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的反擊,在議員異口同聲反駁下,加上議會即將審查明年度預算,因此市府團隊同意提供文件,甚至法制局彙整資料後,也同意不再將各單位的公文改為機密等級,才平息風波。
雖然調查小組保住議會的尊嚴,可是第二次會議只有民間廠商提供的資料可供討論,因此讓會議調查方向走調,果然出現議員天馬行空,言不及義的現象。
第二次會議發言天馬行空
從從民進黨議員蕭永達在第二次會議發言,突然說出『台灣是財團治國,司法不公』的話,可以想像調查小組二次會議的發言狀況。或許因為沒有公文可供參考發言,所以調查小組成員的親民黨議員吳益政就全場冷眼旁觀,沒有說一句話,散會後也匆忙離去。
議會調查小組是要了解氣爆真相,以及市府處裡氣體外洩是否善盡責任,根本與高雄檢察署的權責毫無關聯,可是蕭永達卻能砲轟無辜的檢察官,因為他兩次到檢察署按鈴申告,檢方都立刻回應他的檢舉更讓他表現出不可一世的姿態。第一次是上午申告,晚上就搜索李長榮化工;第二次提出檢舉後,檢方也立刻在當天傳喚李長榮董事長李謀偉。或許因為兩次出擊成功,的確可讓蕭永達感到得意洋洋,但是攬功於身以後,在議會調查小組上吹噓,加上批評高雄檢察署『辦案雙重標準』的發言,的確令人驚訝不已,可是,因為檢察官才公開傳訊市府官員,蕭永達的『辦案雙重標準』,也給人替市府官員護航的印象,可能發展,將來任一市府官員被追訴瀆職或廢弛職務,當然可以引用蕭永達的『雙重標準』之說,塑造司法迫害的「民粹防火牆」,固然協助不肖官員脫身,但是蕭永達是否對得起無辜喪命的三十二位英靈?
蕭永達護航官員
由於中油員工的證詞,顯示消防局長陳虹龍在氣爆前就知道地下的三條石化管線,中油員工甚至肯定指出,當時曾經告訴消防局人員,三條石化管線中,一條是中油,一條是中石化,第三條是李長榮化工;甚至,中油員工作證,當場就詳細說明管線輸送物料的種類,以及通往工廠的確實身分,也就是,消防局在氣爆前已經知道三條管線,而且應該知道外洩氣體的種類,因為中油員工又作證指稱,當時曾明白表示中油及中石化在七三一氣爆當晚並 沒有使用管線輸送物料,剩下的第三條管線當然是李長榮化工在輸送丙烯。
雖然消防局長陳虹龍矢口否認知情,但是中油員工仍然堅持證詞,因此蕭永達又提出看法,認為消防局長陳虹龍與中油員工,兩者之中必有一人說謊,不過可以測謊,但是接下來,蕭永達又提出驚人見解,他說,如果測謊證明中油員工說謊,他要中油前鎮儲運所主管當場承諾,中油公司必須出面道歉,而且承擔氣爆責任。
凸顯市府不願配合
由於尊重議員職權,因此儲運所主管沒有當場反駁蕭永達,卻也不願回應假設性問題,因此當場表示沒有授權可以代表中油回答問題,可以明顯看出,議員的無厘頭提問,的確讓民間廠商留下深刻印象,只是,議員天馬行空地想像,不但偏離調查主題,也損及議會尊嚴。
議會調查小組兩次調查會,不但凸顯市府不配合態度,可能讓氣爆真相變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也連帶讓議員脫序出軌的真面目公開攤在檯面上。●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