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地方黨部「拼很大」,揚言要在這一回合的高雄市長選舉中大贏對手一百萬票,這個足以炫人耳目的大目標,陳菊也「欣然接受」,就這個目標努力。無獨有隅,政大未來事件交易所也提出另一個假設性目標,認為如國民黨競選連任的朱立倫在新北市長選舉中大勝對手卅五萬票,則「儲君」地位底定,未來就有可能在二○一六大位之選為執政黨披掛上陣,穩住政權,南北都出現了超樂觀的目標,只不過,前者是自家人在「自賣自誇」,後者則是由第三者「越俎代庖」,但能成為事實嗎?都是高難度挑戰,不過,客觀評估後者機會較大。
民進黨高市黨部賭很大
如果依據民進黨高雄市黨部誇下的海口,陳菊要贏楊秋興一百萬票,則在近一百八十萬選民數中,以七成半投票率計算,一百萬票的差距有多大,等於陳菊在扣除投票率後的有效票中的大約一百四十萬票必須取得一百二十萬票,把對手壓制到只有二十多萬票的空間才能算數,如果,這是一個「豪賭」,根本就是賭很大,機率幾乎等於零,扯得太遠了,分明是不著天際。
而新北市的朱立倫和對手游錫 的聲勢,的確落差很大,新北市人口三百多萬元,選民數大約二百一十萬票,如加上朱立倫要贏對手三十五萬票,在扣除七成多投票率下,大約有效票是一百六十萬票上下,則朱立倫的得票應該有一百萬對游錫 的六十多萬票,比較難度顯然沒有高雄市那麼高,但也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四年前,陳菊在三足鼎立的戰局中囊括了八十多萬票,她的得票比對手楊秋興的四十餘萬以及黃昭順三十多萬票總和還多,稱得上壓倒性大勝,可能因此炒熱了民進黨人「信心大發」,才有這一次要贏對手一百萬票的豪心大志,就瞭解戰況人士的看法是,聽聽即可,不必當真。
陳菊期許當成努力目標
因為,在不過一百四十萬票左右的有效票中要大贏對手一百萬票,顯然,這個一百萬票的計算基礎,是否民進黨人忘了還得扣去陳菊得票數後,再以一百萬票為目標計算,照這個計算,所謂大贏對手一百萬票的說法,只能當做口號,給自家人壯膽,增強高得票信心罷了,陳菊把它當成努力目標期許,尚稱中肯。
這是一齣典型有如上野台戲的過程,所謂「演戲要了,看戲的卻沒完沒了」,就是這麼樣的走場。
支持者在週圍搖旗吶喊,喊衝個不停,但認定這個一百萬票的不可行,何妨從這個過去藍綠雙方在高雄市長選舉的得票情形做為參考,那就打從吳敦義意外落敗說起,原來是「贏贏的戲碼,卻被自己搞砸」了,吳敦義在那次選戰中,不僅是輕敵,而且也太大意,再加上「橫柴入灶」的「緋聞錄音帶」來攪局,最終以五千多票敗選,再來的謝長廷連任的對手是新人,很愛惜羽毛,主打形象牌的黃俊英,謝僅以二萬票小贏,之後,黃俊英二度挑戰市長寶座,那一位對手是陳菊,雙方激戰後,原來民調居高的黃俊英卻在橫生枝節中敗給「走路工事件」,這個由對手陣營捅出的選舉「奧步」,而陳菊之所以僅以一千多票些微票逆轉勝,就是拜「走路工事件」之賜。
過於自信滿滿
到了四年前高雄市合併高雄縣的大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女將黃昭順,原來從高雄縣長卸任在民進黨內高雄市長黨內初選失利出走,以無黨籍身份投入戰局的楊秋興,因藍營策動「棄保效應」不成,反而激發綠營選民同仇敵愾,全面凝集支持力度,終於贏得大勝。
從上述的幾度戰局,除了四年前陳菊大勝外,之前雙方均在激戰中,輸贏差距極少,稱得上難分軒輊,儘管如此,之後,高雄市的政治生態因此已明顯有「綠大於藍」的形勢,就當下各家民調陳菊都遠遠拉大和楊秋興的差距,但不可忽視的是,民調不能等同於最後選舉結果,當年,陳菊在市長之選初試啼聲,到了投票前夕尚輸黃俊英十多趴,為此,陳菊陣營卻以民調高高在上喊出大贏對手一百萬票的超高調,難免失真,也是一種太過於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