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士洪仲丘冤死,8月4日舉行告別式,馬英九雖出席告別式,再與洪家晤談40分鐘,不排除重啟調查,但國軍的黑幕,恐將隨洪仲丘之死難有真相。當20萬白衫軍湧進凱道,形同「茉莉花革命」之際,廢國軍的聲浪已逐漸形成,現行的徵兵、幕兵還要存在嗎?甚至每年花費2800億預算養國軍,有必要嗎?
中國國民黨自中國大陸撤退轉進台灣,當年蔣家還存著反攻大陸夢想,養了六十萬大軍,實施徵兵制度,隨著兩岸情勢的改變,國軍不打仗、將官兵無實戰經驗,雖然現在剩下20萬大軍,但是其中的藏汙納垢,宛如軍中「黑幫」,過去10年間,國軍弟兄陣亡人數共1392人,其中的確有不當處罰致死案例,至洪仲丘之死才全面引發民怨,因徵兵入營服役的充員成為軍人的玩物,可見徵兵制度已不合時宜。
徵兵成本太高
長期以來,台灣人接受國民黨的洗腦,所謂:好男要當兵,不接受軍事訓練不是男人…等,聽起來似是而非,細想,義務役都是大學畢業入營,以前有兩年役期、甚至三年,人生大好時光、最精華時段卻浪費在軍中,說穿了是最廉價的勞工,國家每個月給些微的零用錢,在軍中任由志願役的士官(中士以上)玩弄,幸運的安然退伍,比較稍具正義感、看不慣軍中黑幕的大專兵,就成為冤死的案例,好好的人去當兵,卻成為冰冷的遺體回家,對國家、人民都是一種損失與傷害。
徵兵制度的另一項隱形缺點,就是國家競爭力的損失。很多人都認為徵兵成本較低,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役男正直最有生產力的時期,幾萬人至少可為國家創造GDP一個百分點,卻被政府強徵去當兵,雖然是國家養,也給了零用錢,但是,這些義務役可創造的價值無形中損失了,不僅是個人、父母甚至是國家的財富損失更多。另外就是枉死軍中,因為軍中是個封閉的社會,在開放社會中,受雇於一家公司,如果老闆不好,員工可以不幹,每一個人可以行使自由意志,但在軍中講求紀律與軍令,對不合理的要求說是磨練,如出了人命,其代價何其大,因此,徵兵制度成本太高,可以休止了。
募兵將成財政包袱
現在政府沒錢,有人就提議廢徵兵改募兵,理由是可以省錢又可以提高戰鬥力,當然如前所述,是行不通的。國防部推行募兵制成效不彰,日前媒體報導,軍方102年度預計招募2.8萬名自願役士兵,可是到6月底為止,僅募到462人。特別是在洪仲丘案爆發後,軍中黑幕一再被放大檢視,更將使許多原先有意投身軍旅的青年恐怕望之卻步。
更離譜的是,報考的人數中女多於男,因為薪水三萬起薪,對一位男生恐無法養家活口,到開放性的社會中,發揮的空間較大,而女性從軍,操練可能較男性為輕鬆,但要擔心避免遭性騷擾,另外就是從事的工作可能屬行政工作,既有保障又有不錯的薪水,因此報考募兵的意願會比男生高,但無形中,台灣的國防恐將要委託傭兵來防備,所以募兵也行不通,乾脆停辦算了。
國防經費移作全民福利
另類的思考,台灣已不反攻大陸,中國也不敢輕舉妄動的攻台,難道還要花人民的納稅錢養軍隊嗎?養十幾萬沒有實戰經驗的軍人,每年2800億元經費不見了,況且還要給退休金養一輩子,身故後遺族還可領半薪,每一位校、將級軍官自退伍到往生,至少領2000萬元起跳,怪不得軍人年金提前破產。
因此,國軍廢掉是可行方向,讓台灣成為國際上的瑞士第二,無武力的國家,現行軍人全部資遣,最多痛一次,以後不要每年編國防預算養一群「米蟲」,將近3000億的經費,可以用於社會福利,可以拚經濟,12年國教短缺30多億的問題就沒有了,台灣邁向老人化的問題也可解決,更可以優惠鼓勵生育,人民有屋可住,何樂而不為?與其台灣將變成希臘第二,不如當瑞士第二。●影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