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43期 | 2014-01-26 17:19:36

8.9版   揪團買紅單炒房  國稅局逮到追稅

        一般建案甚至在建照未核准下來就開始賣紅單   紅單買賣非預售屋建商是否涉嫌詐欺?  政府豈能不查?

 

 

       政府悄悄打房,查稅雙響砲!
  是因應民意還是國庫日益拮据,國稅局被迫實價課稅,甚至抓「紅單」買賣追稅。
今年1月23日財政部長張盛和宣布,針對出售雙北市8,000萬元、其他縣市5,000萬元以上豪宅,未舉證成本者,一律改按房屋售價扣除土地價值的15%,計算售屋所得課稅,5月報稅時適用。

 

 查獲首例補稅加計罰鍰

    而去年本報獨家揭露的「紅單」炒房事件,國稅局也查獲預售屋紅單炒作逃漏稅首例。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李慶華1月21日表示,從去年11月啟動紅單稽查後,近期透過報載與通報資料,分別查獲兩件紅單獲利漏申報案件,僅單張轉手就各自獲利20、270萬元,須補徵所得稅申報並加計罰鍰。她指出,國稅局將陸續追查回溯五年,至少到98年度的交易案。也就是說,利用「紅單」轉手炒房的投資客,皮要繃緊一些了!
   政府實價登錄於2012年8月1日上路後,全台房價並未受到壓抑,北市潤泰新重量級豪宅個案「松濤苑」,2013年11月14日出現首筆成交案例,買方就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總價高達8.75億元買下12樓頂樓戶,以及九個車位,創全台豪宅總價新高紀錄,換算每坪單價260萬元。

  高雄台南流行「紅單」銷售

   建商及投資客炒遍雙北及桃竹苗房地產後,甚至南下中部及台南高雄,不僅建豪宅,也炒高一般房價,讓民眾要買自住房子都買不起,始作俑者就是紅單買賣。目前高雄與台南房地產市場相當流行「紅單」銷售,甚至很多人「揪團團購」,國稅局分析,炒紅單幾乎不必付出太多前期成本,每張所需金額也不大,不少投資客勇於進場大筆購買,致建案短期內就可全部銷售完畢,再利用籌碼集中優勢,慢慢倒給散戶,賺取價差。更有建商甚至在建照未核准下來,就賣起紅單。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李慶華也指出,所謂「紅單」,就是指「購屋預約單」,只要在預售屋正式開賣前,給付小額訂金就可取得優先承購權,等預售屋開賣後,建商調高房屋售價,投資客再以當初較低價預約單轉手獲利,且由於沒有正式移轉紀錄,國稅局稽查難度較高。相對的,因為未簽契約,也無履約保證,買方毫無保障,因此,坊間也傳出買賣紅單慘遭套牢,甚至血本無歸的悲慘案例,所以,去年11月立委就質詢官員要求正視,10A總裁彭淮南也痛批預售屋因紅單炒作,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元兇,也埋下財政部盯紅單買賣、進行查稅的動作。
    專家更警告:紅單的邪惡陷阱!工務單位建照尚未核准,建商就開賣紅單,雖沒罰則,但建商算不算詐欺?一般紅單買賣,就當作預售屋開賣,其實不然!所謂預售屋,是要經政府有關單位,核准發下建築執照及開工證明,才能開賣預售屋,且雙方要簽上正式買賣合約書及履約保證書才算合法,所以紅單的炒房,始作俑者應是建商,政府豈能不查?

     實價課稅殺傷力大

   2013年5月所得稅申報結束後,國稅局陸續進行申報查核。中信房屋合作代書指出,近1年來國稅局已暗自實施「實價課稅」,殺傷力跟奢侈稅擬延長沒兩樣。由於最近傳出不少投資房地產的屋主被要求補稅,使得國稅局以實價登錄的價格,作為課稅基礎的爭議浮上檯面。房仲業者透露,國庫困窘下,國稅局查稅變得積極起來,要求實價申報的案件有增加趨勢,豪宅屋主更成為重災區。
   房仲業者指出,有個客戶買賣8000多萬元的房子,實際賺了600多萬元。該屋主以評定現值150萬元,及財政部公告的北市精華區房屋評定現值所得稅率48%計算,賣屋所得為72萬元,再以72萬元乘以40%所得稅率,於是繳28.8萬元的賣屋所得稅給國稅局。

