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56期 | 2013-01-22 07:37:53

8.9版  合併縣市當大老婆

        高縣議會新址爭難選

 

   高雄縣市合併後相關組織調整及組織員額、人員權益保障的「直轄市組織規程草案」,在5月底前必須送內政部審議,卻因為兩縣市首長為了拚民進黨提名初選,遲遲無法定案,加上縣市合併之後,未來議會地址,也因縣市議員意見不一,導致議會新址,從預計5月底公布延到6月中旬才會確定,縣市議長親自到對方議會參觀,相互交流,仍然沒有結論。外界認為,未來議會要設在何處,相當單純,應該以17年前專門為高雄縣市合併規劃建成,位於衛武營旁,縣市合併後的市中心,佔地、空間寬廣的高雄縣議會,做為將來大高雄市議會新址。卻因為縣市議會兩方強烈的本位主義作祟,至今仍各自堅持以「自己的所在地」做為將來的市議會新址。縣、市,府、會,都出問題,看在民眾眼裡,不是在爭春秋,而是在爭意氣。

   高雄縣市合併在去〈98〉年5月間確定後,合併後的大高雄市政府、市議會的所在地,以及組織人事調整等問題,引起外界關注。不少聲音認為,縣市合併後,衛武營都會公園、藝術園區將成為市中心,未來的府、會行政中心應該以面積廣達70餘公頃的衛武營為基準,尤其該處鄰近高速公路中正、九如交流道,捷運橘線重要站口,衛武營正門對面的公車處地面也已經規劃建設為高雄市交通轉運站,不論在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方面,都是府、會行政中心的最佳位置。

府會應共構新趨勢

   高雄縣議會就在衛武營旁的國泰路上,佔地2.1公頃,旁臨高雄市中正路、高雄縣自由路、南京路、澄清路的縣市交界處,更有一塊約10公頃的台糖土地,可做為未來市政府新址,府會共構新市政中心,只需新建市政府行政中心,不必再花大錢新建市議會。

   有關未來大高雄市行政中心與市議會新址,以及組織人事案、行政中心案,縣市政府早已有所共識,因為現有的縣市政府合署辦公大樓不足以容納合併後的局處使用,待99年底選出大高雄市長後,新市府團隊提出新行政中心規劃興建完成後再搬遷。新行政中心未規劃興建完成之前,以現有位於四維路的高雄市政府合署辦公大樓為主體,高雄縣政府為副,新大高雄市長先於四維路的合署辦公大樓辦公。

合併組織 出現諸多牴觸

   反觀,縣市政府局處合併組織人事案,卻呈現牛步化,也出現諸多爭議與不滿聲音。高雄市政府認為,高雄市原本就是直轄市,縣市合併後,是將高雄縣併入高雄市,一切應該以高雄市為主。高雄縣政府方面卻認為,所謂縣市合併,應該是高雄縣與高雄市合併,雙方地位相等,不是高雄市「併吞」高雄縣。因為雙方的認知差距,導致在局處合併組織人事出現諸多牴觸。

   今年32日首先完成合併的大高雄市選舉委員會,新址設於高雄市鹽埕區必忠街的高雄市選舉委員會,就被批評的體無完膚。位於高雄縣光復二路的高雄選舉委員會,土地與辦公廳舍獨立,屬於高雄縣選舉委員會所有,地方寬廣,停車方便,在縣市合併後,位置屬大高雄正中心。高雄市選舉委員會,土地與辦公廳舍均是借用,腹地窄小,停車困難,尤其,縣市合併後,高雄市選舉委員會位置反而地屬偏僻。就因為「我是老大」,又逢兩縣市首長力拼民進黨提名參選大高雄市長,不能輸了氣勢,所以首先合併的大高雄市選舉委員會,必須設在原本的高雄市選委會址,管他腹地狹小、土地與廳舍屬誰,高雄縣選舉委員會就留做未來候選人登記、選務人員訓練講習、選票存放等選務工作地點就可以。

  秋菊初選 延宕公務員權益

   高雄縣市合併相關組織調整及組織員額、人員權益保障的「直轄市組織規程草案」,在5月底前必須送內政部審議,但是高雄市長陳菊與高雄縣長楊秋興雙方陣營為了民進黨大高雄市長提名初選殺紅了眼,嚴重敵對,影響「直轄市組織規程草案」的進度,甚至55日提名確定,陳菊獲勝,但是對於局處合併的「直轄市組織規程草案」,還是阻礙重重。高雄市議員林國正就重批,有關組織人事案,縣市政府在去年10月底開會後,事隔半年即未再開會研商,眼看時間迫近,兩縣市首長為了拚民進黨提名初選,意氣用事,導致合併百年大計停擺,更罔顧數萬名公務人員權益。

  高雄縣市議會有關組織與人力部分,合併後公務員額編制,將從98人減為92人,早就確定。但是,原本大眾認為未來大高雄市議會應該會以現有的高雄縣議會為新址,卻出了意外,至今縣市議會雙方仍爭的「難分難捨」。

府會特搜記者:李元路

     

議事廳不是皇宮!

