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57期 | 2013-01-21 07:01:44

14版   農漁業應走向高科技

        好商品不能走入死胡同

  

 

   過去50年,台灣漁業曾創下千億元產值紀錄,對整體經濟作出重大的貢獻。如今全球面臨漁業資源枯竭及生態、環保、油價等問題,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去年神農獎得主王益豐,他將吳郭魚養殖場轉型為年營業額達5億元的頂級「台灣鯛」精緻加工廠,他的故事為「新農業運動」寫下新頁,更開啟無限開發商機,原來鯛魚的魚鱗可以點「鱗」成金,台灣漁業應用創新技術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產品,顯見農漁產業朝向高科技轉型已成為未來趨勢。

   海島型的台灣確實具有利用海洋資源、開發高附加價值天然無化學添加的健康食品、化妝品、海洋水等潛力。台灣養殖的龍鬚菜,年產量高達3萬噸,每公斤售價約45元,卻因生產過剩,一度造成滯銷,經過水試所研發,身價一翻上千倍。水試所投入海藻美容保養研究計畫,發現龍鬚菜可防紫外線,具有養顏、美白效果,龍鬚菜變成化妝品後,每公斤售價被廠商以千元以上收購。以海藻為原料的「海藻花草茶」,含有天然醣類的膳食纖維及碘、鈣等微量元素,有可能成為下一波飲品中的新寵。水試所開發的「海洋機能性冰品」系列,運用了富膳食纖維、多酚、多糖及胺基酸的墨魚汁、魚鮮、海藻、櫻花蝦等水產萃取物,口味顛覆傳統,吃過的人都充滿海洋的驚喜,給予高評價肯定。

神農王益豐點鱗成金

   由農試所和水試所研發出來的科技產品已不勝枚舉,如米香皂、香草化妝水、魚鱗膠原蛋白、海藻精華液等,平價的農漁產品搖身一變成了高檔的美容聖品及對人體有益的保健食品。台灣保健食品及化妝品市場已有千億元規模,強調高科技的美容業和保健食品業正在全球和台灣發燒,這一波熱潮由去年神農獎得主王益豐炒到最高點,打開電視幾乎天天都能看到王益豐的產品和身影,王益豐的成功是他懂得整合資源換來的,與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及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技術合作,每年利用200公噸魚麟提煉魚鱗膠原蛋白,進而量產系列保養品及保健食品,他不但為台灣鯛產業改寫新頁,更懂得運用政府推動的產銷履歷政策,為自己的產品建置安全性平台及認證制度與身分認證品牌,創造競優勢,為品牌創造出附加價值和無限商機。

轉型面臨不確定因素

   無庸置疑,生技產業已賦予化妝品和保健食品全新的意義,走在潮流尖端的化妝業,明星產品推陳出新,如維他命A酸、果酸、肉毒桿菌、左旋C、膠原蛋白、及目前在台灣被炒得火熱的魚鱗提煉出的胜太產品等,奈米技術成熟,台灣化妝品產業蓬勃發展,不過農委會研發出的麴酸、透明質酸、彈力蛋白等生物組織素材及微脂粒的傳導技術,卻未廣泛運用,發表這些新產品,大多是曇花一現,民眾想買卻苦無地方可買,事實上,從技術開發後到量產,存在很多問題,如產品的來源是否穩定、品牌的建立、知名度如何打開,通路如何拓展,如何躋身為國際品牌,台灣農漁業轉型,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農漁會欠缺政府機構有效的輔導宣傳與整合,辛苦研發的商品往往成為投機商撈錢的工具,由於品質無法控管,讓消費者失去信心,那就更遑論競爭力了。

品牌海味上不了賣場

  漁產品透過生物科技的加持,魚鱗、蝦蟹、海澡等能提煉出膠原蛋白、甲殻素、蝦紅素,可以做成高級保養品、健康食品,這些漁產品搖身一變成為具有商業潛力的商品,台灣漁業雖已找到轉型目標,但如何運用藍海思維找到創新價值仍待努力,王益豐的成功值得借鏡,高雄縣各地漁會雖然以產地特色推出所謂的「品牌海味」,不過銷售通路仍侷限在區域範圍,對外商品上不了大賣場,對內也未運用網購優勢拓展,如何引起廣大消費者迴響,況且類似產品比比皆是,如果品質、口感、價格、知名度無競爭力,又豈會吸引消費者掏錢,因此,漁會應該思考,開發這些商品是為轉型而做,還是只為消化預算而做,漁會必需導正心態,思考漁會要帶領漁民走出傳統的核心價值為何,王益豐透過產官學的結合為自己走出一條康莊之路,漁會擁有比個人更多的資源,應更廣泛運用才是。

 

⇧回模組首頁
⇦01-21 很角色週報57期
⇨01-21 很角色週報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