當時是副總統,在後來二度向總統之選叩關不成,為頭一位副總統的「主席」,雖是如此,但畢竟還是國家副元首。
但是到了馬英九的黨主席後,又恢復了當總統的手上,對外揚言是「黨政一體」,他這個主席幹了七年,卻在去年底九合一大選國民黨慘敗而丟掉主席寶座,他被迫辭去主席後,經由補選朱立倫當選主席,稱為第一位不是國家正副元首的國民黨主席,正因為,只是一位院轄市長,因此,比較他的前任的「賢拜」們,出身差了一大截,而被認為是「最弱的主席」,儘管朱也坦然面對這個「最弱主席」卻無損於他的領導,凡事看未來主政表現,不在於地位的高低。
要讓黨重振聲威
為此立倫端出「我可以最弱,但國民黨會最強」,十足顯示他的未來性,最弱的主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領導這個正在衰敗的黨重振聲威,再出發渡過當下危機。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