民代莫納稅人的錢

 

   高雄縣市現有98名議員,其中高雄市44名,高雄縣54名,縣市合併後,減少為66席。高雄市議會佔地1.2公頃,超過50年歷史,當初規劃空間包括議事廳議員座位、議員研究室,早已飽和,以現有的空間,難以容納將來66名議員使用。高雄縣議會在民國80年吳伯雄擔任內政部長時,規劃台灣「3都」,分為北、中、高3都,因應高雄縣市合併後所規劃設計,於82年興建完成,佔地2.1公頃,議員座位與研究室都是以78席議員做為設計規劃,空間足以容納未來的66名議員使用。

  空間問題一直是外界認為,現有的高雄縣議會成為未來大高雄市議會新址的主要原因,不過,縣市議會經過4次會議討論,並由議長率團相互參觀了解,至今雙方仍各持己見、沒有共識。

本位主義互不相讓

  高雄縣議會認為,高雄縣議會占地2.1公頃,是高雄市議會1.71倍,現有議員研究室78間,(高市議會只有44間)足以供新市議會66席議員使用;另縣議會內部有三溫暖室可供議員使用,還有寬廣空間可辦藝文展覽、水舞活動。未來縣市合併後,不必再花大錢興建新的市議會,可以節省相當大一筆經費,如果還要像高雄市政府一樣必須興建新的行政中心,反而浪費人民血汗錢,勢必遭市民痛罵。高雄市議會則認為,市議會軟體設備完善,而且府會共構是未來趨勢,縣市合併後選擇新地方建設與新市府、新議會相鄰的新市政中心,在所必然,沒有必要先花大錢整建現有議會, 浪費公帑。

  高雄市議會則認為,雖然現行設備不足容納合併後的66名議員,但是議事廳議員座位只要擠一擠,研究室可由現在的11間改為2名議員1間,空間問題就可克服,應該以現有的市議會做為縣市合併後暫時的大高雄市議會會址,等府會共構新市政中心完成後再搬遷,這樣比較合適。

不論在那都要花上億元

  據指出,縣市議會主管會議原本有共識,由現任98位議員在5月底之前以投票方式決定未來大高雄市議會新址,高雄市議會原本有預備方案,如果大高雄市議會新址決定設在現有的高雄市議會,為因應市議會現有議事廳議員桌椅、議員研究室不夠,擬規劃增建研究室、擴充議事廳,經過估價約需花1億元,最後決定取消該議案,大幅修改縮減規模。

  縣市議會為了大高雄市議會新址爭議不休之際,高雄縣議會爆出因應合併需要,將提案追加近13000萬元預算,進行建築與軟硬體設備改造,引發更大爭議。高雄市議會抨擊高雄縣議會「太奢華、太浪費」。高雄縣議會則表示,當初縣議會建造時,就針對縣市合併的規模設計,並預留擴充空間,縣議會大樓落成於199310月,迄今已有17年,包括議員席次增加與直轄市審查室的規模,都有必要在相關軟硬體上實質修造,以符合所需。尤其,會在確定選擇縣議會大樓作為新市議會會址,並經審議通過後才會動用裝修預算,不是現在就支出這筆費用。

縣議會符合各項所需

  大高雄市議會新址原本預定在5月底之前決定,但是因為縣市議會雙方爭執仍相當大,可能要延到6月中旬才能有所決定。不過,若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是否還會再繼續拖延?誰也無法確定。市議會抨擊縣市政府因為民進黨提名初選意氣用事而延宕「直轄市組織規程草案」的完成時程,若縣市議會也因為意氣之爭而導致大高雄市議會新址難產,有如自打嘴巴。事實上,一般認為,高雄縣議會當年就是針對縣市合併的規模設計,而且縣議會位於縣市合併後的市中心,不論在空間、交通便利等等因素,都符合未來大高雄市議會所需,沒有必要將單純的問題複雜化,反而變成了政治問題。
 

府會特搜記者:李元路      

⇧回模組首頁
⇦01-22 很角色週報56期
⇨01-22 很角色週報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