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長陳菊以帶著喜氣臉色、高昂語氣、興高采烈的主持高捷岡山站通車的剪綵典禮時,同一天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罕見的發佈新聞,對岡山站的興建工程由中央補助了七成經費,但通車典禮的舉行,卻未邀請代表中央在高雄的南服中心,表示遺憾,這個「遺憾」當然代表了中心對市府的「不滿」,雖然,市政府隨後說明曾寄邀請函給行政院,而政院工程會主委陳振川已代表參加,但對何以卻漏掉政院南服中心,則隻字未提,顯示市府的說明,對獨漏代表行政院在高雄的服務中心是否有「輕忽」,已引起外界的關切與爭議。
敏感的政界人士對這件「邀請函」無端生波,認為在市府與南服中心之間已有暗中「較勁」現象之際,為兩年後的高雄市長選舉埋下伏筆,未來的千層浪潮,在這兩個隔了幾條街的藍、綠各據「山頭」,似乎已是形勢所趨。
前菜上桌 互別苗頭
本報在上期已報導市府與政院南服中心在高雄重大工程的推動中,分別做了宣傳,雙方在重大建設「政績」上較勁,透過媒體廣告,各自採取不同宣導,明白的指出雙方雖在「爭功」互別苗頭之餘,並未有「諉過」的情形出現,在政績中較勁,到目前為止還能維持起碼的「君子之爭」。
顯然對雙方在較勁中,希望雙方能做到「君子之爭,揖讓而升」,那當然是奢求、不可能,這可從捷運岡山站通車典禮市府「跳過」中央在高雄的代表單位,即政院南服中心,逕行把邀請函送到遠在台北的行政院,何以會如此的「捨近求遠」,這種做法,之所以以南服中心會「如鯁在喉,不得不吐」,透過新聞稿表達他們的遺憾,「寒天飲水,冷暖自知」,其來有自。
外界認為這件事頗富玄機,一個重大工程的完工,既然中央的補助才能支援高雄市完成,市府當做施政「政績」宣示並不為過,但中央支持地方推動建設的「政績」卻隻字不提,不管是無意,或是有意,中央為了要要宣傳政績只好「自己來」,當然是不難理解;據了解,馬英九總統對近年來中央以鉅額經費補助各縣市,但建設工程完工後,部分縣市則在對外宣傳時只吹噓自己的政績表現,完全不提中央,這種現象似乎在綠營執政的縣市中明顯發生,因此,對備受國人批評施政「無能」、拚經濟「無感」的他,當然相當在意,乃指示執政團隊今後對凡是中央補助完成的重大建設,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傳,不能坐視中央只有「罵名」而得不到「好名」,總統大人的「斤斤計較」似乎不無道理。
雙方各有一套說詞
事實上,本報記者日前訪問楊秋興有關提升陸客來台觀光品質相關問題時,他即在訪談過程中,以輕描淡寫語氣透露,對市府在獲取中央超過七成補助完成重大建設後而舉行的完工典禮,竟然未能邀請南服中心出席參與盛典,當時,他雖未提及那一件建設,但在翌日即是市府為捷運落成通車典禮,在剪綵典禮中市長陳菊居中,陪同的有地緣關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外界不熟悉,後來市府在說明中指出的工程會主委陳振三,真正代表行政院在高雄執事的主任楊秋興則「不見人影」。
頗饒意味的是,外界人士認為,就算基於禮貌,發一張邀請函給南服中心,請楊秋興出席共襄盛舉,有那麼難嗎?難道楊秋興出席了就會搶走光彩,讓主持典禮的陳菊「相形失色」嗎?當然,種種質疑,未免有「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可是,事實擺在眼前,邀請函就獨獨漏去南服中心。
市府在就此一風波事後的說明,強調已把邀請函送達行政院,且也由副市長陳啟昱提早以口頭邀請中央長官蒞臨指導,這種說詞似乎頗有道理,而市府指出工程會陳主委出席便是代表中央了。