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三」而言,元配不給名份,但也無可奈何,外界非議,她以為「留住了男人」卻換得了「小三」臭名,在她的算盤中,還是很划算的,顯然,她似乎頗有「世說新語」中引名家程楈序所謂「巧不傷慧,簡勝於繁」,那種頗具機鋒妙趣,「小三」的人生哲理,雖也值得外界玩味,反正「小三當定」了,又如何?「我愛當小三」,捨我其誰?
因為「小三」能隨遇而安,又能知所進退,她不求完好,她當然懂得「小三」不好,但她不會去自尋煩惱,以免徒招怨尤,到了縣府當官後,她的做人處事,「小三」是「原罪」,但她全心鑽營,對上面極盡巴結逢迎,對「小三」的招人非議,她採取了迥然與社會清議背道而馳的作為,人家是「得饒人處且饒人」,而她則是「得饒己處且饒己」,不理會同事的指指點點,道三說四,不給自己有壓力,才有更多時間,把「小三」幹得妙趣橫生。
看破浮生 何必計較
那麼,縣府高層對這個引人物議「小三」又作何回應,完全是視若無賭,不但包容她,也更寵信她,既使捅出了紕漏,也漫不經心。
這種現象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她的上司這種曲於維護用人不在乎私德,出了毛病都可以一筆帶過的作為,在崇尚儒家精神,以德行操守為重的政府機關,實在罕見,詩仙李白那句「浮生如夢,為歡幾何」,在縣府官場中,這種只要看破浮生,不要太拘泥,何必計較,「小三」在社會物議中是大事,在他們的為官之道則是小事,如果,對「小三」不必去計較,人生可看破,那麼乾脆看破紅塵,出家去,不是更好。
再套一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加以改寫,「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小三忘不了,小三日日說恩情,世俗公義隨它去」,「小三」的日子在縣府可過得很愜意,上有長官呵護,任其遨遊,回家有老公與「未婚生子」的親情相待,於是乎,她也無視於「仰愧於天,俯愧於地」,統統不在乎,她背負著「小三」二字在縣府大廈,顧盼自若,不時還不忘藉機找一些活動露面,甚至安排電視台讓她多上螢光幕亮相,女人遲暮,「小三」纏身,「小三」二字緊隨著她而畫上等號下,卻不能我行我素,其敢做敢當也令人激賞佩服。
「小三」當然有其先天的缺陷,大多數人對她「敬鬼神而遠之」,但她也有膩友,某女友也是「小三」,比她淵源流長,只能以「大小三」與「小小三」區分,二人惺惺相惜,互相提攜,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成為最好的「姊妹淘」了,在「大小小三」的相互慰藉,反而促成「一家親」,則是意外的衍生。
午夜夢迴 獨自傷感
「小三」一文披露後,在縣府、在地方上人人側目,議論紛紛,其實「話說到口半句多」,當事人當然心理有數,不必去「對號入座」,「小三」何許人也,早就呼之欲出了,因此,好事者提出「猜謎比賽」,看誰猜得對、說得準,都是多餘,因為,「小三」名聞縣府,不必猜便知誰了,「賓果」之聲不絕於耳,「小三」大名如雷貫耳,令人感嘆不已。
大小「小三」比較,大「小三」人老珠黃不夠看,小「小三」仍可撐幾年,但千萬不要加以物化,這是對婦女一大忌諱,問題在,小「小三」膽子大得很,毫無忌憚,多少遮掩個著,但她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暢所欲為,因此,這幾年來,小「小三」名氣大了起來,大「小三」當然被比下去了,但二人同病相憐,畢竟都是「小三」,在人們心目中已被定型,人們異樣的眼光,如一萬瓦的電光交集,午夜夢迴,妾身不明,如影隨形,能不暗自低泣嗎?那才怪!
所謂「水清無魚」,縣府容忍「小三」,似乎有「一池濁水好做事」心態,即使一顆屎砸了一鍋粥都沒關係,想想也好,大夥和稀泥「干卿底事」? ●章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