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進黨主席蘇貞昌見縫插針,但都是說「爽」的,無一不是「光說不練」,這次關說風波,他以馬英九總統「毀憲亂政」為由提出「彈劾」馬,他明知難度高到「蜀道難」,根本做不到,回想馬在第一任期時只剩一年他提出罷馬,最後不了了之,繼之在馬連任後再提兩階段罷免,先針對國民黨十位黨選票最低立委罷免,繼而罷免馬,但也是叫叫而已,一而再的「政治鬥爭」,機關算盡,卻落得個無疾而終,堂堂第一反對大黨主席老是在喊「狼來了」,這一回的彈劾案,還是被「看破腳手」。
外界質疑他既然對「關說案」那麼興緻旺盛,何以卻對涉及關說的王金平、柯建銘避而不提,正題不彈,卻一直在節外生枝,借題發揮,批評馬在「政治鬥爭」,則蘇的一連串選擇性回應,是否是十足的「政治鬥爭」,要刮別人鬍子,是不是也該先刮自己的鬍子。
「關說案」足堪認定
柯建銘「關說案」,足堪認定,蘇貞昌就不該「護短」,先「正本清源」後再與馬理論,分個高下,這位學法律,也當過律師的黨主席,他竟然患了「失憶症」,不然是六法全書沒讀通,說什麼柯建銘涉及的案件是無罪判決,因此,沒有「關說必要」,我們得提醒蘇大主席,你老大這種說法是否把老百姓都當成白痴?何妨翻翻六法全書,柯建銘涉及背信一案,被判無罪並非終審判決,如那位林姓女高檢提起上訴,到了最高法院也許駁回,也可能發回更審,在此之前,柯建銘仍然是涉罪被告,是因為,檢察官不上訴才「無罪定讞」,而女檢之所以不上訴,即受「關說」,才有王金平說的「勇伯告訴,OK」,而柯案才無罪收場。
整個關說過程,從特偵組監聽譯文中,柯建銘之所以「無罪定讞」,是因為檢察官不上訴,而高檢處女檢不上訴,則是王金平、柯建銘「關說」有以致之。
全案已經相當清楚了,柯建銘涉及「關說」,已不是蘇貞昌一句「柯無罪,當然沒有關說一事」,可以憑他一張口便可遮住天下人的雪亮眼睛,他分明在「斷章取義」,也公然在打迷糊戰,他學法律「所司何事」,豈非在矇混,對蘇的模糊焦點,套一句魯遜名言「橫眼冷對千夫指,俯首堪為孺子牛」,有識之士怎容忍得了堂堂第一大反對黨的公然「護短」,無視「關說」一案侵犯司法尊嚴,的作為。
護王 綠營出現雜音
蘇貞昌對同路過失置若罔聞,卻全力為另一位「關說」要角王金平百般「護航」,極盡吹捧、曲意維護王能事,「護王黨」一句不脛而走,可不是外人的批評,而是出自他們自家人,看不下黨內檯面人物一味為王金平「仗言謢航」,荒腔走板到今夕是何夕,做為反對黨該走的正路,而自我檢討的一句「重話」。
以反對黨主席立場反馬不為過,也可理解,但為反馬而反馬,任何對馬的杯葛批評,總得訴之於理,所謂「有理走天下」,稍早前他為服貿法挺身而出,公開向馬英九叫陣,要為服貿法一案單挑馬舉行公開辯論,外界對蘇的主動挑戰,都認為他的做法很好,所謂「真理愈辯愈明」,但對蘇、馬就接受服貿法公開辯論,瞭解箇中端倪人士認為這場辯論,雖然蘇辯才無礙,但就服貿法做為辯論標的,蘇注定輸面較大,因為,對服貿法的錯綜複雜內容、過程,他是一知半解,難入堂奧,此正是「內場贏三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