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下業者已面臨災害的重創,經營困難,雖然高雄北區的發展深具潛力,但這些年來已趨近飽和,建地取得不易,地價昂貴,都影響業者的投資考量,而包括前鎮、苓雅、鳳山、小港、仁武正是大高雄最具發展條件地區,因建地多,取得易,且地價相對公允,正是推出大規模建案的地區,惟一場氣爆後,風雨隨之而來,卻完全暴露這個地區的投資前景的大障礙現象,對業者也好,投資與求取一屋安身立命的市民,在心生怕怕下,環環相扣的不適宜投資與居住的潛在因素,如不能完全改善,高雄建築房屋市場的未來發展是負數的。
未回應中央設石化專區
原來露了一線曙光,那是行政院江揆在劍及履及中經由相關部會深入研討,如何為高雄市地下管線、箱涵存在的嚴重危及二百多萬市民的問題提出了一個當前唯一可解的辦法,填海成立專案化工區的計劃,但解決之道提出了,期待高雄市政府配合辦理,如一切能在緊密的配合下一氣呵成,最快五年內便可完成,則管線與相涵存在的「地雷區」問題迎刃而解。
始料未及的是,口口聲聲要給市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的陳菊團隊回應是「再等等」,要先取得市民同意後,計劃因此卡住了,問題真是「急驚風遇見了慢郎中」,中央急,地方反而不急,市府究竟打的什麼主意,沒人知道,外界的看法是,高雄市府為什麼不能當機立斷,同步辦理,一邊爭取市民支持,另一邊儘速和中央配合早早推動計劃執行,但現在卡在市府,解決之道何時才能推動卻又是一個未知數。
地方有識之士以為陳菊團隊是否另有「高明之見」?果真能提出比江內閣填海造地興建專業化工區的好辦法,那是市民之福,何妨攤開出來,可惜,市府硬是「金光不照面」,欲言又止,應該是黔驢技窮,根本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另請「高明之見」,那是省省了,既然自己沒更好的辦法,即足證江內閣之舉是當下唯一的好點子。
為此,敏感人士以為市府既無能,卻又不願立即迎合中央的好辦法,怕只怕又是「意識型態」在作祟,既不願他人專美於前,自家人卻又眼高手低,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就叫市民只有傻眼。
市府團隊眼高手低
氣爆造成卅二條人命白白犧牲,而三百多人的重輕傷,只能以一個「慘」字形容,是百分之百的「人禍」造成,但陳菊只知空嘴薄舌,一句「抱歉」外,其他沒下文。
後來災區連日豪雨不停,真正讓災區的災民身陷「水深火熱的煎熬中,到了這個當兒,人們才知道什麼是「人禍」之餘又來了「天災」。而陳菊團隊,面對這個百年罕見發生在他主政下的轄區發生人禍天災,災民已忍無可忍,他們聲嘶力竭的呼聲是「陳菊下台」,但災後一路走來都是在「算計」的陳菊卻回以由「市民」來決定她的去留,避開了「災民」,她只面對「市民」,為此災民面對這麼一位算計高手的市長,沒轍。
為此,對一味求取連任,卻無視當下人禍天災造成的大高雄的未來發展問題,光是迴避,問題不但加速浮現,而且會更加嚴重,陳菊不能只心存過半的民調支持,連任在望,就算是再多的市民對她激烈不滿,強烈抨擊,但有更多市民因未受災害煎熬卻支持她當選,災民淪為少數,完全奈何不了她,可是,整個高雄市的發展,一旦因一而再顢頇無能,應變疏失,讓更多的關心高雄市發展人們感受到「高雄居不易」,出現有人「遷地為良」時,那不是高雄人的所願,亡羊補牢,不算晚,陳菊團隊不能再因循苟且,還能硬拗到何時。
市長擔憂的不是災民
災民受苦,房市萎縮,連原來支持陳菊的建築界,面對業界發展的嚴重問題難解,據說,已有人私下在評估陳菊的主政能力,雖然,陳菊還是一副苦瓜臉,還故作憂心忡忡,原來,她擔憂的不是災民,也不是高雄遍佈「地雷區」的問題,她擔心的只是個人的政治前途會不會因此提早結束,楊秋興此時的回應是「冷血」,這是外界公認楊秋興給對手最一針見血的抨擊。●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