  繳稅差9倍  屋主欲哭無淚

   不過,國稅局依照實價登錄的資料,掌握該屋主賺了600萬元,直接用600萬元乘以40%的所得稅率,要求繳交240萬元稅金,等於屋主從28萬多元的稅金,一口氣變成240萬元,差距近9倍,屋主欲哭無淚。由於國稅局是依照所得稅法查核補稅,屋主只能接受。
   相對的,成交價在1000萬~2000萬元的房主,比較沒有傳出補稅的問題。

 

房、地分開計價  鑽法律漏洞

豪宅實價課稅  富人不怕

   地政士公會解釋,所得稅法第14條明文規定,售屋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必須以交易時的成交價額,減去原始取得成本,再扣除改良、移轉等相關費用後,以實際金額申報。不過,許多民眾被房仲業者誤導,才會以為可以自己選擇用評定稅率申報。信義房屋表示,就算民眾以房屋評定現值申報,但國稅局依法仍可以從代書資料、銀行端的金流,檢視房屋實際交易金額,所以民眾抱持僥倖心態,就算國稅局不用實價登錄的資料勾稽,也有可能被查到。

   政院覆議新地政士法

  立法院1月3日三讀修正通過地政士法部分條文,未來地政士登錄有誤,若經檢舉或糾正,只要在期限內修正資訊就不會受罰。行政院認為新修正的地政士法可能衝擊房價實價登錄制度,已提出覆議,立法院也將在1月27日召開臨時會審議,不管媒體報導的覆議案是江宜樺與李鴻源的戰爭等等陰謀論,但是為了健全實價登錄措施,內政部已邀相關單位研議,準備將現行申報不實的改正期限7到15日改為7日,並訂罰則。若權利人拒絕提供或提供不當資訊給地政士造成錯誤登錄將會受罰,若發現地政士故意申報不實,經查出也是累犯,可能被停止執行業務或除名。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財政部宣布課徵豪宅稅,這項措施到底對多少民眾有影響,連房仲業都很難評斷,主要關鍵是,富人多半以法人或投資公司名義投資豪宅。一位資深會計師表示,豪宅實價課稅對於懂得規避的賣家沒有影響,他們購買時將土地、房屋分開計價,賣出後只要宣稱,持有期間的增值完全來自土地,「房屋持有期間只有折價」,國稅局就沒轍。以潤泰負責人尹衍樑以八點七億元天價,購買仁愛圓環松濤院;「河南王」王任生去年以一坪近三百萬元買下三戶帝寶,因賣方是建商,建商在不動產交易早已將土地與房屋分開計價,豪宅稅對建商並沒有影響。
   不過,賦稅署官員強調,就算將土地與房屋價格切割,立論基礎也得站得住腳才行。他說,「你三十年前蓋一個房子,隨著物價上漲,價值還是會增加」;為避免民眾把所得全部灌到土地,只繳土地增值稅,財政部才會力促地方政府,盡快調高轄區的房屋評定價值。

建平價住宅  房價自然穩定

    專家表示,豪宅稅上路後,指標性豪宅賣方可能會把稅負轉嫁買方,價格恐怕因此更下不來;但地段比較差的豪宅,價格恐怕會被打下來。更何況,台北市去年房屋移轉三萬九千件,約有一成總價超過八千萬元;全台交易件數卅五、六萬件中,大約僅百分之五達財政部豪宅標準,政府如要以課徵豪宅稅來挹注國庫,恐怕是打如意算盤,效果有限,而台灣的房價還是太貴,民眾仍然買不起房子,尤其在M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薪資倒退16年前情況下,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興建平價住宅,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都有案例可效法,讓人民住有其屋,不必打房,房價自然平穩,也可引導資金轉向股市,甚至投資產業,則振興經濟指日可待。

●向前走

 

⇧回模組首頁
⇦01-26 很角色週報143期
⇨01-26 很角色週報1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