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不能倒,一旦停駛,搭乘捷運的民眾怎麼辦?』國民黨議員黃柏霖如此說。
但是,民進黨市議員洪平朗卻痛批高雄捷運公司在興建時期賺足了,現在卻要脅市政府,因此主張等到高雄捷運公司倒閉後,市政府再接收。
朝野議員的主張不同,原本是民主運作的正常現象,不過,最奇怪的卻是『朝不朝、野不野』的主客易位,黃柏霖根本是杞人憂天,替市政府護航;洪平朗雖然說實話,不過,執政黨議員反對市政會議通過的市府提案,雖然不是首例,卻也激起漣漪。
機電資產提前移轉市府
不過,國民黨中央施政『落漆』,地方議員朝野不分,證明國民黨的思考能力的確不如綠營。
引起朝野不分的討論,出在高雄捷運公司股東準備落跑。
高雄捷運股東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撒手不管,絕對是師出有名,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以『挽救虧損連連的高雄捷運』為理由,願意將機電資產提前移轉給市政府。
根據捷運公司不斷對外放話,一直強調高雄捷運從九十七年通車營運,一百億元的資本已經累計虧損達九十億元,預計今年七月就會淨值為零,隨時破產。
市府挽救虧損連連的高雄捷運,付出的代價就是將增加一百七十餘億元的債務。
明知一百七十餘億元的債務將會更增加財政困難的窘境,高雄市政府為何在市政會議咬牙通過收購案?原因就在於高雄捷運公司以捷運的三方合約當護身符,不斷提醒高雄市政府的『強制買回』責任。
在市政會議通過後,市府捷運局向議會遞交提案,擬以修約方式提前收購高捷公司機電資產,價值兩百六十三億元,但是高雄市政府只需要在『高雄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基金』舉債一百七十三億元付給捷運公司。
但是,三方合約中的市府保證償還數目卻是兩百二十三億元,這與目前的一百七十三億元還有六十億元的差距,因此,即使市政府買回機電資產,可是並不能夠完全償還銀行團聯貸,也就是,高雄市政府未來可能還要負責六十億元。
僅中鋼願增資15億元
當然,高雄捷運公司拿著增資十五億元當釣餌,引誘高雄市政府上鉤,可是捷運公司股東眾多,目前只有中鋼願意負責增資十五億元,其他股東已經落跑。
從另類思考,如果中鋼可以增資十五億元,當然也可以增資償還全部貸款,果真如此,捷運公司的財務周轉困境解除危,市政府又何必收購捷運公司資產?其實,捷運公司提出強制買回的修約提議,目的根本是捷運公司股東要落跑,只要市府上鉤,捷運股東就不必負責逐月攤提折舊,支付貸款利息,甚至營運合約期滿後應支付的一百一十億元權利金也一筆勾銷,算盤敲定,董事長郝建生挾著從前在市府擔任秘書長的關係,從去年九月即與市府展開修約協調,還說是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